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看待慢性输血依赖性血液病患者的除铁治疗*

2010-03-20史哲新

天津中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除铁治未病血液病

何 敬,史哲新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天津 300193)

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看待慢性输血依赖性血液病患者的除铁治疗*

何 敬1,史哲新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天津 300193)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包含了3方面的内涵:1)防病于未然。2)既病防变。3)防止复发。对于患有慢性输血依赖性血液病的患者,常常易发生铁过载而导致一系列新的疾病发生,甚至威胁生命。对于此类问题,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特别是既病防变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应当在患者发生铁过载损伤脏器功能之前进行除铁治疗,避免或减缓铁过载对患者的伤害。

治未病;铁过载;除铁

1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历代医家以此为源,加以发挥,使治未病成为中医一大特色。其中,主要包含了3方面的内涵:1)防病于未然。2)既病防变。3)防止复发。从这个角度看,中医学体系的“治未病”,部分等同于现代医学体系的预防医学,即防范于未然。但“治未病”的中医内涵远不止此[1]。

关于既病防变,则与疾病的传变规律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有表里传变、经络传变、脏腑传变、气血传变的不同。如《素问·皮部论》“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就是表里传变的例子。疾病传变是一个由轻到重,由重到危的过程,早期治疗,预防传变也是《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重要方面。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的告诫。指出疾病日久传变的必然趋势和造成“良医弗治”的严重后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有一段论述:“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更明确指出,善于早期治疗的医生才是高明的医生,而疾病后期虽尽力治疗,也只能是“半生半死”了。由此看出《黄帝内经》治未病对已病早治、预防传变的重视。

2 慢性输血依赖性血液病铁过载的危害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许多慢性血液病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其中,常见的包括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罕见的贫血,如范可尼贫血、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铁蓄积是缓慢发生的,随着过载的铁沉积在不同脏器,会导致不同的病症产生。最常见的表现主要是皮肤真皮有黑色素沉着,皮肤呈青铜色;如果同时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则皮肤呈金属或石板样灰色。另外还有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和肝癌、性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关节痛等,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心脏、胰腺及肝脏的损害,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由于铁过载导致的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每1单位血液中含200~250 mg铁,1名体质量为60 kg的患者每年接受45 u血液,其铁的摄入量为9 g/a,0.4mg/kg体质量/d。此外,从肠道吸收的铁可达到4mg/d,达到1.5 g/a,即10~20次输血后可至铁过载。人体有许多吸收、转运以及储存铁的机制,却没有排泄铁的机制。也就是说,依赖输血生存的慢性血液病患者,最终都会导致铁过载的发生,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

3 用“治未病”的思想看待除铁治疗

“治未病”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既病防变”,本指传统中医学中的“病”,若从现代医学而论,应当重新审视“治未病”中的“病”,将其定义于现代医学疾病范围内,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所谓“病”,是指机体的细胞组织结构出现病理变化,包括临床上各种生化检查未能检出异常结果,但实际上已经发生细胞组织病理变化的情况[2]。

金元时期的朱丹溪说:“欲知其内者,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以及《素问·六节藏象论》中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在甘,其色黄”,这些都是内在组织器官“必形诸外”的相关功能信息。铁过载的患者,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遍及全身,呈古铜色,如过载的铁沉积到胰腺、心脏、肝脏上,则常见糖尿病、冠心病、肝硬化及肝功能异常等,即为机体内铁过载的外在表现。

一旦确诊为铁过载患者应立即进行治疗,尽快减轻体内铁负荷,使体内铁含量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这是延长生存期,使组织损害逆转的最好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1)静脉放血。2)铁螯合剂。3)并发症的治疗。对于血液病患者,放血疗法显然不适用,那么,铁螯合剂及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首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进而又说:“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既然知道依赖输血的患者在多次输血后必然会发生铁过载,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就应当在其发生铁过载损伤脏器功能之前进行除铁治疗,避免或减缓铁过载对患者的伤害。

[1]肖 燕.“治未病”理论在临床思维中的应用及其对中医学发展的启示[J].中医药导报,2009,15(8):14-16.

[2]甘 泉.从传统中医方法学出发探讨“治未病”的思路和方法[J].新疆中医药,2009,27(4):95-97.

Using the theory“Prevention of Disease”in TCM to think of the dispelling iron therapy to those chronic blood disease patientswho are relying on blood transfusion

HE Jing,SHIZhe-xin
(The FirstHospital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The theory“Prevention ofDisease”in TCM contains three partsofmeaning:Firstly,prevent the disease before itgets.Secondly,prevent the change of the disease thatalready exists.Thirdly,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To those blood disease patients whowere relying on blood transfusion,iron overload often happen and then caused a seriesofnew diseases,some even life threatening.In that case,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theory in TCM,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preventing the change of the disease conductsus thatwe had to use dispelling iron therapy before the overloading iron damage theirorgan’s function,in order to preventor slow down the injure of the overloading iron to those patients.

Prevention ofDisease;iron overload;dispelling iron therapy

R559

A

1672-1519(2010)03-0226-02

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09J CYBJC12400)。

何 敬(1985-),女,硕士,主要从事血液病研究工作。

2010-02-11)

猜你喜欢

除铁治未病血液病
山西中润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
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如何救治
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
说说《通知》中所列的四种血液病
重视儿童血液病和肿瘤的防治
两段高温氧压浸出炼锌过程中针铁矿法除铁工艺研究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粉煤灰硫酸焙烧熟料溶出液的除铁过程研究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