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校会计教学改革
2010-03-19郭秀珍
郭秀珍 王 婷
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程序固定,跟不上会计学科发展的步伐。当前会计课程内容上的设置多存在重复现象,而在课程设置上却完全按照相互独立的两门课程安排,教师之间也缺乏协调沟通。另外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相关的课程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很少开设,甚至空缺,有些院校会计教学内容陈旧不科学,首先是教材内容跟不上会计学科内容发展的步伐,内容程序固定,未能使最新的会计科研与实践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是学科设置不科学,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教师教学的重复劳动及学生的时间,精力重复耗费问题仍较严重。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在会计教学方法上,目前还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科学应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模拟场景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理论同会计实务的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手段落后,当前仍有一些学校的会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材未能选用权威或教育部推荐重点教材,这就迫切要求各校尽快编制新会计教材,结合新会计准则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3.教学环境不够理想,实验教学落伍。旧的教学环境不适应会计学生的需求,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多数学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以提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用。但是,就实验室的设备配置情况来看,远不能满足仿真要求和学生实训需要。目前学校在外建立的实训基地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极少的,而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的补偿。
4.经验丰富的教师缺乏,成绩考评体系缺失。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帅来源于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这部分教师只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会计或审计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尤其在实践教学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只能空讲理论。另外由于各校经费都比较紧张,教师很少有到企业一线实习和锻炼的机会,也会使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匮乏。
二、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1.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会计本身是专业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实务部门会计政策、会计程序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专业教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差异,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工作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做好教学工作需要相应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而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所以,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忽视对专业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为高校所重视,高校应建立教师进修制度、国内外访问学者制度及学术交流制度,这对开阔视野、丰富教师的理论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就会计专业教师而言,除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外,还要不断丰富会计工作经验。
2.改革会计教学方法。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随之变化。应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采取以项目教学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推行模拟教学,建立虚拟企业、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边学边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验环境,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仿真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会计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目的。
3.完善教学环境,优化会计模拟实验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改进管理办法,不断丰富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会计实验室可以模拟一个企业集团,一个上市公司、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的会计年度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也可以模拟资金运作的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还可以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模拟一个独立的车间班组或工段的财务会计与管理循环系统。不仅让学生实习记账、算账、报账等这些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业务,而且也应该让学生在掌握了本企业资金的运转及筹措后,进行投放成本的预算决策分析评价等。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成绩考评体系。高校应积极引进和培养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聘请实务界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以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教师教学管理,通过教师互评听课、督导组及学生评教、座谈会制度等,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责任心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