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中试题的变式训练
2010-03-20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222241
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222241) 庄 平
高考地理复习中试题的变式训练
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222241) 庄 平
每年的高三地理复习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将前一年甚至前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作为迎考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在讲评高考试题的时,往往局限于就题讲题,仅处于对试题知识的识记上,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却不能兼顾,从而导致复习质量较低,复习效果较差的局面。如果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能够触类旁通,对原有的高考试题进行变式,即对原高考题条件进行变换,就能起到举一反三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几题高考题为例进行变式转换。
例一:图3是“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圈回答6~8题。(2006年江苏高考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a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B.b山脉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C.c地处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
D.d所在地形区为东非高原
7.流经e海域的洋流(D)
A.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
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由高纬流向低纬
8.e海域与f海域的温度(T)、盐度(S)相比(D)
A.Te>Tf; Se>SfB.Te>Tf; Se<Sf
C.Te<Tf; Se>SfD.Te<Tf; Se<Sf
本题以南美洲南回归线段的剖面图为素材,考查了学生对气候类型、板块运动、河流地形、洋流、海水温度和盐度等知识点,主要是考查了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在高考复习时,可再增加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也可增加经济地理方面的知识可设置下面两道选择题和综合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 高原d在每年7月份的时候草木茂盛,降水丰富
B. c处附近有世界上装机容量居第二的水电站
C. 1月份的时候b山峰的雪线达到一年中最低
D. a处国家拥有丰富的铁矿,是世界主要铁矿出口国。
2. 关于d处国家经济的正确叙述是(A)
A. 该国是所在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B. 该国的农业生产类型中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C. 该国的首都位于东南沿海,是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合二为一的城市
D. 该国最大宗的出口农产品是香蕉
综合题:1. 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则e处的洋流性质为 暖流 ,流向为从 低 纬流向 高纬。
2 . d高原上的动物因气候的变化是否进行南北半球之间的迁移? 否 。3. 该大陆的最南端有无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无 ,为什么?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于纬度为50°—70°大陆,南美洲在此纬度无大陆分布 。
解析该题考察南美洲在自然带、水电开发、矿产、农业、城市和人口方面的知识,其中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是相反的,很多学生会走入这个误区;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已经次于中国的三峡水电站;b山峰的雪线在7月份也就是当地的冬季应达到一年中最低海拔位置;a处位于智利,因学生对这里是否是智利还是秘鲁把握得不是很到位,由此考察学生对地图内容的记忆能力。d高原在南回归线处位于巴西境内,所以第二题主要设置考察有关巴西的经济地理内容。若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则全球风带方向发生改变,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变为西南信风,中纬西风变为东北信风,那么,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变为顺时针方向,原秘鲁寒流将变为暖流。巴西高原的热带稀树草原只分布在南半球,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不会象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在南北半球之间进行迁徙。
例二:图13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2006年江苏高考题)
29.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CD)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30.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有 (AC)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本题主要考察我国的锋面雨带的正常移动情况,以及相关地区的旱涝空间分布情况,该题可变式为下面的双选题:
1. 关于我国的锋面雨带的正确叙述的有(AB)
A. 我国多锋面雨的主要原因是和我国的纬度位置有关
B. 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也是影响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的重要原因
C. 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对我国的雨带移动不产生影响
D. 亚速尔高压的势力强弱及位置的变化会对我国的雨带移动起较大的影响
2. 关于锋面雨带的位置移动及相应时间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正确的是(BCD)
A. 雨带位于a处时,在斯里兰卡附近自东向西航行的轮船逆风逆水
B. 雨带位于c处时,我国的西双版纳开始进入一年中的雨季
C. 雨带位于e处时,地球的公转速度比较慢
D. 雨带位于f处时,夏威夷海岛附近的海面比周边海洋要低一点
