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意义及措施

2010-03-22都晓娟何敏学

体育科学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不端科学研究学风

都晓娟,何敏学

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意义及措施

都晓娟,何敏学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从国际范围内科技领域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趋势、我国科技领域法律监督现状、高校及体育学科领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实际 3方面分析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论证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提高科学道德意识、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的科学道德教育措施。

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

1 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

1.1 国际范围内科技领域科研不端行为频频发生

科学道德是人们从事科学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违背科学道德的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但近些年来,科研不端行为急剧增多。2002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普鲁奇,从非洲买了 278块黑猩猩的头盖骨,假冒古人类头盖骨。并根据造假的古人类头盖骨和数据,肆意大量发表造假的学术论文。日本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多比良和其助手川崎的一项名为“利用核糖核酸抑制致病基因作用”的研究,因伪造实验数据,导致了严重威胁科学发展本质的结果,2人被东京大学开除。2006年,韩国国宝级科学家爆出惊世骗局: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民族英雄”的黄禹锡,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曾轰动全世界的论文成果均为造假。根据瑞典高教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瑞典全国高校查处的学术造假案件 2001年也就 100余起,3 a后增加到了 200多起,2006年时再度翻番,达到 480多起。“国际范围内学术造假事件的频频曝光,进一步凸现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国际特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球科技界的重要问题”[1]。

1.2 科学研究领域法律监督环节薄弱

为了防治科学不端行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我国有关机构和学术团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科技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由 15位著名科学家和专家组成的这一委员会将负责指导中国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并对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件的查处提出咨询意见。国家教育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成立了学风建设指导机构;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国科协成立了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制定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门设立了监督委员会,并出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章程》和《关于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科学院为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说明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科学研究领域的管理正在加强。但多是行政管理条例,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全国人大代表李国杰院士建议,“应请有关的法学专家或律师参与制定相应的法规。”现在有很多问题都亟须从法律层面上有个说法。他认为,要加快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建立以学术道德为支撑、知识产权为核心、法律制度为保障的学术生态环境[2]。在科学研究领域法律监督是不应缺失的,如果科学研究领域的法律监督环节薄弱,就为违背科学研究道德的不端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影响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1.3 高校及体育学科领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任务紧迫

当前,高校及体育学科研究领域的科学道德问题日渐突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迫在眉睫。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我们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主要有:夸大研究成果,一稿多投,虚假署名,放弃评审原则;甚至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事实,系统造假。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害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呼吁,“是到了整治学术道德的时候了。我们不能让未来的人说,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守住学术道德的高标准”[4]。因此,推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任务紧迫。教育部于 2009年 3月 15日在北京召开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要加强学术道德宣传与教育,加强学者自律。要及时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让造假者付出代价,起到教育警示作用。由于社会不正之风和个人名利思想的影响,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现象在体育学科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加强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抵御“学术腐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是体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2 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2.1 功在起点,利在长远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加强青年学子的科学道德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措施。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二届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在道德建设委员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注重对青年科技人员的道德传承。要特别注意关心青少年一代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5]。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认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应当像青少年德育教育一样,从一个青年学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或学术领域就应该开始”[6]。研究生是我国未来体育科教事业的生力军,科技兴体的重任和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所以,要让研究生入学伊始就认识到学术研究中投机取巧行为的危害,一旦误入歧途,会使自己摔倒在科学研究的起点,与科学背道而驰。关爱体育学科研究生的成长,把功夫花在起点,加强科学道德教育,使之戒骄戒躁,潜心研究,平稳步入体育科学的殿堂,在未来体育科教事业的道路上走得坚实而久远。

2.2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科学道德教育是使人们践行科学道德行为,而有组织有计划施加的道德影响。人们的科学道德行为是以科学道德认知为先导,知是行的前提条件。欲防治科学不端行为,必须开展科学道德教育,普及科学道德知识,提高科学道德认知水平。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谈到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时指出,要加强科学道德规范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进一步明确科技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营造尊重科学、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1]45。可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必须开展经常性的科学道德教育,它是科学道德建设的基础环节。这对于研究生这样刚刚踏入科学研究领域的青年人尤为重要。《礼记·学记》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为预”。所以,当研究生初入科学殿堂时,就应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道德教育活动,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确立“求真求实”的科学理念、坚持“严谨踏实”的科学行为,使科学道德教育成为他们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避雷针”、“遮雨伞”,“未雨绸缪”才能防患未然。

2.3 利己利人,造福社会

对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是促进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适应社会的必要措施。人们的科学道德水平不仅制约个人的科学成就,而且还影响着科学研究社会功能的发挥。对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前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指出,学风是校风、社会风气的引导力量,学风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又影响着社会风气。通过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服务并引领社会,是社会主义大学和广大高校师生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7]。所以,加强青年学子的科学道德教育,宣传科学道德规范是完成人才培养和实现理想的双赢活动,具有利己利人,造福社会的双重价值。

2.4 科技兴体,德育为先

目前,我国体育学科每年招收研究生几千人,在校的体育研究生可能近万人。他们是我国体育科教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在体育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道德教育还很薄弱。科学道德水平必定制约着人们的科学研究活动。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的道德品质比单纯的智力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8]。研究生作为“科技兴体”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是否勇于探索创新、恪守学术道德、秉持诚信无欺的信念,是我国体育科教事业兴旺发达、步入世界体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所以,对体育学科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是繁荣体育科学研究,推动体育科学发展、实现 “科技兴体”的战略措施。体育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修养和学术道德行为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体育学科研究生的科学道德素质,养成科学道德习惯,以保证我国科技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3 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措施

