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将得到永生》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分析

2010-03-22胡庆生

文化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行腔意大利语咏叹调

胡庆生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一、从音乐的角度分析《我们将得到永生》的创作特征

(一)民族特色的咏叹调创作理念

这首咏叹调曲风具有唯美的民族化特点,将长调与宣叙调和咏叹调相结合,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保持西洋的管弦乐配器,使音乐化语言语调处理上都有民族风格的体现,作曲家对娜仁高娃音乐的设计是围绕着蒙古族音乐原型的,将词韵与音韵巧妙地结合起来,其中音乐素材来自东蒙民歌“大青马”的主题乐思,使整部咏叹调带有浓郁的蒙古草原风格。

(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首咏叹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作者对娜仁高娃音乐形象的塑造和精妙的构思。娜仁高娃形象的主题音乐是与爱情有关的,她生活在草原上,对祖国和亲人都有着眷恋的爱,因此,长调的主题音乐元素贯穿始终。在整部歌剧中,娜仁高娃情绪变化非常复杂,她的自刎是由戏剧中几层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只有她的死才能化解一切矛盾,解除舍楞与渥巴锡的冲突,揭穿大台吉挑拨离间的阴谋,化解舍楞对娜仁高娃的误会,所以,在娜仁高娃咏叹调的音乐中,用八度大跳突出人物剧烈的情绪波动,之后既有肯定的语气、行进的速度和宣叙的唱白,也有细腻的抒情式的咏叹调,这种根据人物性格变化所写的音乐,使娜仁高娃的形象更加深刻鲜活,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音乐创作技法的独特风格

娜仁高娃的这首咏叹调在写作手法上,不仅是围绕着民族音乐的原型,而且给予创新,将花腔以长调的音乐形式来表现,使宣叙调衔接到咏叹调中,也使咏叹调兼有抒情与叙事双重功能,同时还借鉴西洋大歌剧写作技法,将宽广的音域、复杂的花腔与民族音乐风格相融合,产生充满戏剧性的艺术表现力。

当然,科学准确的演唱技术又是完整声乐表演艺术的保障。只有对娜仁高娃咏叹调《我们将得到永生》演唱技法的“洋为中用”作详细分析,才能通过演唱将整首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所以,分析这首咏叹调的演唱技术“洋为中用”的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我们将得到永生》演唱技法的“洋为中用”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艺术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与喜爱。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所演唱出的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它更符合欧洲人的声乐艺术审美习惯,但因其百年不朽的艺术精髓和艺术效果,在近些年也逐渐被东方人所认可。“洋为中用”这一词是1964年9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中“对于如何对待外国的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所提出的观点。“洋为中用”的广义是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国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加以消化,使之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本文中所提到的“洋为中用”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就是借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技术的优势特点,合理地运用到中国声乐作品的演绎中,使之达到一个被世界范围的听众所认可的艺术效果。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我们通过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声部定位、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行腔技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声音音质以及意大利的花腔技巧,使这种西洋唱法运用到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能够达到歌唱中“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实现“洋为中用”的目的。

娜仁高娃咏叹调《我们将得到永生》的演唱技术中,运用了美声唱法的意大利语行腔与中国声乐作品汉语音行腔结合的特点。凸显出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中强调声音流动的灵活自如,在娜仁高娃咏叹调《我们将得到永生》中是如何将意大利语的灵活自如的行腔运用到这首中国咏叹调中的呢?或可以在汉语语音元音行腔与意大利语元音行腔的比较中寻求答案。

(一)意大利语的单词中除了外来词,其余的本国单词都是以元音为结尾的。意大利语元音都是“宽的平行轨道状”,也就是说,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行腔是每个元音的口形要固定住,保持不变,使歌唱腔体不变从而发出其他的母音口形的声音。无论单词长短,音节多少,最后一个元音也要同样清晰而不含糊地发出来,而汉语音讲求的是咬字与归韵,行腔中韵母(元音)会有变化。

意大利语中元音在行腔时要求口腔部位肌肉紧张度较大,帕瓦罗蒂曾说“意大利的说法是modere la voce,咬住声音,但你发一个音时,肌肉一定要咬住”。俗语说“响鼓不用重锤敲”,在演唱意大利语的声乐作品时,将“元音口型保持不变,舌面展平,牙关相对紧张”使发声器官为声音做到一个好的歌唱管道而稍加紧张,才能稳住声音,用很少的气息,非常容易唱出圆润的美声,这是演唱意大利语元音时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这一点与汉语语音的行腔是相似的。

