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鸿沟的现状与对策
2010-03-22刘志芬刘巍孙浩满少敏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刘志芬 刘巍 孙浩 满少敏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300171)
1 数字鸿沟概述
1.1 数字鸿沟概念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微电子、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加速融合,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环境下,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问题就是“数字鸿沟”的存在及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巨大障碍。所谓“数字鸿沟”,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在世界各国以及一国之内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均衡的发展。它意味着互联网普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新的全球“信息革命”中面临着“知识贫困”和“信息贫困”,缺乏参与和发展的能力。
1.2 数字鸿沟的本质
数字鸿沟的本质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差异。从全球来看,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创造价值的“新经济”依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发达国家已经登上这场网络信息革命的头班车,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知识优势”进一步创造了“竞争优势”。信息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了实现,并因此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尽管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是信息技术开发的领先国,但由于信息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而不完全在于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所以,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发展,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跳板。
2 中国数字鸿沟的现状
2.1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初以前,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短缺、信息资源和资金不足,以及教育、生活质量等的差距和贫富悬殊,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巨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追赶和发展,我国在缩小与其他国家间的“数字鸿沟”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拥有一个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电信网。无论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平均家庭拥有率均在50%以上;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等用户总规模已处于世界第一位。
然而,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字鸿沟”仍然不小。就整体的信息技术而言,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9—2010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我国在全球信息技术方面的排名为第37名。就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而言,尽管我国的网民数增长迅速,互联网的普及率一直在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明显落后。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8.9%,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但与互联网较发达的国家如美、日、韩等国74%以上的普及率相比,差距很大。
如果加上国民经济信息化投入、万人口互联网主机数、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指标,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就更明显。因此,要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数字鸿沟”,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 中国国内的现状
2.2.1 地区差距 这些年来,中国国内的“数字鸿沟”并未出现迅速缩小的痕迹。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加深、加宽的趋向。其主要表现之一是中国各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依然明显。就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部、西部依次减弱的特征。例如,我国有关信息化水平的统计显示,排名位于前5名的省区市中没有一个在西部,而列在最后4位的都在西部。在数字技术使用程度方面,也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数字化程度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在电信应用方面,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电信发展水平也是东高西低,无论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西部地区的普及率不及东部地区的50%。在互联网普及水平方面,无论是实际上网人数,还是上网人数所占人口比例,东部省区都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
如果以网站数量和域名数量来衡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其差距就更为明显。根据CNNIC截止到2009年12月的统计,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山东、江苏、福建、河北、天津、海南10个东部沿海省份的网站数比例占整个网站数的55.2%,注册域名数占注册域名总数的比例为66.6%,居主要地位;湖南、黑龙江、湖北、河南、辽宁、安徽、江西、吉林8个中部和东北省份网站数所占的比例为12.4%,注册域名数占注册域名总数的12.1%;而四川、重庆、陕西、广西、山西、云南、内蒙、贵州、甘肃、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等13个西部省市网站数所占的比例则仅为7.6%,注册域名数仅占注册域名总数的9.8%。可见,中部、东北、西部的21省市网站数和注册域名数只占总数的20%多,而东部10省市则占55%以上。
从互联网普及率看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依然较大。目前,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25.6%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福建、辽宁、江苏、山西、山东10个省(直辖市),除山西和辽宁分属西部和东北省份外,其余8省市都为东部沿海省(直辖市)。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包括海南、重庆、青海、新疆、吉林、陕西、河北、湖北8个省(直辖市),其中海南和河北两省属东部省区,吉林属东北省区,湖北属中部区,重庆、陕西、青海和新疆四省(直辖市)属西部区,中西部省(直辖市)的比重增大。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表示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江西、安徽、贵州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这其中有8省属西部,4省属中部,只有1省属东北部。可见,从东向西互联网的普及率遂次减少。
2.2.2 城乡差距 在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与城镇差距也很大。尽管我国网络用户的增长率较高,但网络普及和应用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城市。据CNNIC的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在3.84亿网民中,城镇网民规模达到2.7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6%;农村网民规模只有10 681万人,占整体网民的27.8%,在农村7.37亿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5%,城镇互联网普及率远远高于农村;城镇网民占到几乎8成(72.2%),农村网民人数仅是城镇网民人数的近4成(38.6%),普及率只是城镇的1/3(33.6%)。这说明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仍十分明显,相当多的农民还完全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成为网络革命中的“数字贫困”人口。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等的差距,是城乡间“数字鸿沟”的基本原因。从信息基础设施的比较来看,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和电脑普及率这两个条件的不具备,降低了农村居民上网的比例。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信业发展速度很快,但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固定电话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率低于城镇。据中国工业与信息产业部2010年5月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4月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虽已达到10 194.8万,但仍不到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0 560.1万的1/2。因此,虽然农村使用互联网的环境基础在改善,但与城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电脑是互联网接入最主要的终端设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底调查数据,农村拥有的家庭电脑数量为5.4台/百户,远低于城镇电脑拥有量59.3台/百户;与2007年底相比,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增加1.7台,而城镇增加5.5台。可见,城乡间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差距还在加大。
3 中国消除数字鸿沟的对策
3.1 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缩小数字鸿沟创造条件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跨越数字鸿沟的基础,因此应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发。在现阶段可采取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子,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以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工业技术的提高,使先进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促进国民经济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为缩小数字鸿沟创造条件,直至消除数字鸿沟。
3.2 加大中西部信息基础设施投入,缩小东西部基础差距
信息化的普及发展离不开电信等信息基础设施。纵观国内东西部和城乡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应用所依托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和农村互联网等电信设施接入的不便利和缺少。因此,加大中西部信息基础设施投入,缩小东西部和城乡的电信基础差距,是缩小和根本解决东西部和城乡数字鸿沟的必由之路。
3.3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全民素质
要跨越数字鸿沟必须教育先行。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持续加大投入的同时,还应在社会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教育上增加投入,面向社会公众大力进行信息化普及培训,为弱势群体阶层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全民的文化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使其掌握信息技术使用的基本技能,从而为缩小以至跨越数字鸿沟提供智力支持。
3.4 整合电信运营基础平台,降低电信使用费用
现阶段国内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是各自独立运行的,在信息基础运行设施建设上也是各自投资互不融合,造成运营成本增大,用户的使用费用较高,极大地限制了用户的使用率、增长率和使用积极性,从而使电信运营陷入运营成本不断增大、用户数量趋于萎缩的状况,这也造成了国内电信设备制造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迟滞发展。因此,整合电信运营基础平台,推动“三网”融合,降低电信运营成本,降低使用费用,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通过对中国数字鸿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信息技术应用和国民接受信息的能力是导致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则是影响数字鸿沟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无论是信息技术应用还是国民接受信息的能力都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将缩小乃至消除数字鸿沟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予以实施,从财政政策、基础设施投入、教育、高新技术创新和应用等各个方面采取实质性的有利措施,从而为根本上消除数字鸿沟提供坚实的基础。■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0.
[3]世界经济论坛.2009—2010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R].2010.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Z].2010.
[5]工业与信息化部.2010年4月电话用户分省情况[Z].2010.
[6]郭小燕.跨越数字鸿沟之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3):87-88.
[7]张新红,于凤霞.中国缩小数字鸿沟的行动效果及对策建议[J].电子政务,2006(11):44-49.
[8]刘建丽.浅论我国的数字鸿沟及消除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0):3-5.
[9]王剑敏,张联锋.我国数字鸿沟弥合问题探讨[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