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在华译介版本考录:1930-1949*
2010-03-21沈日中
沈日中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芥川龙之介在华译介版本考录:1930-1949*
沈日中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目前中国学者对芥川龙之介在华译介情况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疏漏错误之处。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详实的考录,以便让读者对其形成一个较为客观详尽的认识。
芥川龙之介;汉译;版本考录;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芥川龙之介是近代日本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文学界称为“鬼才”。他生于1892年,卒于1927年,一生仅活了短短的35年,却为全世界留下了140多篇文学精品。其作品自被译介到中国以来,芥川龙之介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也影响了很多中国文人学者。本文试图从描述的角度对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详实准确的考录,以飨读者。
一、芥川龙之介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译介
(一)文艺期刊上的芥川龙之介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的逐渐显露,以及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国学界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译介也越发稀少。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每年中国的报刊杂志上翻译的芥川龙之介作品都仅有个位数,而且有不少年份连一种译文都没有,比如1931、1937、1938年。
1930年2月15日出版的季刊《文艺研究》创刊号(第一卷第一号)上刊载了日本唐木顺三原著、侍桁翻译的《芥川龙之介在思想史上的位置——<芥川龙之介其人的研究>之一节》一文。译文文末注明是“译自昭和四年九月号的《思想》”。
1930年10月大东书局出版的《现代学生》创刊号(第1卷第1期)上刊载了丘晓沧翻译的芥川龙之介作小说《猴子》。据原刊信息,丘晓沧早在1928年4月就译毕了这篇作品,但此前一直未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而这也是《猴子》一文在中国的首次汉译,在译介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1932年11月出版的《现代学生》第2卷第5号上刊载了刘大杰翻译的《一个精神的风景画》一文,但该期并未载完全文,此后似乎也未见续载。
1933年1月1日出版的《新时代》第3卷第5、6两期合刊的“作品与作家”栏目上刊载了署名“丁丁”的作者撰写的论文《芥川龙之介的中国堕落观》。
1934年5月5日出版的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林语堂主编,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发行,每月5、20日出版)第3期的“译丛”栏目刊载了芥川龙之介的一篇散文《清闲》。据原刊信息,《清闲》的日文原文写于1923年,汉译者则是谢六逸。
1935年2月5日出版的《文饭小品》创刊号上刊载了《<澄江堂杂记>抄》,署名“芥川龙之介著”、“郑伯奇达旨”。从“达旨”一词来看,该文应当是一个编译版而非全译版。译文文正文前有译者郑伯奇所写的“小引”,而正文则分为“艺术至上主义”、“一切不舍”、“赤西蛎太”、“历史小说”、“希腊末期的人”、“比喻”、“告白”与“游戏精神”九部分,文末还附有十七个注释。
1936年10月20日出版的《西北风》(半月刊)第10期上刊载了署名“天行”的作者撰写的《芥川龙之介的小品》。
1939年7月出版的《北平近代科学图书馆馆刊》第6期“对译之页”栏目上以日汉对照的形式刊载了张我军翻译的《鼻》。这是民国期间芥川龙之介的这篇代表作的第二种汉译文,距离鲁迅首次翻译该作品的1921年差不多有二十年之久。
(二)译文集里的芥川龙之介
虽然20世纪30年代中国报刊杂志上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译介日少,但该时期还有不少外国作品汉译选集收录了一些芥川龙之介作品的汉译文,其中不乏新译。具体如下:
193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查士元翻译的《日本现代名家小说集第一集》,内收小说三篇,其中便有芥川龙之介的《魔术》,另两篇则是佐藤春夫的《某女之幻想》与谷崎润一郎的《一个少年的恐怖》。《魔术》一文有时也被看作是童话作品,而查士元所译是该作品继汤鹤逸汉译文后的第二种汉译文。
上海光华书局于1931年6月初版、1935年10月再版、1936年5月第3版的《文艺创作讲座第一卷》一书内收论文23篇,其中便有芥川龙之介的两篇论文。高明翻译的《文艺一般论》于“一九三一,七,九,译完”,此后还由上海光华书局于1933年4月出版了单行本,亦名为《文艺一般论》,列入“光华小文库”。凌坚翻译的《文艺鉴赏论》以后又被收入冯三昧主编、光华书局于1934年9月出版的《文艺鉴赏与批评》一书。
1932年1月,开明书店初版了孙百刚辑译的童话集《先生的坟》,列入“世界少年文学丛刊童话XX”。该书内收8篇日本童话,其中便有芥川龙之介的《蜘蛛的丝》。
光华书局于1933年3月付印并于4月出版了谢六逸编的《模范小说读本》(上册),列为“模范文学读本之一”。该书内收20篇外国短篇小说,其中包括芥川龙之介的两篇小说,即鲁迅翻译的《鼻子》与江炼百翻译的《地狱变相》。
上海中华书局于1934年9月印行了“冯子韬”(即冯乃超)辑译的《芥川龙之介集》,列入“现代文学丛刊”。该书内收中篇小说《河童》与短篇小说《母亲》、《将军》与《某傻子的一生》,各篇文末均附若干注释;书前还附有译者写于1931年8月20日的研究论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作风和艺术观》。
