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2010-03-20董开兰
董开兰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江苏 宝应225800)
8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董开兰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江苏 宝应225800)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多发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2~7天,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和皮疹,皮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4个部位。疹子不像蚊虫叮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1〕。个别患儿可引起肺水肿、脑炎、脑脊髓炎、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81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1例中男57例,女 24例,年龄 9个月~9岁;≤5岁73例,>5岁8例。患儿急性起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25例体温在 38.5~40℃;手、足、口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58例患儿口腔黏膜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或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遵医嘱,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皮肤疱疹患儿涂擦阿昔洛韦软膏;口腔疱疹补充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促进溃疡早日愈合;口服板蓝根、金银花、大青叶预防感染。由于治疗护理措施得当,患儿均于3~9天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患儿对医院环境比较陌生,加上口唇溃疡疼痛的刺激 ,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情绪不稳定,影响治疗。护理人员对待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用合理的方式,如爱抚、鼓励赏识(比如夸奖患儿勇敢、干净)、做游戏、病房内贴一些活泼生动的画片等,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紧张恐惧。大部分患儿采取上述方法后能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2.2 发热的护理 体温<38.5℃时,无需特殊处理。协助患儿多饮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体温≥38.5℃,遵医嘱使用退热剂,发热过程中须加强体温监测和观察,防止小儿高热惊厥。本组25例高热患儿治疗护理4~5天后,体温均降至正常。
2.3 口腔护理
2.3.1 保持口腔清洁 大多数患儿因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漱口,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醮生理盐水(或冷开水)轻轻地清洁口腔,也可取西瓜霜或锡类散涂搽患处,每天 2~3次〔2〕,口腔涂药后,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58例患儿中有39例口腔溃疡3天后愈合,食欲增加并逐渐恢复正常,19例出院时创面缩小。流涎的患儿可使用颈围以保持颈部及前胸清洁干燥。
2.3.2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而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食物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而拒水、拒食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遵医嘱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
2.4 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整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指甲,勤给患儿洗手;加强看护,防止患儿抓挠皮肤疱疹,引起破溃感染。及时清理患儿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大部分患儿经治疗1~2天疱疹开始消退,且不留痕迹,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等。
2.5 消毒隔离 将患儿收入手足口病单病种房间,限制人员探视,禁止吸烟。病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每日定时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空气2次,每次30~60 m in。患儿的用具、呕吐物、排泄物等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 in,不宜浸泡的物品(如被褥等)于日光下暴晒。护理不同患儿后,应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患儿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2.6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及有无头痛、呕吐、烦躁、颈项强直等现象,如出现则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4〕。如出现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则应考虑肺水肿。本组1例4岁的患儿夜间在体温下降至37.5℃时,呼吸仍有50~60次/分,心率160次/分,及时通知医生,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诊断为早期肺水肿,给予积极干预,3 d后病情好转,未使用机械通气。
2.7 健康教育指导 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且病毒在外界环境中能长期存在,须加强患儿及家长对本病的认识,正确看待本病。患儿出院后,向家长交待让患儿继续在家隔离至2周,患儿的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并教导患儿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或打喷嚏,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还要鼓励患儿进食,尤其是口腔溃疡未完全愈合者,多食蔬菜水果。注意患儿休息,提高免疫力,促进创面早日愈合。指导家长学会观察患儿应警惕的表现:高热、面色苍白、呼吸加快、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呕吐等,一旦发现这些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复诊。家中易感人群服用板蓝根或抗病毒冲剂预防感染。手足口病是夏秋季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流行区域为人群集中的场所。在流行期间,家长应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表现,及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曹兰珍 ,丁武华 ,周晓清.手足口病168例护理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1):91
〔2〕马益平.1 000例手足口病常规及并发脑炎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2008,28(12):118
〔3〕张湘婷.73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1553
〔4〕胡晋怀,胡晓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44
(2010-05-18收稿,2010-08-19修回)
R473.72
B
1006-9143(2010)06-0333-02
董开兰(1972-),女,主管护师,护士长,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