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五段递进式临床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0-03-20王慧生张志国周桂桐
王慧生,张志国,周桂桐,于 越
·教育质量与改革·
基于PBL的“五段递进式临床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王慧生,张志国,周桂桐,于 越
五段递进;中医临床实训;问题式教学法
随着中医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增大,规模与质量、规模与教学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医思维弱化、临床能力下降”已经成为困扰中医高等教育的共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大多数中医院校均开展了形式各异的临床技能实训,为学生搭建起了通向临床实践的桥梁。笔者在总结7年来实施中医临床技能实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和中医知识特点,在中医学专业7年制学生中,实施融入问题导向式学习(PBL)的五段递进式临床实训教学,现介绍如下。
1 背景与思路
1.1 设计背景 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医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结构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初步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2000年以来,高等中医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伴随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医疗环境的变化,高等中医教育规模与质量如何协调发展、办学特色如何突出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高等中医教育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患者不愿配合学生临床实习、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衔接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强化学生中医思维、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对于中医高等教育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1.2 课程沿革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技能实训,
在实施“五段递进式临床技能实训”之前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1.2.1 单一的理论课内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被医学类院校沿用了很久,即一些临床基础课程中含有一定学时的训练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如中医诊断学、诊断学基础、针灸学、推拿学基础、中医伤科学等。然因学时有限、训练内容缺乏课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学生对应该掌握的内容不够熟练,临床实习时不能得心应手,难以进入实习医生角色。
1.2.2 强化训练,独立设课 针对理论课程内开设实训内容存在的问题,学校于2003年开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课程设计工作,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校督导组及相关专家对医学类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论证和修订,以期改变和提高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经过近1年时间的反复论证,学校决定在保留原有理论课程内基本技能实训的基础上,为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单独设置实训课程,列入必修课程板块,学时90学时,在毕业时前集中开设。课程目标定位为集中、强化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为毕业实习夯实专业基本功。
1.2.3 思维、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突出临床综合能力训练 2007年,根据《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本科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较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学校在总结前期实训教学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能力,中医思维、临床技能、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并制订了“有序衔接前期课程与后期实习,搭建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桥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效解决中医思维弱化、实践能力下降”的实训课程教学目标,集中训练学时仍为90学时,在毕业实习前进行。此课程在5年制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施3年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实习医院的好评,但丰富的训练内容也暴露了90学时训练时间的不足,若增加学时会给第8学期开设的其他课程带来极大的运行困难,由此促使我们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一种更加符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广泛调研、论证,结合本校本硕连读7年制中医学专业实施完全学分制之契机,设计了如下改革思路。
1.3 设计思路
1.3.1 总结多年来我校临床实训教学的成功经验以本硕连读7年制中医学专业为试点开拓新型临床实训教学模式,并从2009级7年制中医学专业开始运行。
1.3.2 增加训练课程 在保留理论课内实训内容和原有学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临床技能集中训练课程学时数。
1.3.3 综合技术能训练 为便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临床实习前进行的“一段集中式”强化综合技能训练改革为“分段集中式”综合技能训练。
1.3.4 以PBL教学为主线 从认知规律出发,采取横向综合已学知识、逐步递进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方法,设计五段临床技能实训内容。
2 体系框架
2.1“五段式”安排,纵贯学习全过程 在第3、5、7、9、10 学期分别安排 18、36、36、36、54 学时的临床技能训练课程,总计180学时,五段训练为5门独立设置的必修课程,形式上分别独立,内容上相互联系。目的使学生不间断地接受临床技能练习,不断印证、消化、综合各阶段理论知识,使临床技能综合训练贯穿学习全过程。
2.2“递进式”内容,综合课程知识 在训练的内容设计上,强调将本阶段知识的综合性与前一阶段知识的连续性相结合,避免成为课内实训内容的翻版。如第1段18学时的实训内容,是将第1、2学期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3门课程的知识内容综合、提炼,形成第1阶段实训内容;第2阶段实训,是将第3、4学期所学的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诊断学基础等课程知识综合,同时有机联系第1阶段相关知识,形成第2阶段实训内容;以此类推。第5段实训因面临走向临床实习,故安排54学时总结性训练,对前几段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求训练的完整和系统性。五段临床技能训练的内容突出了不同课程知识的融合和知识深度的递进,从认知角度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3“PBL”方法,构架临床桥梁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实训才能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更加符合临床实践需要,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五段递进式临床技能实训中采用了以临床常见症状和中医证候为教学切入点、横向联系课程知识、有机融合中西内容的方法来制定临床实训大纲,以PBL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4 思维、技能、素养三位一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适应社会对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笔者将“中医思维、临床技能、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临床技能实训理念贯穿五段实训课程始终,利用生命意义展室、临床接诊训练等手段,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患者、注重礼仪等职业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2.5 评价与考核,保证实训教学效果 每段训练课程均设有严格的考核评价环节,并实行“合格准入”制度,即任何一段实训考核不合格,均不能进入临床实习。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主评价(接诊实时小组评价、录像回放自我评价、录像回放相互评价)、问诊技能、舌脉体格检查能力、仪表风度、归纳解释、交流技能、教师考核、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等。
3 小结
中医临床技能实践训练是强化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目前中医高等教育临床实践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更具实施与推广价值。将实训课程进入教学计划并做为必修课独立设置,是对理论课程内基本技能实训的补充和提高,此举不仅提升了学生和教师对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更于创新、完善中医课程体系上意义重大。仅涉及医学临床技能的实践训练已不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将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专业技能操作、临床综合能力训练融为一体的训练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融入PBL的“五段递进式临床实训教学体系”,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临床技能训练的连续性、训练内容的综合性和训练结果的实效性,为学生搭建了一座由理论通向临床的坚实桥梁,待该体系在7年制运行成熟,笔者拟在5年制中医学类各专业落实实施。
G640
A
1673-9043(2010)04-0210-02
2010-10-11)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王慧生(196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