1935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高汝鸿”(即郭沫若)译述的《日本短篇小说集》(上、中、下册),收为王云五主编的“汉译世界名著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该书内收19篇日本短篇小说,其中包括芥川龙之介的《南京之基督》与《蜜柑》。《南京之基督》文末注有“一九二0年七月”字样,《蜜柑》文末注有“一九一九年四月”字样,可见这两篇译文十几年前就已经翻译完毕,但不知为何,此前似乎并未在任何报刊杂志上发表过。
1936年9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译文集《河童》,署名“黎烈文等译”。该书是1928年10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河童》一书的修订版,与之相比,删掉了黎烈文的《海上哀音(代序)——闻芥川龙之介之死》一文,却增加了鲁迅翻译的《鼻子》与《罗生门》。
(三)工具书里的芥川龙之介
除了报刊杂志、译文集等,这一时期出版的工具书对芥川龙之介也有所评介,也有助于读者粗略了解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
上海文艺书局于1931年8月25日付印、10月5日初版了戴叔清所编的《文学家人名辞典》,列为“青年作家ABC丛书之一0”。该辞典内收“芥川龙之介”词条。编者指出,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取材清新,用词精练,表现巧妙,是新技巧主义的代表;他还对芥川龙之介的作品进行了简要分类与评述。
1933年3月,开华书局出版了的何景文编的《新人名辞典》,里面也收有“芥川龙之介”词条,但介绍极短,只说他喜欢改编古代故事为小说云云。
1939年9月,世界书局出版了世界辞典编译社的《现代文化辞典》(上、下册),其译者包括丁浩霖、朱生公等12人。该书第233页收“芥川龙之介”词条,简要地介绍了芥川芥川龙之介的生平,指出其代表作包括《鼻》、《罗生门》、《湖南之扇》与《黄雀风》等。
二、芥川龙之介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译介
(一)芥川龙之介作品汉译选集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使中日文化和文学交流受到极大的影响。整个40年代,芥川作品的中译只有两个单行本,即冯子韬等译、上海三通书局于1940年出版的《某傻子的一生》与冯子韬译、上海三通书局于1941年1月出版的《河童》。前者收有冯子韬译的《某傻子的一生》和《将军》,以及丘晓沧的新译《猴子》。后者为冯子韬继黎烈文之后对原作的重译,是这篇小说的第二种汉译。
(二)作品选集里的芥川龙之介
虽然受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在整个20世纪40年代国人对芥川龙之介的译介明显减少,但仍然有不少作品集里选录了芥川龙之介的一些作品,显示了芥川龙之介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1940年,上海国光书店出版了一本译文集《世界名著代表作》,署名为“周作人,胡适等译”,里面收录了周作人、胡适等名家的译作,其中便有芥川龙之介著、丘晓沧翻译的《猴子》一文。
1941年3月,上海三通书局出版了片冈铁兵等著、高汝鸿(即郭沫若,但书名页内译者署名误印为“高汝鸣等译”)等译《小儿病》一书,列入“三通小丛书”。该书内收日本短篇小说3篇,其中包括芥川龙之介原作、侍桁翻译的《魔术》,另外还有菊池宽原作、侍桁翻译的《谣言的发生》与片冈铁兵原作、高汝鸿(即郭沫若)翻译的《小儿病》。
1946年5月,西安的大陆图书杂志出版公司出版了郑伯奇著的《参差集》。该书是西安文化界人士为庆祝郑伯奇50寿辰而出版的,而郑伯奇为此还在1946年5月9日(原文写作“一九四六年青年节后五日)写了一篇《<参差集>后记》。该书分4辑,前3辑收14篇文艺论文和散文,最后一辑为译文,其中收有芥川龙之介的《澄江堂杂记抄》与《梦》(与志贺直哉的《Jzuku川》一同放在《记梦小品》中)。
(三)文艺期刊上的芥川龙之介
对比之下,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文艺期刊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关注较少。目前所见,对其译介的期次仅为个位数,而且有不少年份,比如1941年与1944-1947三年,文艺期刊上都没有相关译介发表。
1942年4月5日出版的《中国文艺》(张深切主编,中国文艺社发行)第6卷第2期“世界文学家木刻像”栏目上刊载了木刻芥川龙之介像,并附闻青撰写的介绍短文《芥川龙之介》。
1943年7月出版的《中国文艺》(张深切主编,中国文艺社发行)第8卷第5期上刊载了“芥川龙之介作”、“真夫译”于“民国三十二年十月”的《杜子春》一文。
1948年7月11日出版的《华文国际》第2卷第2期刊载了“风陵”撰写的论文《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一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政治环境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汉译有着极大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在芥川龙之介自杀身亡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中国学界对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的译介极其火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进入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国人对译介对象的选择,导致芥川龙之介作品的汉译开始减少,在某些年份甚至绝迹。以上即为笔者对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译介情况的考录,资料有限,疏漏亦在所难免,惟待以后修订补遗,亦请读者批评指正。
[1]陈应年.芥川龙之介作品的中国译本知多少[N].中华读书报,2005-06-22.
[2]戴叔清.文学家人名辞典[Z].上海:文艺书局,1931.
[3]高汝鸿.日本短篇小说集(上、中、下册)[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4]何景文.新人名辞典[Z].上海:开华书局,1933.
[5]黎烈文.河童[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010-04-02
沈日中(1980-),男,福建永定人,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