条码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及改进研究
2010-03-22窦淑庆唐山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0
●窦淑庆(唐山学院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0)
条码技术是随计算机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识读数据,而且能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它提供了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输入的有效手段,解决了由于计算机输入速度慢、错误率高等造成的“瓶颈”问题,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迅速为人们所接受。
1 国际标准书号的商品条码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国际物品标识的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推出了国际通用商品代码模式,称为EAN代码。作为条码的一种码制,标准的EAN代码由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称为EAN-13码。国际标准书号ISBN由四部分的数字段组成,各段之间要用一个连字符相连接。国际标准书号可以用于图书的商品代码,去掉连字符,加上EAN码制中规定的前缀,就成为图书的商品代码。图书的商品代码一般印刷在图书封底或护封的左下角,条码的方向与书脊平行或垂直。书脊在右时,一般应将条码印刷在图书封底或护封的右下角,条码的方向与书脊平行或垂直,这个位置十分便于扫描仪进行扫描。
采用条码进行数据查询时,我们免去了敲键盘逐一输入字符的过程,只用扫描仪一扫图书的商品代码即可完成数据的输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图书现场采访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图书扫描进行查询;如果采用新书通报、图书新书目等媒介进行采访,在新书各自的通报数据中加入它的商品代码,便可以利用本代码的扫描方式,进行馆藏与流通情况查询;在编目过程中,也可用这种方式进行查重,提高图书编目速度。
2 馆内码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书刊流通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前沿,流通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着一个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采用条码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图书流通借还现场费时低效的手工操作。
在图书流通的过程中,传统的手工出纳需要用书后卡来记录流通情况,包括手工抽卡、填卡、按照规律放卡这一整个过程,一般需要几分钟。而运用条码技术后,只需扫描书上的条码,条码所载信息便可进入计算机,计算机利用条码编码在数据库中查询,将图书有关信息显示出来。当读者借阅图书时,通过阅读器扫描读者借阅证中的条码,计算机便将读者借阅情况的有关信息显示出来,并判别读者所要借阅的图书能否借阅,该读者是否有权借阅,提示借阅是否成功等。
根据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定,编码方式可分为无含义编码和有含义编码。无含义编码是指代码本身及其位置不表示物品的任何特定信息。平常所说的“流水号”就是一种无含义代码,编码仅仅是一种识别物品的手段,而不是分类的手段。有含义代码,即代码中数字本身及其位置能够表示物品的信息。这种编码直观,具有分类功能,且与人工管理模式相吻合,乍看起来在图书馆的应用比较理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不同种类的图书数量不均衡,并且很难预测新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所以设计有含义代码存在一定的困难,其结果可能是一些图书的代码容量留多了,造成浪费,另一些图书的代码容量留少了,只好利用给其他图书预留的代码。这样一来,有含义代码最终还是变成了无含义代码。
无含义代码灵活性大,代码容量利用率高,易于管理和添加,因而其代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EAN代码是一种识别商品的手段,是一种无含义代码。但在图书馆系统中,一些比较旧的图书没有商品条码,故而不能作为图书的标识方法。有代码的图书,其代码只能代表该“种”图书的唯一代码,以“册”为单位进行图书流通时,不能作为每“册”的唯一代码,与条码的唯一性原则发生矛盾,造成图书流通的混乱。因此,在系统范围内不能以EAN代码作为流通代码。在流通过程中,图书的条码可以由馆内人员承担编制,由工作人员对图书进行加工,编制出条码粘贴在图书上。这种图书代码,只能用于图书馆内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因而称为馆内码。馆内码的编制是以“册”为单位进行的,即每册书编制一个唯一的代码。这种代码无任何意义,也无任何规律。为便于管理,一般以自己所编条码的自然顺序,结合图书的加工顺序,依次推进使用。
在馆内码编制过程中,最好选用常用码制,这有利于设备的兼容性和系统的延伸。在确定条码的位数时,要结合自己馆内的藏书情况,兼顾本馆的长远发展,选择足够使用的位数。[1]
3 图书馆工作中现有条码技术的改进
3.1 二维条码的应用
