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有锥体束征的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二例分析

2010-03-20宋毅军程

天津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巴利肌张力双下肢

陈 晨 宋毅军程 焱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 syndrome,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是急性起病的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在病程中伴有病理征,腱反射活跃或感觉平面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体征的GBS少见。现报告近年来我科收治的2例明确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在病程中伴有锥体束征或感觉平面受累体征者,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发病机制。

1 病例报告

例1男,25岁。主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6 d,加重伴双下肢无力2 d,于2008年12月5日收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6 d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口腔分泌物增多,就诊于外院诊断为急性咽喉炎。予抗炎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饮水呛咳及双下肢无力,遂就诊于我院,以双下肢无力原因待查收入我科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T)36.9℃,神清,声音嘶哑,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眼动自如,未见眼震,双侧额纹变浅,闭目无力,右侧鼻唇沟浅,右侧鼓腮漏气,伸舌费力,右侧软腭上提力弱,双侧咽反射消失,双侧转颈耸肩无力,颈软,右上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肌力Ⅲ级,左上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阴性,桡骨膜反射(±),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张力高,膝腱反射(++++),膑、踝阵挛(+),双侧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共济检查欠合作,双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发病后第3周行腰椎穿刺检查示:白细胞4×106/L,蛋白0.72 g/L。头、颈椎、胸椎MRI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示脱髓鞘性和轴索性混合性周围神经损害。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后行气管切开,予甲基泼尼松龙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及营养神经治疗。15 d后患者病情明显缓解,查体:闭目有力,双侧软腭上提有力,双侧转颈耸肩有力,双上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双上肢肌张力低,双下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张力仍高,膝腱反射(++++),踝阵挛(+),右侧巴氏征(+),左侧巴氏征阴性。

例2女,59岁。主因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4 d,于2008年1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在社区医院以感冒治疗后症状好转,入院前3 d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及手指末端麻木无力,遂就诊于我院。查颈髓MRI未见异常信号。入院查体:T 36.5℃,神清,语利,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右上肢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双下肢巴氏征(+),T4以下浅痛觉减退,双侧深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共济检查未见异常。患者于入院后病情加重,出现右睑下垂,闭合力弱,右侧鼻唇沟浅,抬头转颈耸肩力弱,四肢肌无力症状亦较前加重,双下肢病理征为一过性。入院后行腰椎穿刺检查示:蛋白0.61 g/L,白细胞1.0×106/L,发病后3周患者未同意复查腰椎穿刺。肌电图检查示轴索性损害为主的周围神经损害。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予甲基泼尼松龙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肌无力症状逐渐好转,出院时四肢肌力V-级,双下肢病理征阴性,感觉平面下降至T11。

2 讨论

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1993年制定的GBS基本诊断标准[1]包括:(1)病前1~3周约半数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不明原因发烧受凉等。(2)起病迅速,病情进行性加重,第4周停止发展。(3)进行性肢体无力,基本对称。(4)脑神经受损以舌咽、迷走、面神经多见。(5)感觉障碍主诉较多,客观检查相对较轻。(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脑脊液检查1~2周蛋白升高,蛋白细胞分离。(8)肌电图可见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正常或下降。本组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肢体瘫痪相对对称受累,四肢肌张力减低,伴有面神经或舌咽神经受损的表现,无明显的客观感觉障碍,腰穿检查示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发病后4周内症状有好转。因此,这2例患者符合上述GBS的诊断。本组患者均按GBS的治疗原则予以丙种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病情均有缓解。

在Asbury等[2]1990年制定的GBS诊断标准中,将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作为必须标准,例1与这个标准不符。而在病程中出现腱反射活跃体征的GBS在国外已有报道,Kawabara等[3]报道了7例在病程中出现腱反射活跃的GBS患者,认为腱反射亢进通常存在于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MI)阳性、肢体轻微无力的GBS患者中,并指出腱反射活跃的机制可能与脊神经根炎症破坏局部血脑屏障,抗GMI抗体造成脊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或者上运动神经元功能失调有关。腱反射的保留可能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有足够同步传出冲动的前提下,相对运动神经来说,腱反射的保留更依赖于感觉神经的正常功能[4]。与上述研究相同的是,例1无明显感觉障碍,肢体瘫痪程度相对较轻。不同的是,例1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混合性损害,与AMAN更容易出现腱反射活跃体征的结论不一致[3]。因此,腱反射活跃的机制与神经损伤类型需进一步研究。

按照Asbury等[2]的GBS诊断标准,如果患者存在分界明确的感觉平面,则应怀疑GBS的诊断,而例2存在传导束型感觉障碍。伴有感觉平面的GBS在国内亦有报道,认为患者存在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平面提示部分脊髓损害[5-6]。

综上,由于有些GBS可能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病程中伴有腱反射活跃,病理征及感觉平面的体征并不能完全排除GBS及其变异型的诊断。只要符合其病程的基本特点和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应该尽早考虑GBS的诊断。

[1]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6):380.

[2]Asbury AK,Cornblath DR.Assessment of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uillain-Barre syndrome[J].Ann Neurol,1990,27(Suppl):21-24.

[3]Kawabata S,Ogawara K,Koga M,et al.Hyperreflexia in Guillian-Barre syndrome:relation with 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 and anti-GMI antibody[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9,67(2):180-184.

[4]Podnar S,Vodusek DB.Hyperreflexia in a patient with motor axonal Guillain-Barre syndrome.[J].Eur J Neurol,2000,7(6):727-730.

[5]李光勤,彭国光.伴有感觉平面的截瘫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265.

[6]张树堂,李光勤.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道[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2):1336.

猜你喜欢

巴利肌张力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中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请您诊断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