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流行歌曲增强地理课堂活力的尝试

2010-03-21江苏省常熟市中学215500邵俊峰

地理教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流行歌曲气候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215500) 邵俊峰

用流行歌曲增强地理课堂活力的尝试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215500) 邵俊峰

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地理教学如果能从新时代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拾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流行歌曲并开发为地理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将歌曲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能鼓励探究,梳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中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让地理课堂踏上音乐的节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编歌词,梳理知识点

在教学中,针对地理知识点复杂的特点,对照学生熟悉的歌曲编写朗朗上口的“地理歌词”是一种能给学生深刻印象的方法,这要求教师钻研课程标准、钻研考纲、钻研教材,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记忆习惯,同时也要对歌曲的韵律有一定的了解。其操作过程如下:

笔者尝试在高中地理的每一章节都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来整理知识点,以下的例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大气》,以《菊花台》为蓝本编写,由于本章知识点较多,因此分为两部分。

《菊花台》之“地球上的大气版”

(一)

暖暖阳光,为什么带伤,多云的白天啊 削弱阳光。

晴朗秋夜 凝结成了霜,是大气逆辐射 冰冷绝望?

你轻轻升,因为有了热,我遇冷 下沉啊 形成环流。

先有垂直 后有气压差,随风飘到 你的低压。

海陆风 山谷风,还有一个城乡风,

城市多废热 成就热岛效应。

等压线 很密集,你的风力就很大,

地面受三力在高空成双。

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构成了地球上 三圈环流。

高低高低 气压相间排,怕你记不住风 带模样。

西风湿润,信风却很干,低压带常多雨 高压带干。

夏至偏北,冬至又偏南,原因直射点 如此多动。

菊花残,满地伤,转眼冬季已来到,

大陆降温快 他气压高于海。

北风吹 干冷夜,你的脚步 何时到?

夏季我升温快风向 改变。

季风在 大陆东,你的西部是地海。

赤道向两侧热雨热草改,大陆中是温大,

你的特征要记牢,不外时间段与降水 气温。

(二)

热带雨林,高温又多雨,全凭那湿漉漉 赤道低压。

最是孤独 地中海气候,是谁让副高和西风带交替?

雨轻轻弹,温和又湿润,我一直在西岸被西风吹到。

你在东方闻到季风香,形成夏雨冬干的模样。

迎风坡,满地雨,加上暖流更湿热,

气候的成因我心里静静记。

北风吹,冷锋来,冷的气团主动移,

过境时降温在风雨成双。

锋面过后,迎来了灿烂,冷锋的影响 有寒潮雪灾,

准静止锋浪漫六月雨,看你江淮之间一个月摇晃。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我中心的气流上升成雨,

天空晴朗 反气旋在唱,是谁让北方秋高气爽?

台风起,满地伤,狂风暴雨风暴潮,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温度高。

雨林毁,煤炭烧,全球变暖仍不断,

影响我农业和海面上升。

在自编“地理歌曲”的使用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理解:由学生归纳每段歌词与具体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写在歌词的相应空白处。如第一段对应的是大气的热状况,第二段对应的是热力环流过程,第三段对应的是热力环流案例及大气的水平运动,第四、五段对应的是三圈环流形成、气压带风带分布、特征及移动,第七段是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等等。

2. 微观把握:对地理歌词中一些含义“隐晦”处由学生思考回答。如第六段中大陆降温升温快的原因是什么?风向如何改变?第七段中“你的西部是地海”中“地海”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第二部分中地中海气候为什么最是孤独?(唯一的夏干气候)“我一直在西岸被西风吹到”中的“我”指什么气候类型?

3.适当补充:由于一首歌的歌词有限,因此知识点难免有一些遗漏,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相关歌词的空白处补充的相关知识点。

另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由学生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首歌进行配地理歌词的活动,教师指定编写内容(一般是一个章节),并进行适当的指导,编写完后各组进行交流评比,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非常高,他们在编写出自己作品的基础上也增强了归纳能力,增加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聆听歌曲,探究地理问题

只要善于聆听,善于挖掘,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含有地理元素的歌曲,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这种教学资源的处理可以很好地体现地理教师的教学机智,除了流行歌曲作为教学情境导入外,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如,齐秦的《直到世界末日》以深沉忧郁的风格唱出了主人公对爱的至死不渝,感人至深,但究其歌词,里面包含着很多值得探究引申的地理知识,在听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

“他们说季节越来越无常”——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和危害。

“就连雨水也跟着受伤”——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整个世界像风中尘埃”、“假如地球脱离了宇宙”——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天体系统,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珍爱地球。

“永恒的大地开始融化”——大地是否永恒?(内外力相互作用)、地壳的物质循环、岩浆活动。

“愤怒的火山停止喧哗”——火山的成因和分布。

“风暴渐渐升高大地开始动摇”——风暴潮、地震的成因和危害。

再如,韩红的一首《天路》,本来就与青藏铁路的建设有关,利用这首歌,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点:青藏铁路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青藏铁路的线路延伸特点及原因、青藏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及克服措施、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

另外,如《夏天的风》、《2009世界地球日之歌—BYOB》、《黄土高坡》、《青藏高原》、《长江之歌》等都可成为地理学习或复习的案例。

三、“断章取义”,点缀课堂色彩

有些歌曲整体不适合地理课堂,但歌名或某一句歌词具有资源利用价值,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穿插,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应用类型:

1.判断辨析型

如S·H·E的《热带雨林》中有一句“冷风过境回忆冻结成冰”,教师引导学生对热带雨林气候是否有“冷风”及热带雨林气候气流方向的探究。再如,孟庭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一歌名从地理角度看是否存在问题?又如,辨析儿歌《种太阳》中“播种太阳,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对我们环境产生的影响等。

2. 帮助理解型

在帮助学生理解温带落叶阔叶林时用朴树的《白桦林》歌名;用布里亚特民歌《岩石》中“山里的岩石虽然硬,流水让它变成了圆”等歌词帮助学生理解外力作用;用《山谷里的小溪》帮助学生理解地貌与河流的位置关系。陈奕迅的《热带雨林》中“明明并非夏季但我竟会觉得热,呼吸到南美的暑气”等歌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和主要分布,“将驶进推土机……逐分钟消失4.8里”帮助学生理解热带雨林的毁灭速度以及推导带来的影响。

3.推理解答型

如对林俊杰《一千年以后》歌词中沙漠中废墟形成的思考;用《歌唱祖国》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词引导学生分析风向和飘向的关系;用孟庭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歌名引导学生探究台北多冬雨的原因;用《轻轻地告诉你》中一句“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来引入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判断和计算问题。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流行歌曲气候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燃烧的亚马孙热带雨林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热带雨林之虎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