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锦堂教授治疗急症的经验

2010-03-21赵冀生

天津中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急症处方产后

赵冀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天津 300193)

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历代医家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著述颇多。但时至今日,人们却普遍认为中医中药只能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把一切急症治疗都寄托于西医西药,致使中医治疗急症这一瑰宝有着濒临丢失的危险。杨锦堂教授行医60载,除在医院急诊科室外,在农村、乡镇、民间也常会突然遇到卒病、暴病、意外损伤,其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如治疗不及时,会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其运用中医中药、针灸、甚至民间验法验方治疗急症,确有独到之处。

杨锦堂教授总结中医对急症的治疗,一方面取决于敏捷而正确的辨证与辨病,另一方面需要迅速的处方用药。中医在诊治时,要及时、准确、果断,重视脉诊,重视腹诊,明确急症的病机。要突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法则。用药每以中成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针灸疗法是急症救治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有着很多为其他疗法所不及的长处,它不受地点、时间、设备、药物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器具简单,随时随地,均可应急。

1 二陈汤加味治疗神昏

1942年2月14日(农历12月29日,除夕),杨锦堂教授回故里过春节,有一亲戚患病,邀其诊治。患者,男,30岁,神志不清5 d。5个月前,曾患高烧不退,请县里2名中医治疗多日烧始退。近一段时间少言懒动,进而卧床,昏不识人。诊时见:患者目睁直视,呼之不应,神昏不语,喂流质食物,勉强能进,不知饥渴,二便自遗,昨日大便软。腹部不胀满,肌肤不热,手足不冷,刺上臂似有痛感。口舌不燥,舌苔白腻,脉弦滑。诊查患者,不寒不热,二便通,腹不满,似煤气中毒症状,而其居处烧柴草土炕,通风状况好,无煤气中毒可言。翻阅前医的处方,多为清热育阴之法。脉症合参,辨证为痰湿蒙蔽心包。治宜温化痰湿,方用二陈汤加味。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苍术、胆南星、白芥子、竹沥、丝瓜络、生姜。2剂,水煎服。

3月3日(正月17日),患者父亲告诉说其子已愈。除夕当天,第1剂药不慎煎糊不能服用,再煎第2剂,给其子服药时又被其子用手打翻。又将第2剂药渣再熬第2煎,多人帮助将汤药灌下。半夜过后,患者清醒,自知要水喝,待到天明已能坐起。第3天能下地活动。

患者先前是感受夏秋湿热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湿遏热伏,蕴蒸难解,故久热不退,病程较长。前医见高热,治以清热育阴之法,热去湿留。湿邪久郁不去,凝结为痰,痰浊阻滞,蒙蔽心包,发为昏厥。“怪病多由痰作祟”,用二陈汤加味行气豁痰,药专力捷,痰浊去,病邪除,病自愈。

2 苏合香丸治疗暑秽

1969年夏,“文革”期间,工宣队带天津中医学院师生在天津市蓟县马伸桥接受“再教育”,杨锦堂教授被派往镇卫生院,每日半天为贫下中农看病。镇农机厂一职工之父,80岁,神昏2 d,不进饮食,邀杨锦堂教授去家中诊治。

患者,男,80岁,神识昏蒙,嗜睡朦胧状态,呼之可醒,旋即昏昏入睡。天气闷热,而患者有汗不多,身无灼热,腹柔,小便短赤,当天无大便,舌苔白厚腻,脉缓。辨证为痰浊蒙蔽心包。镇卫生院中药饮片不全,但有中成药苏合香丸。处方:苏合香丸2粒。嘱:即刻化服1粒,晚间再服1粒。

第2天,农机厂职工来告诉说:其父服下1丸药后即清醒,能进饮食。今天已能坐起,并下地稍微活动。病愈,未再继续服药。

本案患者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暑湿郁蒸,则肤热有汗,但热不太甚,汗亦不多,秽浊蒙蔽清窍而出现神昏。患者湿浊较甚,用苏合香丸清利湿热,辟秽化浊,豁痰开窍,只服1丸药,即药到病除。

3 针刺内关穴治疗胸痹

1970年春,杨锦堂教授带河北新医大学65级学生在河北省栾城方村实习,该公社供销社一职工,男,50岁,上午突然胸痛憋气,病势甚急,派人来求治。带学生急速到达,视患者头汗淋漓,扪胸呼痛,展转不安,手冷,脉似有似无。血压50/2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不清。诊断为胸痹。立即针刺两上肢内关穴,强捻转提插。让学生到公社卫生院取人参须3 g,延胡索3 g(没有人参和其他急救药),捣碎,3 g/次,分两次用温开水送服。不断捻转提插针柄,15 min后患者喘大气,胸闷憋气疼痛消失,脉转和缓,肢体温和,血压恢复正常,有疲倦感。嘱其平卧休息。第2天上午去石家庄第四医院诊查,心电图正常。

4 归脾汤治疗小产虚脱

1950年8月15日,杨锦堂教授在天津市河西区桃园村同乡家做客。适逢其同院一40岁妇女阴道大出血,冷汗淋漓,神志不清,四肢不温,脉微欲绝,急邀杨锦堂教授救治。当即用铁菜刀、铁饭铲在煤球炉上烧热,轮流用醋喷洒其上,使醋蒸汽熏其口鼻,约10 min后,患者清醒,汗出,下血减缓。开处方:归脾汤去木香,加鹿角霜、败莲房3剂,令其家人速买药煎熬,药后血渐止。1周后再见患者,其诉说:自己妊娠3个月,小产后下血不止,15 d大出血昏厥,幸遇良医,药后已不出血,身体逐渐恢复。

本病属中医学“产后血崩”的范畴,是妇产科的急危重证。患者突然阴道大出血,以致造成阴血暴亡,阳无所附,阴阳离决之危象。急则治其标,限于当时条件,用铁器烧红,淬醋中,以熏其鼻孔,促其苏醒。再用归脾汤加减益气固脱,使其向愈。

5 归脾汤治疗产后出血过多胞衣不下

患者,女,30岁,山东陵县神头镇农妇。1942年12月生产,村里产婆接生。产下女婴后大出血,胞衣脱出部分,牵引拖动不出,血出如注,产妇昏厥。诊时见:产妇面色苍白,半仰半卧位,若躺平或坐起则立即昏厥,语言低微,回答不清,手足不温;适值灾荒饥谨之年,营养不良,身体消瘦。舌质暗淡,脉虚弱似无。急以归脾汤加血余炭、怀牛膝、鹿角霜煎汤令其服,嘱咐家属,胞衣不可再牵动,任其自行脱出。第2天,胞衣自行脱出,血出不多。继续服用原方2剂,出血止。家贫无钱再吃药,嘱其注意调护。随访半年,母女均安。

本病属中医学“胞衣不下”。患者素体虚弱,产时冲任胞脉受损,出血过多,以致阴营下夺,气随血脱,气血暴虚,推动无力,胞衣不下。治疗应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急用归脾汤健脾益气,固摄养血。气血恢复,胞衣自行脱出。

猜你喜欢

急症处方产后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人间处方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