解析我国的雨带移动和时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时间世界各地的气候、气压中心的气压、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地球的公转速度以及因气压的变化而导致的海平面的高低都有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考察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我国处于中纬度地区,容易受北方的冷气团和南北的暖气团活动的影响,锋面活动频繁;而因海陆热力差异原因而形成的东亚季风的活动对雨带移动的形成起关键作用;每年6、7月份的时候,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势力强大的时候也可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北影响到我国的长江流域,叠加在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上,使我国的降水异常偏多;雨带位于a处时,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所以在斯里兰卡附近的自东向西航行的轮船应该是顺风顺水;我国的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5~10月为一年中的雨季;雨带位于e处时,为7月份,地球公转至远日点,公转的速度较慢;雨带位于f处时,北半球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对海面的压力增大,所以海平面相对于周边海洋洋面要低一些。
例三: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 盆地。(4分)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准噶尔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高原和华北 平原。(6分)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
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周期性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12 次。(5分)
此高考题主要由沙尘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形区的分布、自然带的特点和沙尘暴产生的原因,由此还可变式为下面的选择题:
1. 沙尘暴属于 C 导致。
A. 冷锋 B. 暖锋 C. 快行冷锋 D. 准静止锋
2. 和沙尘暴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的是(D)
A. 内蒙古草原的过度放牧
B. 上个世纪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围垦活动
C. 发菜价格的上涨导致内蒙古草原地区大面积采收发菜
D. 亚洲高压势力较弱
解析沙尘暴的特点是锋前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形成大风,风速较快,是由于冷锋南下的速度较快,从而使地面表土被风卷入大气并随风南下的结果;是形成沙尘的内因,而地表植被的破坏使得大气与地表的摩擦力减小,植被的防风固沙作用弱化,植被破坏的原因有当地牧民过度放牧,草皮被破坏,围垦活动使地表疏松,浮土增加,因草原地区生长的发菜谐音“发财”,市场需求增加,致使价格上涨,在利益的驱动下,大量采收发菜,每采收一千克的发菜,就要破坏一亩的草场,也是诱发沙尘的原因。发生沙尘的时候,亚洲高压势力强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加大,是和沙尘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例四:(26分)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天津卷)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4分)
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渭河:地势西高东低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4分)
流速降低: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8分)
a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
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4)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4分)
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为人文景观。
(5)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6分)
a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此题主要通过两个区域地理比较,考查地形、水文、城市、旅游、景观等知识,该题可变式为:
1、甲图中长江河段流水作用以 侵蚀 为主,该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是河谷,剖面形态为 V型 (U型、V型)。
2、若此长江河段有部分地区岩石为石灰岩,则容易形成 喀斯特 地貌;该地貌在旅游景观中属于 地质 景观;在该景观地区不宜建水库大坝的原因是什么? 地下裂隙发育,容易导致水库水体下渗 。
3、乙图中山脉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该等温线还经过淮河,同时又是暖温带和 亚热带的分界线。
4、乙图中的流域在2003年发生特大水灾,而形成该水灾的降水量并不是历年最大,请分析原因?
①秦岭地区植被遭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积抬高,②下游三门峡水库的建成回水使得渭河水位抬升,水流速度减缓,洪水不易下泄。
解析长江三峡段处于长江上游,流速较快,所以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侵蚀力较强,使河道加深拓宽,形成V型谷;该河段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石灰岩易受溶解侵蚀,从而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属于旅游资源中的地质景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仅是冬季0℃和暖温带与亚热带的界线,而且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界线。近几十年来,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渭河成为“悬河”,致使行洪不畅。河槽变浅,流量锐减,严重的滞洪导致河水漫滩,造成百年难遇的大灾。据测算,今年1吨洪水中,含沙量竟有486公斤!渭河已变成名副其实的泥河。所有这些,致使潼关高程居高不下,造成渭河河床淤积抬升、南山支流倒灌;秦岭地区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和三门峡水库高水位运行则是造成潼关高程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多运用变式训练的方法,可以拓宽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试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主动产生发散思维,提高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