3.1 提高科学道德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多元的价值虽然使人们选择的自由度大了,但也不同程度地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诚实守信被视为“傻帽”,崇尚科学被看作“古板”,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这些价值判断也影响着校园,成为青年学生学术研究“致病”的“毒株”。续前所述,周立伟院士在谈到对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时,分析了导致学术道德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据报道,如今的大学生、研究生 (特别是文科)在撰写毕业论文乃至硕土、博士学位论文时,进行不同程度抄袭剽窃的绝不在少数……未来中国的学者就出自他们,而他们许多人在打基础时就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学术规范意识,没有培养出对学术研究应有的基本态度——严肃和尊重”。[6]所以,根除“毒株”的良策,莫过于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意识,把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植根于意识深层,从根本上解决科学研究的道德失范问题。社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校刊、校报、板报、广播和电视等,宣传科学道德常识;树立正面典型,抨击科学道德失范的丑行,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道德意识。另外,也可以通过科学道德讲座、会议,开设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课等多种途径,促进研究生良好科学研究意识的形成。

3.2 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

求真,是科学的本质。导致科学研究中不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科学探索精神的缺失。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科学研究中不端行为,必须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追求真理的道路来不得投机取巧,科学研究的探索性是与艰巨性密切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钻研了 1 500种书,历时 24 a才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达尔文写《物种起源》,前后经历了27 a;司马光历时 19 a完成《资治通鉴》。科学成果的取得无不经过审慎的思考、严谨的求证和不懈的探索。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9]。因此,要使研究生明白科学研究伴随着艰辛的劳动,科学成果的获得,是在不断探索中寻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其目的是逐渐加深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乃至把人类的认识引入一个新的领域和高度。教育研究生求真求实、淡泊名利、甘受寂寞、厚积薄发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3.3 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

研究生导师要高度重视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在研究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中,结合科学研究实际,要有意识地普及科学道德知识,宣传科学道德行为规范;要不断揭示科学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说明对个人与社会的巨大影响;要收集科学研究中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深刻剖析科学道德失范的原因;要警钟长鸣,时刻提醒研究生坚持科学道德规范。

研究生导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以身作则,培养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科学史中的费雪和瓦勃格为研究生导师树立了榜样[10]。费雪、瓦勃格、克雷布斯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且 3人依次是师生关系。费雪是当时很有声望的化学家,还是化学界的一位伯乐和严师,19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费雪的指导下,瓦勃格潜心学习,很快就成为全校才华出众的学生。费雪要求瓦勃格异常严格,每项实验要重复许多次才下结论。瓦勃格最终也成为杰出的科学家,193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瓦勃格继承和发扬了导师坚韧不拔、通过实践寻求真理的治学精神,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几乎半个世纪中,“从事细胞生物化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几乎无不是出自他的门下”。瓦勃格的学生、1953年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雷布斯回顾时说:“如果没有他,可以肯定,我永远不会进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考虑的行列……如果让我总结我从瓦勃格身上具体学到了什么,我认为他对我来说,是一个正确提出问题的榜样,一个无情地进行自我批评和严格地尊重事实的榜样……”这说明导师榜样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研究生导师不能忽视“身教”,更时刻不能忘记作为教育者的职责。

3.4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体育学科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学术行为、强化约束机制、养成道德习惯。

这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包括 3个方面:其一,建立体育学科研究生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治学之本。学术规范即是有关科学研究方面的规范知识,也是体育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直接依据,是研究生基本的学术修养。建立体育学科研究生学术规范,不仅使研究生掌握学术研究的规范知识,而且从源头上杜绝了学术道德失范。

第二,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是科学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结合体育学科和不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实际,做出操作性强、严谨、准确的认定,进而告诫研究生远离学术不端行为。

第三,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处理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其次,要建立严格的惩治制度,对研究生中的学术不端行为视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严重者取消学籍,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立监督机制,是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培养研究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1]韩启德.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J].求是,2008(2):44-45.

[2]红梅.应尽快制定科学道德规范及相应法规 [EB/OL]. (2005-03-10)[2009-8-26].http://www.news.uestc. edu.cn.

[3]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EB/OL].(2006-05-10)[2009-07-28]. hppt://www.moe.edu.cn.

[4]原春琳,朱清时.道德问题拖了学术研究后腿[N].中国青年报,2009-03-04(4).

[5]许智宏.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4 -06-21(7).

[6]周立伟.科学道德教育应从大学时代抓起 [EB/OL]. (2002-01-20)[2009-08-26].http://www.cae.cn.

[7]周济.标本兼治 惩防并举,全面推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EB/OL].(2009-03-15)[2009-03-16].http://www.edu.cn.

[8]朱长超.新学科巡礼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8.

[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

[10]蔡华文.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84-292.

[责任编辑 江国平]

Sign ificance for P.E.Postgraduate ScienceM oral Education and ItsM easures

DU Xiao-juan,HEMin-xu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Nor mal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the world's trend in strengthening science moral education,China's legal supervision sta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ality of sciencemoral and style of study in the college and P.E.field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P.E.postgraduate'science moral education,demonstrat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and propose the measures of science moral education such as“raising awarenessof sciencemorality,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science spirit,intensifying teachers'responsibility sense,and therefore establishing perfectmanagementmechanis m”.

P.E.subject;postgraduate;science moral education

G 807.4

A

1007-7413(2010)02-0031-04

2009-12-09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08359)

都晓娟(1975—),女,辽宁大连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不端科学研究学风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纺织科学研究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本刊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则系统”(AMLC)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