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地理入门教学

2010-03-21广东省韶关市曲江一中512100肖苑香

地理教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内容教师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一中(512100) 肖苑香

谈高中地理入门教学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一中(512100) 肖苑香

自从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以来,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重。如何使高一新生尽快入门、掌握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一、入门“难”的原因

高一学生对地理反映最多的就是一个字——难。特别是刚踏进高中就学习整个高中阶段最难学懂的“地球运动”——学生称之为“天书”,这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热情降至冰点,非常不利于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知识基础差

这是现行招生制度下的后遗症。学生在初二时参加地理统考,结束初中的地理课程。从2008年开始,我市地理和生物成绩不再计入升学考试总分。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消。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且由于师资缺乏和办学条件较差,初中地理教师大多是非地理专业出身,教学质量普遍较差,加之初三地理学习又中断了一整年,因此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近乎为零。

(二)新课程标准改革后的教材正文简短,学生看不懂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我市是采用湘教版的教材,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学生如堕云雾中,根本不知所云。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区时的换算(湘教版19页)在课本中的描述是:“位于同一个时区内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东大西小。”只有简短的两行字,考起来却五花八门,叫学生如何能看懂、学懂!

(三)高中地理属高考科目,要求高、难度大

初中学习的是区域地理,都是从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经济等方面进行讲述,由于教材是为初中学生编写的,内容有些浅显粗略,只要求识记,学生靠考前背一背也许就能考得较高的分数。进入高中,对知识的要求比初中有很大的提高。例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奏效了,所以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地理感觉很沮丧、迷惑。

(四)教辅资料不适合

现在的教辅资料版本众多,大同小异。表面上与课本同步,但实际上习题都是历年的高考题拼凑而成,难度大,且知识面广、跨度大。

例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当地球公转位于A点时( )

A 一天中北京的昼长明显长于广州

B 四川盆地可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C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 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上野生动物数量最多

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地球的公转、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气候、洋流,对高考考生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说,连题目都读不懂,更别说判断正误。

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入门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尽快入门成为高一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人从教高中地理近十年,每届高一新生都会遇到同样的困惑,本人通过多年地理教学的经验和反思,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利于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软着陆,尽快适应高中的地理教学。

(一)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地理的重要性

这几年,广东是采用3+X+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的高考模式,如果X科不选择地理,则地理是以基础科的形式出现,不管文科理科都得考。从2010年开始,取消X科,也就是“语、数、英+文/理科综合,文科综合中思想政治内容、历史内容、地理内容的卷面满分值各为100分。理科综合虽然不用考地理,但在高二时必须进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高考录取时根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分科类设置普通高校专业录取资格。换而言之就是不管文理科都要考地理,特别是文科类考生。使学生改变过去“副科”的观点,重视地理、学好地理。

(二)要做到初高中知识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融合,夯实基础

针对学生基础非常薄弱的现状,且初三中断了一年的学习,高一新开学,教师不要急着讲授新课,而是结合高一课程,有针对性地补充以下内容:

1. 地球与地图

补充的理由是:(1)掌握地球和地图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改革后的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图多,要求学生要有非常强的看图、读图分析能力,需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2)在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时,需要运用到地球知识。学生连经线纬线是什么都搞不清,在学习时区的划分、区时的换算、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这些问题时,学生没有空间概念,也就无法理解老师的讲授,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2. 主要区域的分布

补充的理由是:必修Ⅰ是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因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来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在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

(三)培养兴趣,挖掘潜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克服困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作以下尝试:

1. 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进度放慢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2. 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区时的换算时,例举今年举世瞩目的我国60周年国庆阅兵礼的观看时间作为切入点,讲授这一内容时国庆节还未到,学生对如此隆重的阅兵礼都很期待,当一提到这一话题时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即将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岩石的分类”时,也可以以温总理亲笔致歉信“新华社总编室: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作为切入点,既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治学的严谨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图和地理板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学,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时,用flash将地球运动导致的地理现象变化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内容既生动易懂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四)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 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 用“声音、图片”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20%。第四种 采用“示范”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 “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 “实际演练”或“做中学”,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学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模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摈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作为教师应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地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采用后三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尽快适

应高中的地理教学,帮助学生打开地理学习之门,实现由初中到高中的软着陆,学好地理。

喜迎春博客《学习金字塔理论——一种科学的学习理论》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内容教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最美教师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主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