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生命意象和座右铭之解读
2010-03-20李德玲卢景国
李德玲,卢景国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医学生生命意象和座右铭之解读
李德玲,卢景国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生命图景与意象以感性体验的方式反映学生的生命态度;生命座右铭则以相对理性的方式表达学生的生命观。对学生生命意象和座右铭进行解读是理解学生的生命观,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调查显示,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善待生命是医学生生命观的主流思想,树立与医学职业责任相契合的生命座右铭,有助于医学专业精神的弘扬和医学人道主义的实现。
医学生;生命意象;生命座右铭;生命关怀教育
人是在体验中生存的,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1]。教育过程也是一种体验[2]。生命教育过程不能忽视学生的生命情感和体验。生命意象是直觉体悟式意象,以朴素的形式反映出学生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生命座右铭则以相对理性的方式表达学生的生命观。鉴于此,笔者在2010年4月,以“说到‘生命’,你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词或词组是什么?按顺序列出3~5个”和“对待生命,你的座右铭是什么”等10个问题为题干,对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整群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7份,现浅析如下。
1 对医学生生命意象的描述和解读
弗洛姆认为意象(Image)是指“代表他物的某物”,即用外在于个体的事物的形象表达个体的内在经验[3]。意象混合了人对事物的主体意识或情感倾向,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4]。生命意象即是用代表内在经验、感觉、思考等的“他物”来象征主体内心深处的生命情感和态度。如太阳是温暖的、能孕育万物的、有保护性的,如果学生用太阳象征生命,表达了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激情。
1.1 诗化的生命意象,跃动的生命图景
生命是水、食物、阳光、空气、动物、绿色、环境、时间、地球和宇宙,这是约4.7%的学生的直觉体验,享受生态生活是学生热爱生命的自然流露。但更多的学生为自然生命涂上了人文色彩:生命是暖暖的太阳,是啼哭的婴儿,是儿童的笑脸;生命是精彩而美好的。在问卷调查中,学生110次用太阳、婴儿(儿童)、母亲等诗化的生命意象,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动感影像。在问卷调查中,学生130次用运动、活力、幸福等词语描绘出了跃动的生命意象。
1.2 感叹生命的顽强和脆弱,选择坚强和勇敢
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灾难往往引发人们关于生死问题的思考。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不抛弃、不放弃,不惜代价地救治受灾群众的生命;灾区人民不逃避、不抱怨,死中求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尊严与神圣。学生面对这些写在纸上(33次)的是“汶川、西南、地震、大旱”等文字,留在学生心里的是对生命的慨叹、敬畏和思考。
影子总是与阳光相伴,即使面向阳光走,影子依然在身后随行。与生命的坎坷相关的词语,有痛苦、挫折、烦恼等,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显示出生命的厚重、深刻。
人生中波澜起伏,需要勇敢面对。与勇敢相关的词汇,如坚强、奋斗、顽强、坚持、坚韧及希望等在问卷调查中出现了60多次,这正是学生亮出的拼搏与奋斗的旗帜,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1.3 与医学职业责任相契合的特殊情感
个体独特的生活阅历、当下情境以及人生理想等生命体验构成了生命观的情感基础。医学专业化知识与职业理想培育了医学生对生命认识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医学生看待生命,不仅具有了伦理的、价值的视角,而且与医学职业精神要素(包括责任、价值、行为、态度和知识等)相融合。
调查显示,与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需要关怀的等相关的词语出现的频次分别为:脆弱的,72次;短暂的,52次;惟一的,20次。若把婴儿图解为柔弱和成长的复合意蕴,则关于生命脆弱、需要扶持的词语,出现频次超过160次。在问卷调查中出现的下述词语更带有医学烙印:健康(49次)、疾病(18次)、医生(28次)、死亡(68次)、责任(8次)等。有79.6%的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医学教育中实现了医学职业的“早期社会化”,并表达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爱护生命的思想观念。
在问卷调查中,对生命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词语出现的频次分别为:价值,52次;重要或伟大,38次;意义,20次;无价,17次;奇迹10次等。表示生命宝贵的词语:宝贵、可贵和珍贵累计出现191次;神圣出现24次等。表示珍视生命的词语:珍惜出现130次;珍爱出现17次;爱护出现25次等。尊重生命是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涵;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拯救生命的理念,是医学生命观的重要内容。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医学生接受了医学生命观和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思想。
2 生命座右铭:生命态度的表达与信守
面对人生的各种际遇,以什么方式对待苦乐荣辱、顺境逆境、成功失败以及生老病死等问题,就在于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态度。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习者如何从面对的各种失落与死亡中,建立起生死信念,培养出生死智慧,体悟到生命与死亡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内化成人的价值系统[5]。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医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生的不如意,并注重生命的责任感。
2.1 尊生贵生、珍惜生命是医学生生命观的主体和核心内容
产生于人类早期社会的尊生贵生的生命观念,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璀璨结晶。它不仅促进了民族的生存繁衍,而且从道德的角度强化了救死扶伤的医学宗旨,奠定了医学人道主义的思想基础。时至今日,尊生贵生的思想仍然是医者从医的精神基础和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我院学子深受传统生命观的影响,以生命座右铭表现着“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救护生命”的基本态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以生命可贵、尊重生命为核心词句的座右铭占26.8%;以珍惜(珍爱)生命为核心词句的座右铭占31.5%;以平等待人、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等为核心词句的座右铭占10.0%。而医学生对另一个调查项的回答正印证了此结论:当被问到“关于生命神圣论的看法”时,有71.5%的医学生认为“生命的神圣是无条件的,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52.2%的医学生认为“生命神圣论是医学职业的信仰,应该坚守”。可以说,尊生贵生是绝大多数医学生生命观的主体和核心内容。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生命的神圣性是医学职业诞生的必要前提。