(二)《我们将得到永生》演唱中汉语语音与意大利语语音发音特点的结合与运用。我们以上所谈的是将意大利语的元音行腔借鉴到中国声乐作品娜仁高娃咏叹调《我们将得到永生》演唱中的可实施性,但这不是一个汉语语音的全部,汉语音除了元音的行腔外,还包括声母以及韵母韵尾的归韵。汉语语音发声母(辅音),叫咬字,其发韵母(元音)和韵尾的归韵,叫吐字。也就是说,用汉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状态和意大利美声唱法其咬字是在同一发声位置,只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行腔更竖一些,那么,为了使中西两种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把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元音行腔借鉴到中国声乐作品汉语咬字的行腔上来,又因为汉语语音咬字是由辅音决定的,意大利语辅音与汉语拼音中的辅音在写法上相似,但是部分辅音发音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在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元音行腔来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我们将得到永生》的歌词的同时,要运用汉语音的咬字,即汉语音的声母(辅音)发音规则,才能将中国声乐作品的韵味通过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声音完美地表现出来。

在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洋为中用”的分析中,我们发现选择唱法是因作品而异的。中国歌剧《苍原》中娜仁高娃咏叹调《我们将得到永生》是一首情感丰富而复杂、声音张力很大的唱段,而中国声乐作品仅仅用民族唱法中“横的走向、扁的声音”是不能塑造出戏剧性效果的,中国人在说话和歌唱时咬字在牙齿前,而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行腔是“平行轨道状”的,音色明亮而纯净,声音通透圆润,只有将中国汉语音的咬字与意大利美声唱法行腔相结合,才能在演唱《我们将得到永生》时,既有“靠前的”咬字,又有丰满的腔体,才能达到“字之对、腔之对、语之对、情之对、气之对”,将娜仁高娃的形象通过完美的声音音色、游刃有余的歌唱技术来展现在观众面前,才能塑造完整的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声乐艺术。

美声唱法规范的声音音质特点,可以概括为6个字:通、圆、实、亮、柔、纯。其中“通”、“圆”、“实”这3个字是对声音的状态给予的标准。“通”也就是说,声音通畅,即气息通畅,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宽广的音域,统一的音色。“圆”即声音圆润,好似在一个管道状的腔体中发出的声音。美声唱法特别强调声音的连贯和圆滑。“实”即声音结实有力,演唱时爆发出有威力的声音也是必不可少的,演唱出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应是“字字落底”的,而不是随音高变化而变化,要达到这一点,在演唱技术上就要有稳定的深的气息来支持声音。“亮”、“柔”、“纯”这3个词汇是对声音音色的一种美学要求。“亮”即音色明亮,给人一种阳光似的辉煌感觉,是生命与光明的象征,而且有极强的穿透力。此时的演唱技术应是使声音“向前发声”的状态。

“柔”即音色柔和,尖锐刺耳的声音总会让人产生不悦的感觉,那么柔美的声音与明亮结实的声音形成对比,使声音既有阳刚之美,又有柔美之韵,使音色更丰富。“纯”即音色的纯净,声音里没有任何杂音,元音圆润,非常干净,如同一杯纯净的水一样不含杂质,清澈透明,当然音色越纯净,声音就越清晰,声音纯净的演唱技术要求就是打开喉咙,这3种音质的声音在剧场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当听众欣赏到那种既明亮又纯净优美的音色,才能有一种心情愉悦的艺术美的享受。

《我们将得到永生》这部歌剧是描写在蒙古草原上发生的一段历史故事,整部歌剧时时贯穿内蒙古长调的音乐元素,在这首咏叹调中也不例外。对女主角娜仁高娃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选用了抒情的长调音乐元素,蒙古音乐的音乐风格十分鲜明,节奏舒缓、气息宽广、情感深沉、音乐悠扬婉转,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将意大利美声的声音音质运用到娜仁高娃咏叹调《我们将得到永生》中,极大地丰富了整首咏叹调的表现力,使人物的塑造更加灵活自如,主人公的情感更加丰富,也使中国歌剧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为走向世界、为更多的欣赏歌剧的群体喜爱中国歌剧奠定了基础。

花腔的演唱方法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重要演唱技术之一,它的意大利语为“coloratura”,可以用轻松长笛般的音色来演唱各种花腔和快速乐句的跑动。声音轻巧灵活、起音敏捷准确,《我们将得到永生》中的花腔乐句就是借用这种演唱技法,是花腔快速走句,属于连贯花腔的唱法。此时对气息控制要非常的稳,打开喉咙,让声音在通畅的打开的共鸣腔体里得到充分的自由,在这种高音花腔快速走句中,用的气是较少的,真假声的比例控制要有所调整才能唱好这段华彩。这是表现娜仁高娃内心痛苦挣扎的一段声音的宣泄,只有用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花腔演唱才能将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解决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行腔与中国汉语语音行腔的结合的问题,及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所形成的音质与花腔技巧,是可以将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技术及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的,同时,寻求利用意大利美声唱法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所获得的优势,并使用西洋演唱技术来表现中国歌剧作品中的戏剧效果,从而达到歌唱艺术中“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目的,让“洋为中用”的声乐艺术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行腔意大利语咏叹调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学唱意大利语作品的基本环节
意大利语在美声演唱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夏夜喜脱贫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南路山东琴书的“曲、文、腔”艺术特征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我国非通用语专业辅修教学探究
民族唱法中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