一维条码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应用非常普遍,图书馆的读者证号和图书的登记号均采用了一维条码,但一维条码的使用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一维条码的容量限制,使得一维条码仅仅记录了图书的编号,所表示的信息通常是数据库索引字段,通过索引从数据库获取相关信息。图书在管理时,条码识读器只有和计算机相连,才能获取图书的其他相关信息。
二维条码不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可脱机使用,信息容量大,能表示上千个字符;纠错能力强,且译码可靠性高,还可以结合加密解密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因此,二维条码的应用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1)提高借阅证件的防伪能力。二维条码具有多重防伪特性,它可以采用密码防伪、软件加密及利用所包含的信息如指纹、照片等进行防伪,因此具有极强的保密防伪性能。在借阅证上采用二维条码具有很高的防伪能力。在二维条码上可以将文本、数字、照片、指纹、掌纹、签名、声音等可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同时可以对二维编码信息按密码格式进行编码,以防止伪造条码符号或非法使用有关编码的信息。
(2)提高信息的采集速度。二维条码具有携带数据的功能,可以脱离后台数据库的验证,直接扫描就可以将条码携带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如通过扫描借阅证的条码,将条码记载的姓名、性别、年级、类型、单位、照片、指纹等信息完全显示在计算机上,当读者进行跨校区交叉借阅图书时,工作人员通过对信息、照片、指纹等信息的辨认,符合借阅的条件,可以办理图书借阅。书刊流通时也不需要后台数据库的支撑就能快速、准确了解该书刊的详细信息,读者从甲图书馆借阅书刊,可以在乙图书馆归还。归还后的图书由图书馆分类整理后归还到相关的图书馆室,这样就为书刊流通创造充分的自由空间,极大改善了书刊流通的自由度和效率。同时借阅证的相关信息不需要手工重新采集录入,直接将扫描的信息存入后台数据库中,可以很安全、准确、及时地办理相关的借阅手续。[2]
3.2 模糊识别功能
由于纸张、油墨和环境等的原因,条码容易发生各种程度的损坏,产生印迹模糊,局部剥落、污渍等,导致条码不能识别或识读错误。对于这样的条码,不应该过长时间停留在扫描上以影响工作效率,也不应该凭外表去猜测码字,这样容易提供错误数据,导致重新扫描或扫描失效。因此,扫描系统应提供模糊识别功能,可以在很苛刻的条件下,透过玻璃、塑封膜等成功地扫描;可以扫描损坏的、质量差的或难以读取的条码,同时产生最接近、比较接近、有点接近等几个提示码样供工作人员选用,工作人员再结合条码下的数字或经各备选码样索引出的其他信息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解决由于条码损坏导致的图书停止流通,返到手工输入阶段等问题。
3.3 脱机式扫描
图书在管理时,条码识读器只有和计算机相连,才能获取图书的其他相关信息,这样不便于图书的管理,尤其是图书的整理。
使用蓝牙无线技术的手持式扫描器,将强大的激光条码扫描与方便的蓝牙无线技术结合,通过使用功能强大的蓝牙电磁波,使蓝牙扫描器可以和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之间在最大可能的距离范围内保持连接。图书流通时,主机、显示器、扫描仪、书刊不必堆集在一起,对工作环境的改善极有益处。而未使用蓝牙技术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由电池供电,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并不与扫描同时进行,它有自己的内部储存器,可以存一定的数据,适合于脱机使用,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3.4 扫描仪器微型化
现存扫描系统的特点就是扫描器体积比较大,需要完全占用一只手才能把持,妨碍了书刊的翻页和传送。但扫描条码信息只有位置要求,而不需要力气,如果将扫描器微型化,采用芯片制作,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其产品,将扫描器研制成为类似于笔、印章、橡皮等等,可以很舒适、小巧地握在手中,甚至类似一个指环带在手指,就可以轻松进行扫描,这样这只手就可以腾出来去辅助另一个手翻找条码,工作起来更加方便、轻松。当然这种改进如果结合蓝牙和无线技术,优越性将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如无线指环扫描器在扫描条形码的同时双手可以整理书刊或操作计算机。
3.5 自动识别条码方向
借阅工作中将书摆正并翻到相应的条码页后,要将条码扫描器的光线条与图书条码方向调整至垂直,方能执行扫描操作,这个过程可以是调整图书的方向以适合扫描器中光线的方向(一般用于扫描器固定的情况),也可以是调整扫描器的方向以适合图书中条码的方向(一般是用于手握扫描器的情况),还可以两者同时调整以达到扫描的要求。
基于图书借阅过程的要求,在条码技术与设备方面,需要将扫描器对条码的识别技术加以改进。例如可以扩大扫描器的扫描范围,改线状面积为块状,自动调整为扫描器可以识别的信息内容,以反应为在电脑上正确的信息。简言之,只要将条码的信息读入完整,扫描系统就能够自动将其调整为能够识别出的方向,即与其光线垂直的方向,然后识别。将扫描范围扩大的目的就是能够加大信息的读取,使条码读取的信息实现完整,便于方向的调整。
[1]窦淑庆.条码技术与图书馆自动化[J].图书情报工作,2002(1):81-84.
[2]郭胜.运用二维条码技术实现图书管理[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