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黑变病年龄、性别特点及其与结肠息肉关系研究

2010-03-20杨莉丽刘永革王成文关幸球

罕少疾病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泻药蒽醌息肉

杨莉丽 邹 兵 刘永革 王成文 关幸球 何 敏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深圳 518036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呈棕褐色或黑色。随着便秘人数的增加和结肠镜检查率的提高,本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行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MC患者共266例,本文将对MC的性别、年龄特点及其与息肉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

1 临床资料和统计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内镜室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1367例患者中,共发现MC266例.临床表现为便秘219例(82.33%)、IBS症状31例、便血9例、腹痛7例。便秘患者中,170例(77.62%)有长期或间断服用泻药史,服药时间为2月-20年,泻剂主要包括果导、蕃泻叶、大黄、麻仁软胶囊,其中大部分为蒽醌类泻药;年轻女性有服用芦荟胶囊、排毒养颜胶囊及肠清茶病史等。

1.2 MC的内镜诊断 肠镜下结肠黏膜光滑,呈棕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纹状及斑片状或网状条索样改变,或类似槟榔切面样外观,致使整个肠腔变暗。

1.3 MC病理诊断 组织学特征为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正常,固有膜内有不同程度吞噬棕褐色色素的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浸润及黑色素沉着,胞浆内充满色素颗粒,细胞核不易看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发病情况 21367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检出MC266例,总检出率为1.245%。男性96例,检出率为0.819%,平均61.53岁,女性170例,检出率为1.764%,平均48.73岁,二者检出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60岁三个年龄段检出率分别为0.362%、0.892%和2.594%,三者间差异有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40岁、40-6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MC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P<0.05);而>60岁时,男、女性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同期MC患者与非MC患者内镜下结肠息肉、癌变检出情况比较 与同期非MC患者比较,MC患者的炎性息肉、管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检出率及癌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MC检出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表2 同期MC患者与非MC患者肠镜息肉检出情况比较

3 讨 论

1825年Billiand首先描述了结肠粘膜黑色素沉着的现象,直到1857年Virchow将其命名为MC并一直沿用至今。MC除了可累及结肠之外,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等也可有色素沉着。西方国家的检出率约为10%或更高[1],国内资料显示其检出率为0.06%-5.9%之间[2]。本研究21367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本病266例,总检出率为1.245%,与国内其他报道相符。女性MC检出率为1.764%,显著高于男性,且女性发病的平均年龄约比男性提前13岁,这与苑坤等人的报道相近[3]。本组6O岁以上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男性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增加;而女性患者,年龄对检出率无影响。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检出率有较大差异。青、中年患者中,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在老年患者中,男、女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MC的年龄与性别特点,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MC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表明约78%MC患者有便秘史和服用泻药。这些泻药中含有番泻甙和大黄酸,属蒽醌类。慢性便秘和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是MC主要原因,蒽醌类泻剂及滞留粪便残渣等多种因素诱导细胞凋亡,使结肠上皮细胞受损,凋亡细胞(凋亡小体)和组织碎片被增多的固有层巨噬细胞吞噬,在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内转化为脂褐色或其他色素,这些含有色素的巨噬细胞在固有层内不断聚集,最后形成典型的结肠黑变病[4]。目前多认为慢性便秘和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是MC主要原因。但其中一部分病例,特别青中年女性并无便秘及服用蒽醌苷类泻药史,考虑与饮食、精神、神经、运动少及应用减肥药、保健药等因素有关外,是否与女性内分泌、激素水平有关,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MC与结肠腺瘤、息肉和结肠癌的关系一直是有争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多项临床研究(包括包括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但报道结果却不尽一致。Siegers CP等人[5]的前瞻性研究表明,M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增大。国内夏上[6]等人也报道了类似的随访结果。而Nusko G等[7]的回顾性研究对此则持否定态度,认为MC患者只是伴发结肠息肉的危险性增加,其病理类型多为管状腺瘤和混合状腺瘤。王雪梅[8]等也报道MC患者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为4O.95%。但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不相同,在266例MC中,息肉检出率为26.32%,与同期非MC患者的息肉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二者的内镜及病理表现也无差别。二者的癌变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与Shazia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MC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和肿瘤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需要对MC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来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 MC的发生和性别、年龄有关。年龄越大,MC检出率越高。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随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增高;而女性三年龄段的检出率相似。MC的发病除了和便秘及长期服用泻药有关外,是否与女性内分泌及激素水平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肠显示MC是一种良性疾病,不支持MC患者易长息肉、发生肿瘤的论断,但仍需要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1. Thompson WG,Heaton KW.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in apparently healthy people[J].Gastroenterology,1980,7:283-288.

2. 郑丽云,吕愈敏,刘晓红,等.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4,11:295-297.

3. 苑坤,李雨静,齐玲芝.结肠黑变病86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2008,12:0421

4. 陈苓 岑人丽 蓝日辉 等 多层螺旋CT结肠病变的诊断[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 4(3)

5. Siegers CP.Anthranoid laxatives and colorectal cancer[J]. Trends Pharmacol Sci,1992,13:229-231.

6. 夏上,黄梅芳,朱端平,等.结肠黑变病38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239-240.

7. Nusko G,Schneider B,Ernst H,et al.Anthranoid laxative use is not a risk factor for colorectal neoplasia: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J].Gut,2000,46:651-655.

8.王雪梅,许红梅,刘玉兰.结肠黑变病伴息肉的内镜特点[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013-l0l7.

9. Shazia A,Naresh T.Gunareatnarm.Melanosis Coli[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3,349:1349.

猜你喜欢

泻药蒽醌息肉
减肥药和泻药会增加女性饮食失调风险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老年便秘选泻药 润滑性药物最合适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新健胃包芯片中大黄总蒽醌类成分提取因素的优化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