生命神圣的思想源远流长,它既是生命论的思想核心又是人道论的理论基础。但在现代卫生技术条件下,在生命质量和价值理论的综合作用下,生命神圣论遭到了质疑和冲击。调查显示,有9.6%的医学生认为生命神圣论已经过时了,15.4%的医学生认为生命神圣论是有条件的。相应地,有部分医学生的生命座右铭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有识之士曾鉴于现代人淡漠了对生命的敬重与珍惜,呼吁在理性的基础上重建生命神圣的信仰:“今天我们处于用科学和技术来‘去魅’的时代,生命的神圣性在解魅的过程中渐渐地消除,由此引发的人生危机更加触目惊心。自杀与他杀问题,尤其是弑亲惨案所表现出来的冷血和残忍,更加令人震惊。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重新确立生命神圣的信仰”[6]。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就是要“从观察与分享对生老病死的感受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及存在的价值,进而培养尊重和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怀”[6],树立医学生对生命的敬意。
2.2 自我激励,积极进取,具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豪情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生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命坚强如石”、“天道酬勤”、“人定胜天”等座右铭表现出了医学生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和直面挫折的勇气。
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注重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的思想在医学生的座右铭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如医学生的座右铭有:“为生命添色彩”、“点燃爱与生命的火焰”、“爱惜生命,等于创造未知的奇迹”、“珍爱生命,创造完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生的价值是无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完成最大的人生价值”等。
2.3 借用名言、格言,抒发个体生命情感
“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生命,那是自然给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都闪耀着学生热爱生命、正确看待生命的思想火花。
2.4 注重生命的责任性,与医学职业责任紧密相连
70.0%的医学生用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善待生命的座右铭表达了自己的生命观,另有5.0%的医学生直接表达了与医学职业责任一致的生命观,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敬德修业,救死扶伤”、“不抛弃、不放弃”、“尽我之所能,帮助病人”,“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等。
2.5 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既然活着,就该快乐,幸福”、“如果我们执著于生命的痛苦,我们的生命就会痛苦不堪;如果我们专注于生命的喜悦,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愉悦”、“开心了就笑,不开心就过会儿再笑”,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生命观。
3 启示与思考
3.1 生命关怀教育是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特色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践行医学人道主义的医学宗旨是通过医学技术和对病人的关怀来实现的。医学生命教育不能囿于对生命知识的一般传承,而应有“关怀”的职业特色。“生命教育内容的深层活力或美感来自于生命教育的本质——生命意义的发现或再发现”[7]。应从医学生的生命意象和生命座右铭出发,因势利导,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生命关怀教育与一般的生命教育紧密结合,让医学生发现和再发现生命的意义。
3.2 医学人文课程是生命教育的平台
以课程为载体的学科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3种不同的价值:知识的价值、训练的价值和文化修养的价值”[8]。人文学科的不同课程为学生奠定了不同的认识论及方法论基础,不同课程的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本次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医学生是通过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接受了生命是神圣的、脆弱的、需要关怀的等理念。但无论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是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计以及学科性质都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有完整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在这些课程中渗透的生命教育内容只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散见于各有关章节中,所以学生接受到的生命教育也只能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这从本次调查中个别学生生命观的混乱和不一致就可以看出来。因此,开设包含死亡观在内的人生哲学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整合现有课程的生命教育内容,是生命教育的当务之急。
3.3 教师也是生命教育的资源
调查印证了这样的观点: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信念和品质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8]。很多学生是从教师的言传身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对生命的基本态度。可以说教师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天宝.关于理解与教育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0,5:5~6.
[3]埃里希·弗洛姆著,郭乙瑶,宋晓萍译.被遗忘的语言:梦、童话和神话分析导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4]张富洪.心理意象溯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9:26~28.
[5]李彬.生死教育对医学系学生生命态度教学成效之探讨:以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为例[D].台湾:南华大学生死学研究所,2004.
[6]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7]檀传宝.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76.
[8]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G455
A
1671-1246(2010)24-0005-03
本文系首都医科大学社科基金“职业生涯维度的医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研究”项目(2009SK10);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项目(2009DJY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