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0-03-19丁改荣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0期
关键词:会计师报告有效性

丁改荣

为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应用。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而且必要的系统性活动,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善,能够促使企业及其员工经常性地审视其内部控制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但在企业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含义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照内部控制的目标对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评价为实现以上目标所设计内部控制是否全面、运行是否有效,通过评价有助于企业发现并克服内部控制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内部控制的评价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相关规定中规定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但有效性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相关规定中没有具体说明。也就是说,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要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好还是不好,要有一个参考的标准,或着说是一系列的评价标准体系,但相关规定中缺少这个标准体系。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一般主要包括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穿行测试法、抽样法、实地查验法、重新执行法、专题讨论会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精确性。主要是利用评价人员的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提出一个主观上的评价,这种评价一般带有主观性,受人员素质以及被评价单位具体情况的限制,在评价上具有不准确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会计和审计工作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各组织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变化比较快,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考试培训的内容较少。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要求相关的评价人员必须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对整个企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而现实中相关的评价人员对内部控制评审技术掌握不够,内部控制评价执行人员的素质不高,这些缺陷也不是可以在短期内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改变的,从而造成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不高。

(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内部控制评价人员根据有关法规,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对单位的内部控制整体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企业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评价报告。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认为内部控制即是内部监督。有些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也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还没有概念。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在这种条件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很大困难,进行操作时也会遇到重重阻力,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仅仅流于形式,不具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也达不到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最初目的。

三、改进内部控制评价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

一套完善详细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对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在设计和执行方面存在的漏洞、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越详细越具体,越有利于内部控制的评价。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最好能用量化的指标列明有效内部控制的具体标准,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系。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

针对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精确的问题,应该引入经济数量分析。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能从总体上反映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经济数学分析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定性指标定量化,避免人为的主观性判断。

(三)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素质

针对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变化比较快的问题,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应进一步加强队内部控制理论、制度的宣传推广,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增加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相关课程,在会计专业考试中增加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知识的考试,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加强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执行人员的素质。

(四)合理的做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我国目前仅仅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但是应当在什么条件下形成何种评价意见,以何种具体方式对外披露都没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制度。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所形成的评价意见类型应当与注册会计师执行报表审计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保持一致,并明确发表不同评价意见的具体条件。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需强调的事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四种类型。如果有需强调的事项,如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发生重大期后事项、被评价单位发表的其他信息与其所发表的内部控制报告书不一致等需强调的重大事项,注册会计师的评价报告必须以单独的一段文字来描述说明。

猜你喜欢

会计师报告有效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报告
报告
报告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