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行学说与五脏相关论的关系

2010-03-21刘春香徐振中张国骏

天津中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学说五脏功能

刘春香,徐振中,于 洁,张国骏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五脏相关论对五行学说的阐发有重要的意义,但有学者认为“生克乘侮”是五行关系的全部,五行之间的联系是单向的,并以此作为五脏相关论可以取代五行学说的依据。笔者认为,五行学说仅以“生克乘侮”4个基本联系,作为解释五脏关系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五行关系的全部;所谓五行联系单向性,也是片面的。笔者不揣浅陋,简要论述。

1 五行关系是相互的

1.1 五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石室秘录》曰:“五行火、木、土、金、水,配心、肝、脾、肺、肾人,尽知之也。然而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不全生,克不全克,生畏克而不敢生,克畏生而不敢克,人未必尽知也。”[1]由此可见,五行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生,亦非单纯的克,而是相互的。生与不生,克与不克,是矛盾的主次方面,不可或缺。陈世铎曰:“肾生肝也,肾之中有火存焉,肾水干枯,肾不能生肝木矣。火无水制,则肾水沸腾,肝木必受横烧之祸,非生中有克乎。”这种相互、不全的认识,即五行颠倒学说。五行颠倒学说,不仅认识到五行之间的正向联系,也同样重视五行的逆向关联,从而使五行之间的关系成为双向的有机整体,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能兼顾全面。

1.2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不是固化的 五行配五脏,也同样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如肝属木,并非说肝中没有其他四行,只是木性曲直,最能体现肝在整体中的特点。肝中有水,无水则木无以润;肝中有火,无火则无条达之机;肝中有金,无金则无收敛之气,肝气血精则流散无归;肝中有土,无土则无生长之基。这些虽并非肝的主要特点,但不可因肝属木而有所排斥。五行所体现的是“行”,行则变化无穷,难以定其位置,相互包纳,各有所长,所长之处便是配属的不同。阴阳的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无限可分。类比五行,则五行也是相互包藏,无限可分,又各有重点。

1.3 五行的颠倒互藏并非对五行学说的颠覆 中医泰斗邓铁涛老先生认为,五行互藏颠倒是对原有五行学说的颠覆,动摇了五行学说的两个基本原则[2],即联系的单向性与配属的固定性。笔者认为理论是进步发展的,任何理论都是一个阶段的认识,当五行理论应用于临床,便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医家对于五行理论的阐发,这也正是五行学说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互藏颠倒,不但没有颠覆五行学说,相反是对五行学说全新的阐释和精确的理解,是五行学说的巨大进步。人所能把握的是特点,难于把握的是变化,以五配属万物,以行述变化,才是五行学说的根本之处。对于世界的认识,五行学说同时也是一种以简驭繁的分类方法和研究工具。生化虽繁,岂能出“生长化收藏”之变;色彩虽多,哪能逃“青赤黄白黑”之衍;百音虽众,不能外“角徵宫商羽”之调。认为五行狭隘、机械之论,恰恰是对五行学说理解的狭隘和机械。

2 五行学说与五脏相关论的关系

2.1 五脏相关论无法囊括五行学说的全部 五行学说抓住了重点又兼顾全面。五行配属五脏,是五脏功能的一面,即在整体中的核心作用,是从整体相互联系的角度认识五脏各自的功能,落实到五脏的本身,可能并不全面,却是五脏相互维系的关键。如肝属木,所表现的功能为“曲直”即条达之性,对于肝脏而言,条达之性并不能概括功能的全部,但肝脏作为五脏中的一行,条达之性为其他四行所不备,且必须,体现出肝脏在整体中的作用。同样,条达之性对于肝脏而言,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发挥的关键。五行学说使各脏在整体中所体现的功能一览无余,同样本脏的功能也得以充分展示。这既体现了特点,又顾及全面,是五脏相关论所不难及的。

五行学说的重点在“行”。五行配属五脏,不但强调“五”,横向联系;更强调“行”,纵向发展变化。“行”运动、变化才是五行所体现的重点,“木火土金水”无不表现运动的一面,“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都是强调其“行”的一面。气血阴阳是“行”的物质基础,是五行运行的原动力。很多人看到“五”而忽略“行”,得出了许多不经的结论。如五脏相关论,只重视横向的全面认识,却难以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五脏。当然,五行学说中“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只是对五行功能的核心概括,并不是五行功能的全部,经过演绎,五行还可代表“生长化收藏”、“青赤黄白黑”、“角徵宫商羽”等等,是以“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为中心的庞大而精深的体系,其间生克乘侮、变化玄微,绝非单纯几个字所能包揽。

五行学说认识脏腑关系、疾病传变有先后顺序之不同。这种不同,是不能随意打破的,因为它蕴含了无数临床经验的升华。“生克乘侮”体现脏腑之间的主要关系以及密切程度,也体现出疾病的传变顺序。如土生金,强调了脾与肺的关系,而不是其他四脏。当然,脾为生化之源,其他脏腑都不可脱离脾胃而存在,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则不主要是相生。“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则体现了病理状态下的相克传变,肝主条达,肝病则无一脏不病,但传脾是古人总结的最普遍的规律。这些内容在五脏相关论里是无法体现的。五脏相关论,虽然能看到肝病影响到其他的四脏,但影响的轻重程度,先后顺序,却难以解决。

2.2 五脏相关论认识到了五行联系的普遍性 五脏相关论,在很多方面,阐发了五行学说未明确提出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五行互藏颠倒的部分思想,能使人认识到五脏功能的全面性,相互联系的普遍性,以及联系的基础是气血阴阳等,因此五脏相关论较好地解释了五行学说的部分内容。

总之,五脏相关论对于理解五行学说有重要的意义,但并非系统的理论体系,它对五行缺陷的认识也是片面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危险的,甚至有人提出要把五行学说从教课书中删除[3]。暂不论五行学说的缺陷是否成立,如果删除了,中医遗产将何以继承,那么发展就成了问题。作为基础的教科书,对于五行学说的解释有必要改进,但不是删除而是加强。笔者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 何清湖,周 慎.中华医学集成综合类八[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124-125.

[2] 邓铁涛,郑 洪.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2):7-12.

[3] 陈达理.从五行学说到五脏相关理论[J].中医杂志,2008,49(10):939-940.

猜你喜欢

学说五脏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失眠与五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