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黑板板书的重要性
——以人教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为例

2010-03-21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4廖书庆

地理教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黑板板书大气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215004) 廖书庆

地理黑板板书的重要性
——以人教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为例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215004) 廖书庆

现在的地理课堂,板书如今是越来越“稀罕”。老师上课,用PPT唱“主角”已蔚然成风,黑板上的板书只是一些零星的只言片语,纯粹是“配角”。在很多公开课中,教师使用了漂亮的PPT课件,上课从始至终没有一点黑板板书,偶尔有点板书也是随随便便在黑板上写几个凌乱分布的字,有的甚至潦潦草草,难以辨认。有的教师直言不讳地说:“上公开课的时候还想想怎么写板书,平时根本不会有黑板板书。”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快速准确地提供大量的信息,将抽象变直观、静态变动态、跨越时空界限、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传统的黑板板书,真的可以不要了吗? 由此引发一场讨论:用地理多媒体课件能代替地理黑板板书吗?

笔者认为,板书是地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板书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合理的总体布局,提纲挈领的内容,规范而优美的板图设计,适当的色彩搭配,必要的线条勾划,知识结构的列表归纳,图文的合理结合,板块的恰当拼接以及或端正秀丽,或苍劲有力的字体等等,都可以构成一件独特的艺术品,从而倍增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的相关内容,简要介绍一下黑板板书的一些功能。

一、突出重点难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科学实验证明,视觉信息相对听觉信息来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留下印象也较为深刻。据统计,教师一节课一般会讲20-30分钟,如果每分钟说话按200个字计算的话,教师一节课会说4000-6000个字,这4000-6000个字当中有的是无足轻重的,有的则是一节课的重点、精髓,如何凸显重点,纯粹地靠语言上的重复显得苍白无力,而精要的板书可以突出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果教师上课使用多媒体的话,由于多媒体课件给出的信息量大,视听刺激突出,容易使一些学生长时间沉浸在音乐、动画和图片等有关的情景中,而忽视应该注意的教学内容,甚至因此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传统的板书一般突出教材的精华,提纲挈领,有的板书还有些作为重点强调的圈点、划线等符号,这些字、符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学生一抬头,便能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所以,黑板板书在配合多媒体课件使用时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中的二个重点和一个难点,学生不易区分和理解。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个地理过程分别有关键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所受的力,高空和近地面大气风向不同”。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这些定义的关键词,可以促进学生对定义和地理过程的理解和比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化抽象为直观,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地理板书和板画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可以把抽象的复杂的内容直观、简单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于本节课中“大气热力环流引起大气等压面弯曲”(如下图中的C、D两幅图所示)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及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知识,如局部地区热力环流(如下图中的A、B两幅图所示)的表达,若仅用口头语言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教师配合板书板画加以说明,特别是边讲边画,就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A

B

C

D

三、体现上课思路,构建体系、拓展思维

多媒体课件内容一般较多,很多内容是“一闪而过”,许多反应比较慢、上课容易开小差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思维过程相脱节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梳理、记忆教材内容,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好的板书能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清晰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能将教材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整体感知和概括的能力,也便于学生高度注意、积极思维。

在上本节“大气的水平运动”关于风的形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下图所示为板书主要框架。

利用“风的形成原因”板书主要框架示意,学生在头脑中留下的不是乱糟糟的文字,而是一条非常清晰的知识链,有利于学生对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理解。边讲边画边写的讲课方法还能表达出老师的上课思路,使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也能理清思路,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四、便于总结归纳、复习巩固,授人以“渔”

如果一节课的所有内容,包括课题、教学案例、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等,一切都由课件来呈现的话,学生自始至终都在仰着脖子看屏幕,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只是在课件上一闪而过,那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逻辑层次和脉络体系给学生感官刺激时间偏短,就难以产生较为持久的直观效应。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板书内容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较长,甚至贯穿课堂始终,当一节课结束时,黑板上的内容仍赫然在目,因而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和复习巩固。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科学研究表明:“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写一遍”,听课要做笔记,这样才记得好,记得牢。因为,学生跟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重难点知识,记下知识框架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再加工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花费相对说话更长的时间,学生有时间充分地思考与体会,有时也会因此而产生新的学习问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

记得一位教师说过:“读书就是要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读薄,就是要掌握它的精髓和主体框架,而板书实际上就是教师或者学生将所教学内容的主体框架、精髓提炼出来并完整地长时间地呈现在一个平面上,这不正是读书需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吗?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步一步书写板书,向学生演示正确的解题步骤、解题方法。例如在本节内容的“活动”中要解释冬季夜里晴朗时为什么温度低这一现象时,可以板书:晴夜→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能量少→大气对地面的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低。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很多学生不知道地理知识的发生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在黑板上作正确的演示,学生在看教师解题过程的同时也就理解了教师的解题思路,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五、师生灵活互动,调整预设、调节氛围

备课只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完全预测真实的课堂上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新情况。这种新情况可以是教师突如其来的灵感,也可以来自学生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随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而改变,黑板板书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课前预设方案,完善课堂教学。学生也便于记录课堂随机生成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课件刚刚面向学生的时候是20世纪90年代,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很喜欢这种新兴事物,十多年过去了,学生几乎每一堂课都能看见多媒体课件,对此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反倒是现在教师很少使用的板书成了学生听课时的一种调节。电子板书的呈现速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速度,学生会感到目不暇接,没有思考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黑板板书不会有此弊端,以粉笔字授课的课堂中侧重于“听”,在教师书写板书的那一刻,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记忆,也可以赢得一个瞬间休息的机会,减轻视觉疲劳程度。

总之,黑板板书对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可以给学生提供方向上的指引,便于学生看书、整理笔记和系统复习,也有利于教师课堂小结。

猜你喜欢

黑板板书大气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黑板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