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学习型清远”的思考
2010-03-22肖龙
肖龙
(中共清远市委党校,广东清远 511538)
对建设“学习型清远”的思考
肖龙
(中共清远市委党校,广东清远 511538)
为响应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广东省清远市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清远”的思路。建设“学习型清远”有利于统一全市党员干部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认识,努力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示范市。在建设“学习型清远”的活动中,必须建设一支勇于为科学发展担当的领导班子,夯实一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不断推进清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清远;意义;思路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针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命题。当前,清远市积极贯彻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要精神,也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清远的思路。
一、打造“学习型清远”的重大意义
清远作为后发展地区,近年来经济虽然获得了高速发展,但同时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更严峻。因此,在响应中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清远这一活动中,清远紧紧立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科学转变,在实践中不断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体制障碍,形成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一)创新思路、敢于挑战、善于学习、科学发展是清远经济社会腾飞的助推器
清远市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因为惊人的贫困被视为“临近金三角的‘寒极’”,[1]建市之初,全市GDP总值不足25亿元,工业总产值只有12.5亿元,人均GDP744元。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清远市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发挥后发优势,提出“建设大交通、融入大广佛、承接珠三角”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目标,按照“三圈四带”的经济新布局,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和管理人性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从2004年开始,清远经济一年一个台阶,GDP增速远远超出全省平均值。2006年,清远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从倒数第2跃到第14位,5年内前移了6位,成为全省跃升最快的地级市,排在山区市首位;2007年清远经济增长竞争力并列全国地级市第二名,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108亿元,率先在全省山区市中首个进入到“千亿俱乐部”行列;2008年历经年初冰雪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GDP仍保持18.4%的高位增长,高出全省8.3个百分点,实现生产总值746.6亿元,其增长竞争力在全国20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居于首位;[2]2009年清远经济再传捷报,经济增长成功实现全省六连冠。
“清远现象”的实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结合清远实际,改革创新,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后发现象。目前,清远正成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最具增长后劲和发展潜力的高梯度地区。
(二)促进清远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市,需要进一步打造“学习型清远”
清远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交通便捷,市区已基本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近年来,清远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六年居全省之首。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清远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社会民生领域相对薄弱,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调结构、促转型任务艰巨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清远的可持续发展。
以区域发展为例,近年来,位于清远东南部的清城、清新、佛冈和英德,凭借紧靠珠三角核心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西北部连阳地区由于地处石灰岩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迄今为止,在广东十六个省级贫困县中连阳地区就占了三个。2008年南部四县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71%,全市十大农业强镇和十大工商税收强镇中,西北连阳地区各有一席,而工业十强镇中,连阳四县市无一乡镇入围。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使得北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成为广东扶贫的主战场;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北部欠发达县(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得欠发达县(市)的居民收入和所享受的社会服务保障与南部四县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高端人才流入。更值得关注的是,清远北部连阳地区中连山和连南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目前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长期的经济发展滞后也明显有悖于我们国家的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随着“双转移”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纲要》的出台,清远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发展的机遇。面对珠三角各市同城化脚步的加快和广佛同城的实质性进展,清远一方面致力于调结构、促转型,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由技术创新和内需推动的内生式发展轨道上去,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融入珠三角,随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和广清城际轻轨的开工建设,使得清远紧邻广佛肇都市圈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积极融入大广佛,做珠三角的“9+1”,促进清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共识。
2010年1月13日举行的粤北地区(清远市)现场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称赞清远“创造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清远正展现在大家面前”;黄华华省长高度评价清远所取得的成就,殷切希望“清远要继续当好高速增长的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市”。[3]建设“学习型清远”对于清远在新时期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继续当好高速增长的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打造“学习型清远”的路径研究
打造“学习型清远”的实质就是要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围绕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更好地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头号工程”,切实推进清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一支勇于为科学发展担当的领导班子是建设“学习型清远”的重要保证
建设“学习型清远”,首先必须建设一支勇于为科学发展担当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决定和影响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前进方向,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对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目前清远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历了长期的靠投资和出口拉动,靠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如何端正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是清远市领导班子集体面临的艰难抉择。作为勇于为科学发展担当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应当在实践中勇于承担风险,因此,对于调结构、促转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导致GDP增速下降的情况,我们的决策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探索科学发展新方式可能存在挫折和失败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积极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基层党组织队伍,是建设“学习型清远”的坚实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学习型清远”要求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体要以建设“学习型清远”为契机,正视传统经济发展的弊端,正视清远经济社会中的发展短板,上下合力,在调结构、促转型上端正认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头号工程”能否在清远取得预期的突破,基层干部是关键。首先基层干部要打破惯性思维,不断增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次,基层干部要冲破惰性思维,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掌握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积累性、长期性,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政绩观,着眼于解决影响和制约本地本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切实解决清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建设“学习型清远”的重要内容
建设“学习型清远”还必须立足清远实际,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市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认识,并努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清远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清远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清远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清远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清远作为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长期的投资扩张在拉动清远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变迁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工业增长偏好”的路径依赖,尤其是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失衡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民生领域明显不足等问题。
面对挑战,清远以“抓提速、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为主线,按照“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一方面紧紧抓住“双转移”战略实施的机会,进一步夯实自身经济基础,加快推进南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对于北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应该积极争取省级立项进行扶贫开发和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另一方面要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积极发挥清远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大广州卫星城、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的步伐,双管齐下,确保清远继续当好高速增长的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市。
[注释]
[1]临近金三角的“寒极”[N].人民日报,1991—2—14.
[2]2008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3]陈家记.努力建设学习型清远[J].南方,2010,(4).
责任编辑:温朝霞
D261·4
A
1003—8744(2010)04—0026—03
2010—5—10
肖龙(1974—),男,中共清远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