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其资源化分析

2010-03-22李艳丽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300456

天津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资源化垃圾

李艳丽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天津300456)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其资源化分析

李艳丽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天津300456)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已成为困扰人民生存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其资源化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城市垃圾 处理现状 资源化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存已高达60亿t,占用耕地5亿km2。2004年全国城市垃圾已达到2.6亿t,无害化处理不到50%,并且城市垃圾的产量正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垃圾包围城市已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人民的健康安全。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并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资源化,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1 何为城市垃圾及其处理现状

1.1 城市垃圾的定义

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生活中的居民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从环卫角度看,城市垃圾不仅影响城市市容,而且危害市民的健康,阻碍城市的发展;但从资源角度看,城市垃圾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它含有许多有用的物质和能源,若能回收并将其资源化,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对城市的环境污染,还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资源。

1.2 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

由于全球城市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各国均努力探索其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如一些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等已较早提出并实施在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并建立起完善的分类回收处理系统。目前城市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焚烧处理、堆肥处理和填埋处理3种。

1.2.1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焚烧是对城市生活垃圾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我国城市垃圾焚烧供热、发电始于深圳市1985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处理能力为150 t/d的垃圾焚烧炉,1988年6月试生产成功,同年11月1日正式投产,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1]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情况并不理想,由于缺乏经验,焚烧技术、烟气处理技术的引进不能同步,投资较高,一直未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尽管如此,随着焚烧技术工艺的完善,国产化成套设备的开发,城市垃圾焚烧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将进一步得到提高,焚烧处理的比例也逐步上升,在未来几年里我国部分城市中将建成若干个和国外接轨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2]

1.2.2 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气和细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垃圾堆肥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其特点是无害化程度较高,减量化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实践证明混合收集的城市垃圾生产出来的堆肥,肥效低、杂质多、成本高,不便用于农田生产,也影响其市场发展。在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均设立了有关堆肥化技术和专用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课题。[3]现如今在我国主要采用静态好氧发酵技术,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机械设备少、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但同时也存在堆肥质量不高,以及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及污水等未进行有效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从资源循环利用角度,降低堆肥成本,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开辟市场渠道是发展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

1.2.3 我国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填埋是城市垃圾处理中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它具有投资少、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能处置各种类型的废物并可以提供质量很好的沼气等优点,是各种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因此,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使用。[4]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消纳城市垃圾,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相继建成一批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为核心的层状结构作为防渗层的卫生填埋场,在这些卫生填埋场中,一般均设有较完善的防渗系统、渗沥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水分流系统等。但从全局而言,仍然处于比较传统的粗放的垃圾填埋处理阶段。目前此法在我国的应用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我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适合我国城市垃圾的填埋技术。总之填埋法在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主导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但处理的比例将稳步下降。

2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分析

2.1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

2.1.1 城市垃圾混合回收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 我国一直沿用的垃圾混合收集办法,给资源回收及垃圾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量,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2.1.2 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落后 我国城市垃圾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结构、产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致使其产生垃圾的成分也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

2.1.3 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资金不足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然而政府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的完善。

2.1.4 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 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监督体系也不健全,制约着垃圾管理的发展,不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

2.1.5 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意识淡薄 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垃圾问题所产生的危害及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十分不利于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的开展。

2.2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对策

2.2.1 加强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垃圾资源化 我国采用的垃圾混合收集方式加大了城市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应该从加强管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开始,降低垃圾中废品回收成本,提高废品回收率和回收废品质量,促进资源化处理。在具体的分类收集装置的设置上可以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可堆肥、可焚烧及有害垃圾等原则进行设置。这些经分类投放的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经专用车定时收集后,分别运往相应的分类处理中心,实现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有害垃圾则经过技术处理后进行填埋。

2.2.2 提高资源化技术水平 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可行性同资源化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资源化技术水平低,则产品的回收率和附加值均低,并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过于复杂的技术,则会提高资源化过程的成本。因此只有加强资源化技术的研究,采用先进可行的技术,才能实现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2.2.3 建立垃圾收费制度,为垃圾的资源化创造条件 目前由于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垃圾处理经费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市政府的财政拨款。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大多是政府行为,一方面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标准很难落实,另一方面垃圾处理设施的政府监督作用大大削弱,因此限制了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由于垃圾本身不便计量、也不便建立一个直接计量系统,因而需要研究并确立垃圾收费制度,实行“产垃圾付费”,也就是说产生垃圾的居民或单位支付一定的垃圾处理费,为垃圾处理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这样不仅使垃圾处理走向良性运行,而且也是从经济上制约垃圾产生,从而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

2.2.4 制定和完善城市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以城市生活垃圾产出小量化和资源化为原则,根据城市垃圾特点,制定和完善有关城市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才能促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制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应法规,采取合理的经济激励手段保证资源化过程中处理者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对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大的再生利用给予鼓励和支持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发展。

2.2.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环境意识 要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在一些公共场所人们随地乱扔垃圾,人为的破坏一些环卫设施,将垃圾倾倒在禁止倾倒的地方,环境意识不高给环境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及新闻媒介等选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组织活动及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和严格执法,或不限形式和时间由社区组织“告别不文明、不卫生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市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3 总结

可以说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纷繁巨大的系统工程,确实需要建立新的调控管理手段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已经开始把资源化作为城市垃圾处理发展的重点,垃圾无害,减容、减量及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因此,应通过普及环境教育,加大环境宣传力度,让居民养成不随便丢弃垃圾的良好习惯。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缩短垃圾处理的周期,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1]黄爱军,田洪海.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03,13(3):30-33.

[2]范留柱.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资源利用,2007(7):26-28.

[3]文一波,徐华,彭胜.城市垃圾堆肥化技术与城市垃圾产业[C].21世纪中国城市垃圾问题对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181-187.

[4]李锐.联邦德国生活垃圾填埋场与生物垃圾堆肥技术标准综述[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9,87(2):1-5.

2010-11-08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资源化垃圾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垃圾去哪了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倒垃圾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深圳市7大资源类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