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理念契合《黄帝内经》医学教学思想

2010-03-20王洪武王玉兴刘彦强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内经黄帝黄帝内经

王洪武,王玉兴,刘彦强,田 露

PBL理念契合《黄帝内经》医学教学思想

王洪武,王玉兴,刘彦强,田 露

内经;教学;PBL

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是强调小组学习,由学生根据教案,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答案以获得最有效率的学习。所施行对象可以是单个人,可以是小组团体,也可以是大班团体,主要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对医疗人员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中医经典著作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在医学教育方面,与PBL教学理念多有相通之处。以下是笔者在研读《内经》时的所悟所思,供同道参考。

1 学生为本,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现代PBL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要求小组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教案,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共识,课下再逐一自主解决。然后再到小组课堂上就问题研究解答,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最后形成大致趋同的结论。

《内经》作者把学生教师设计为“黄帝”,从中不难体会到,学生的位置高于教师。尽管“雷公”也在较少篇中充当学生,但毕竟是少数。而且雷公作为学生出现的设计目的在于表现“黄帝”以教师身份在传授知识,并传授给雷公一些经过亲身体会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雷公在对话中显得比较被动。

医学知识的传授,在《内经》中大多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包括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则治法、针刺方药、养生等各个方面。对象应该是单个人,一对一的教学。黄帝以学生身份向天师岐伯等教师提出了大量医学理论与临床问题,岐伯等人针对这些问题或推而广之,或敛而简之,或示而范之,或启而发之。这些问题的提出均来自学生,无一是由老师主动提出。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黄帝通过观察人的生育能力的变化提出问题:“人年老而无子,天数尽耶,材力尽耶?”这说明作为学生的黄帝也曾思考此类问题,但是答案难以决择,所以对老师岐伯提问。岐伯答案是不答而答,他认为既有天数的问题,也有材力的原因。“七岁、二七……八岁、八八……”应该是指的天数,“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就是指的材力尽耶。这就结合了实际临床,学生也是颇感兴趣的问题。又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黄帝问了“平人何如?”正常人的呼吸脉象的关系是怎样的。岐伯在回答了正常生理状态呼吸和脉搏至数的关系后,又讲了病理状态下呼吸脉搏不相应所主的病症。学生在听到这些回答就会有深刻的印象。

《内经》当中作为学生的黄帝也是对问题经过了讨论交流(脑力激荡)查阅文献,仍有疑问,进一步请教老师。如《素问·五藏别论》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为府);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余不明其道,请遂言之。”说明黄帝所提出的问题也是经过思考、争论的过程,悬而未决的。

2 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

PBL要求学生将所学科目实现有机联系,就是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层次由传统的承受型认知者转变为独立认知者、关联认知者。打破传统学科内容,强调学科交叉、综合应用。如中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等,学习了这些内容之后还要掌握有多学科知识,包括西医、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更不可或缺的则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内经》被视为多学科的综合体。包含天文历法、地理学、时间医学、生物全息学以及最重要的古代哲学。《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对东西南北中五方地理环境不同的认识,饮食习惯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法各异,都体现了医学地理学的内容。又《素问·著至教论》中提到为医之道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灵枢·师传》蕴含了丰富的伦理学思想。黄帝对医道的学习目的是“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岐伯在讲到医患沟通问题时,要医生临诊病人应该做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都反映了医学中浓郁的人文关怀。

当然就《内经》而言,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公认的精气、阴阳以及五行学说已经渗透并融入到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表述为运用社会科学的语言解释自然科学的内容。这样必然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随之转变,学科的交叉,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3 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教学思想

PBL理念认为,医学作为发展与更新极其迅速的科学,一方面要不断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之;另一方面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激情和不懈追求的态度,掌握医学发展的脉搏,不断更新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手段。

《内经》中就有强调自主学习的内容。因为从内容形式来看,虽然《内经》大部分篇章是以问答形式写成的,但是有些篇章是特例,即没有问答,如《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宣明五气》、《阴阳应象大论》等;《灵枢》中的《终始》、《本神》、《营气》、《癫狂》等篇章皆是描述的内容。这些文章或可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

自主学习还包括一些参考资料,课外读物,如《内经》中所提问题先是由学生查资料解决之。如在《素问·痿论》中就提到《上经》、《下经》、《本病》等医学文献,并有“经言治痿独取阳明”的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也有提到“《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这些都是古代医籍的记载,说明那时医学生查阅文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属于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集中体现在具有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的黄帝身上。如《内经》中描绘了黄帝对医道不断学习的过程。黄帝早期是作为学生,就养生、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岐伯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学习。待学成之后,又作为老师将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给雷公,也是按照问答的方式进行的。可以看出黄帝在学成之后也是不断实习,并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老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医学理论知识,这和PBL终生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内经》作者把黄帝塑造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典范。不但从岐伯等天师处获得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还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雷公及方士们。黄帝所传授的医学知识都是通过自主学习得来,与岐伯不同的是,注重知识和技术的结果,而缺少获取方法的传授。

4 病例讨论,启发为主的教学形式

较为规范的PBL教案是以真实的或经加工润色的病例诊疗过程的完整呈现为主,按照进程以剧幕形式呈现的。一般是把发病阶段为第一幕剧,诊疗过程为第二幕剧,治疗效果及预后为第三幕剧,共3部分组成。并由学习小组成员分组对各幕剧讨论,提出共识议题,然后每位组员用1周左右的时间广泛查阅资料,分析总结,形成对议题的认识。课上进行发言,讨论,最后小组成员形成对共识议题的答案或者结论

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内经》中随处可见,这与PBL倡导的教学形式完全一致,在对脏腑的生理病理功能的论述基本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的。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黄帝询问脏腑功能如何?岐伯用朝廷的官职和脏腑的功能进行了形象的类比。再如《素问·咳论》中先是问到咳嗽的病因病机,岐伯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论点,进一步分析了五脏六腑所生咳嗽的异同,总结出“聚于胃关于肺”的认识,最后指出咳嗽的治疗原则。

说明黄帝(代表学生们)与岐伯(代表老师们)的每次出场几乎都是在讨论焦点问题。在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岐伯既有提纲挈领的阐释,也有循循善诱的启发;黄帝既有如饥似渴的领受,也有心有灵犀的顿悟。

由上面的分析来看,纵观《内经》全文,作为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它在医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不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和现代PBL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内经》教学过程中应用PBL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了解《内经》,掌握《内经》,切实和临床实践相联系,满足同学们对《内经》学习理论联系临床的要求,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G640

A

1673-9043(2010)03-0212-02

2010-06-12)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王洪武(1973-)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黄帝内经》理论教学和糖尿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王玉兴。

猜你喜欢

内经黄帝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