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3-19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0期
关键词:部门制度管理

陈 琅

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具有价值高、种类复杂、使用周期长、管理困难等特点,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完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对企业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一般是“计划控制,统一预算,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的模式,此种模式有较多的弊端,计划控制较为粗放,在实施的流程中漏洞较多,虽然集中管理是为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统一调配是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需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一、现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规划方面,企业无法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进行有效的整体规划

第一,大多数企业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的整体认识,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推进作用认识不清,在进行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时,没有考虑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管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没有长期的经营目标,没有整体的规划和战略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过多偏重于短期经济利益,而影响长期效益,甚至影响企业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意识落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是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此种投资管理模式使人们过度关注固定资产的实物形式管理,无法合理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估算,明确其为企业带来的实际价值和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比,导致固定资产闲置和流失状况严重。

(二)相应制度方面

第一,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目前,在一些企业中,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现象依旧较为严重,有的企业为了粉饰经营状况,逃避固定资产投资所得税,对已竣工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以便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有的企业将固定资产折旧作为企业成本和利润的调节工具,按照当期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折旧提取,往往使得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与实际不符,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评估严重失真。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标准划分混乱,一些企业为了虚增盈利,混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混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把应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做为固定资产月提折旧,减少了当期的成本费用,同时造成了固定资产折旧提取错误。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般企业关注的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相当忽视,如有的企业承包责任人只关注自己眼前的利益,为了节省费用,减少维修支出,固定资产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理,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有的企业对于闲置和报废资产的管控制度不完善,闲置的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维护、甚至无专门地方存放的“三无”状态,导致部分依旧有使用价值和有处置价值的固定资产设备提前报废,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设备管控不严,没有专门的报废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手段,往往导致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被当做报废资产进行低价转让和处理,导致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具体操作方面

第一,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潜在的投资风险威胁逐渐增加,企业流动资金的滞留和企业资产的空壳化现象较为严重,风险投资转化困难,风险资产增加迅速,很大一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在决策错误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建成之后,不仅不能产生效益,甚至还会成为不断吸引资金流入的无底洞,最终将企业拖垮。企业在风险投资转化困难的同时,会因为投资增长超速,生产规模过度扩张,资金管理混乱等原因,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加迅速,投资风险加上利息的拖欠,造成叠加效应。

第二,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一般只是负责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对于监督管理工作方面没有更多涉及,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在各个使用部门身上,但是实际中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各种机械设备的调配使用,由于使用较为频繁,使用部门和维护人员分属不同部门,设备的调配部门无法掌握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状态,一旦设备出现了问题,部门之间很容易相互推卸责任。由于没有专门的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造成使用者的责任意识较差,对固定资产设备可以操作,但是对设备使用状况不负任何责任,甚至出现有的使用部门长期占用固定资产设备,卸下零件以供本部门使用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生产产生非常坏的影响。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台账和卡片,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实物盘点,与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对。而有的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核对不及时。在现有阶段,由于企业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单纯凭台账进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计算机统计管理,但是大多数只是进行简单的数据库的管理,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固定资产信息无法进行那个多部门的共享,导致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时,无法进行全面考虑,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水平。

二、解决现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的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科学规划企业的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配置时,要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从自身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出发,对固定资产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动态发展需求,一方面,对即将购进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市场评估和调研,而不能单独的依靠领导层的“拍脑袋”,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做出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同时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投资决策。对于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好采用内部分析和外部专家评估的方法,减小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已有的固定资产,从增长率、产值率和利润率等方面进行及时的效果分析和评价,对于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建立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审批、管理使用方面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建立企业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合理编制企业固定资产的预算。建立职责分工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管理权限分属不同部门,明确各个部门责权,保证其可以相互进行监督。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考核机制,明确责任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问题。企业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分类,对固定资产实行差异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效率,对于技术含量和价格较高的固定资产,进行重点管理,在保证其有效运行的基础上,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其更新改造,保证其技术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对于建筑物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固定资产,注重维护和保养。建立完善企业的固定资产转让和增减变动等处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有严格的审批流程,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按照计划进行折旧,结合固定资产的效果分析,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进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转化

在具体的操作中,一定要注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转化,首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保证企业自负盈亏。同时,建立一系列严格的法制制度,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进行有效减少或转化,深化改革。

(四)建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固定资产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在此种形势下,手工统计,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必须采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管理。首先可以利用条码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跟踪,提高固定资产信息的传递速度,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实时共享,保证企业管理和决策部门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反应,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其业务能力,提升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管理的投入产出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性的加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企业的资产管理预算决策、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林鹭影.浅议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经营管理者,2008,(11)

[2]邢杰,孙泽.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J].国有资产管理,2007,(12)

[3]贺成运,李攀峰,左英杰,程浩.有效实施资产纳入预算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3)

猜你喜欢

部门制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