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5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0-03-21陈珠华

海南医学 2010年13期
关键词:感染率病原菌抗菌

陈珠华

(泉州市光前医院肿瘤科,福建 泉州 362321)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其已成为涉及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引发医院感染而产生严重的隐患。为了解我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我们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对 2008年 1月至 2008年 12月肿瘤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探讨多种危险因素与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 2008年 1月至 2008年12月肿瘤科住院患者 1 397例,确诊院内感染 105例,其中男 68例,女 37例,年龄最小 15岁,最大 88岁,平均 (60.3±12.7)岁,平均住院 (62.28±26.04)d。

1.2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病历中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对符合医院感染诊断的 105例病例,按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逐项填写资料,具体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天数、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是否应用抗生素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

1.4 统计分析 采用构成比及四格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医院感染率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 1 397例中发生医院感染 105例,医院感染率为 7.52%,感染11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 8.30%。

2.2 医院感染与感染部位的关系 由表 1可见本组医院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感染。

表1 医院感染与感染部位的关系

2.3 相关因素分析 在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年龄、住院天数、肿瘤分期、放疗 /化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白细胞[(WBC)<1.5×109/L]、侵入性操作、应用抗菌药物均与医院感染发病明显相关(P<0.01)。其他因素如性别、肺部疾病,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析

2.4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105例医院感染病例中,36例共送检血、痰、尿及脓液标本培养 87份,检出病原菌 48株,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检出 25株,占 52.08%;革兰阳性球菌 16株,占 33.33%;检出真菌 7株,占 14.58%。见表 3。

表3 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构成比

3 讨 论

3.1 医院感染发生率 本组资料中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7.52%,高于王英[1]报道的 5.87%,低于陈莹莹[2]报道的 17.07%,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远远超过普通住院患者的感染率,这可能与调查的时间不同有关[1]。

3.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本组资料的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 46.67%,与福建省 2007年现患率调查全省各类医院的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 46.2%)[3]的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是因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绝大多数病情危重,咳嗽反射减弱,排痰不畅或有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等侵入性操作损伤了呼吸道天然免疫屏障,细菌趁虚而入所造成的。少部分是因为恶性肿瘤本身或患者年老体弱,抵抗力低下,自身携带的病原菌成为条件致病菌导致感染的发生。

3.3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侵入性操作居所有危险因素首位,是由于各种侵入性诊疗措施直接破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损害宿主的防御系统,把病原菌带入本来是无菌的组织或器官,或者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条件。年龄因素在肿瘤患者院内感染中有相关的意义。年龄越大,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越低,抵抗力差,较易发生医院感染。有报道表明,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4]。本组资料显示,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心理及环境因素对其有一定影响而增加感染机会。因此,住院天数延长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住院天数越长,感染机会就越多[4]。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得到证实。使用抗菌药物者感染率(10.36%)高于未使用抗菌药物者(1.36%)。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内相关性感染的一个普遍性方法。抗菌药物的使用,一方面为人们控制各种包括医院感染在内的感染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可导致菌群失调,导致潜在的耐药菌株产生二重感染,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必须控制滥用抗菌药物,强化临床医生合理使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医院感染对肿瘤患者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它已经居基础疾病之首,尤其晚期肿瘤长期消耗,患者全身情况差,营养不良或长期卧床不起等因素均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其中还有反复感染者。放化疗、免疫抑制剂对患者正常组织、骨髓、血液等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抵抗力,极易诱发医院感染的发生。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白细胞降低,白细胞降低持续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5]。

3.4 病原菌与医院感染 本组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1],主要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各种侵入性操作有关。病原菌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56.25%)、皮肤软组织(10.41%)、泌尿道(8.33%)、手术部位 (6.25%)、菌血症 (6.25%)和胃肠道(4.17%)。假单胞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与 MRSA的高检出率意味着医院感染菌株有很强的耐药性;越来越多真菌性肺炎病例的发生,也说明如果不加以遏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临床上要完善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执行并落实各项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细菌学检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按照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4 护理措施

4.1 加强病区管理 从预防控制角度来看,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场所,也是极易受病原菌污染的场所,所以我们既要保护易感人群,包括尽可能地为患者回避易感因素(如加强对侵入性操作患者的管理),缩短住院时间;又要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真正做到“两个防止”:一是防止患者之间病原体的传播,二是防止医务人员将病原体传染给患者,只有这样才能确实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

4.2 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 提示我们在每次进行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这是基层医院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最经济、有效的方法[6]。

4.3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措施 科室主要负责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定期组织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因此更应加强年轻医护人员培训,规范洗手及各项无菌操作的流程[7]。

从本文资料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多数病人有诱因可寻,不少危险因素为可干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减少非必需的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素、免疫抑制剂,可有效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由于回顾性调查难免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提高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开拓管理人员的视野和思维,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用于指导临床医院感染控制,并期待以后对医院感染的质量管理和预防控制做进一步系统的研究,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使其能够为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王 英,陈艳华,陆一平,等.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278-279.

[2] 陈莹莹.肿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 375-1 377.

[3] 战 榕,陈 菁,陈丽芬,等.2007年福建省 63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748-751.

[4] 李贤卓,阳丽华,蒋海波,等.老年医院患者 5865例院内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111.

[5] 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等.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 373-1 374.

[6] 韩 黎,张高魁,朱士俊,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 135-1 137.

[7] 陈小红,薛福英,刘爱琴.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54-55.

猜你喜欢

感染率病原菌抗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杂交羔羊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