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管理

2010-03-19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0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金融农村

陈 强

合作金融在国外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验证,逐渐成为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在我国经过80多年的历史,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大规模从农村撤并基层支行,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性更显突出。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在农村发展合作金融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农民在农村金融资源获取上的不利地位而提供制度支持,并藉此制度分享农村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收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管理,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以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现状分析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多次强调农村金融的合作性。合作金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合作金融是指一切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原则组织起来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的金融互助组织。广义的合作金融是指一切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原则组织起来的金融互助组织,这些金融互助组织既具备合作经济的一般特征与属性,同时又具备一些合作经济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在实践中,它既包括狭义的合作金融中所指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以及其它合作基金组织,又包括组织不太规范,或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合作金融组织。

在现阶段,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银监发[2004]1号文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的陈述,我国目前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各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银监发〔2007〕7号《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又认可了农村资金互助社为农村合作金融的正式组织形式,从其组织形成来看,应该属于农村合作金融范畴。从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实施情况来看,总体来说,农村合作金融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促进贫困阶层生活水平的提高、分散一定的总体金融风险,降低总体经济的波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合作金融能够解决弱势群体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等问题,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法律制度方面。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相关法律尚不健全,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其对该种组织的范围及功能进行界定时,并没有把融资和资本服务功能作为主要对象列入其中。从目前来看,都是认可了一种农村合作金融形式后,再制定一个暂行规定。这样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定,不利于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2.服务范围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提供的服务类型少,服务量小,如信贷短期贷款多,且大多限于经济生产性贷款,对农村回报率低、投资时间长的基础生产和生活设施投资信贷少,倾向于对短期实物资本投资提供贷款,不愿意对长期性人力资本积累资金,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依据不同的区域地点和各时期的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水平高低,合理调整合作金融小额信贷金额大小及信贷条件。

3.产权模式方面。一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机构经营主体的独立核算地位得不到体现,政企没有完全分离、产权不清晰、责权不明确。

4.组织模式方面。治理结构不科学、机制不完善,倾向于按照城镇完善市场条件下的方式经营,不愿意在市场发育程度低、单项业务规模小、实物资产价值小且变现能力差的农村地区从事经营。

5.金融监管方面。风险管理不到位、现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指标在执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存在寿命较短、不稳定现象,没有实现组建时的最终目标、职员素质低等问题。

6.可持续发展方面。组织的经营实力普遍较差,经营规模较小,加之服务对象是市场经济中的弱小群体,因此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合作社机构经营的稳定性较差,合作社破产倒闭的比率远高于一般工商企业。合作社应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影响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政府扶持政策的可持续性,社会公众合作意识的可持续性,业务的可持续性,人员的可持续性,财务的可持续性,等等。

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上述问题不解决,农村合作金融很难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得到重视,从而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更好地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是中国农村金融的基础,在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农村合作金融由于其特殊的服务对象、艰难曲折的改革发展历程以及独特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决定了具有不同于其它银行业的风险特征。加强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管理,建立事前指导、事中监督、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多方参与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和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农村合作金融能够有效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注入的顺畅渠道,更好地服务“三农”,减小我国金融系统的总体风险。

1.风险管理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管理方法的科学化。风险管理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和培育良好的文化来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风险管理方法的有机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风险,都要管理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强调持续控制,强调事前的风险识别和预警,事中的风险控制和程序的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这样就能够从源头上堵住风险、操作上控制风险、失信后化解风险。

2.风险管理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安全稳健运行。农村合作金融经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实现,必须以安全稳健运行为前提。风险管理就是要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制度与程序的建设和规范,从而构建有效的内控机制,保障内部控制的所有组成要素正常有效的运作,防范各类违规事件的发生。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维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良好的企业形象,落实其社会责任,公平交易,公平对待消费者,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提升良好的金融环境,从而使农村合作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3.风险管理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提升自身价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公众企业,必须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风险管理有利于创造价值。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对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整合和优化,可以给农村合作金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其创造价值;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农村合作金融的声誉和无形资产,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增强持续竞争力,带来财富收入和声誉价值。

三、加强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快金融创新,在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建立利率风险监控体系,规避利率风险。在农村合作金融内部要系统地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估价和控制,同时加强内部授权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操作,防止借存贷款利率浮动滋生新的经营风险。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与程序,明确企业与企业主体(员工)在风险管理上的责任与分工,掌控各类风险特征,及时、有效地纳入风险管理程序,建立能够涵盖利率变动对信用社收益产生影响的风险计量系统。应充分运用各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和管理方法来规避风险或从风险中收益。

2.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提高抵抗经营风险能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比较优势,组建与自身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制,明确风险管理职责界定,配备具有与履行职责相匹配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管理人员,同时要通过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岗位培训教育,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全面提高员工文化素质、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加强盘活不良旧贷,着力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抵抗经营风险能力。

3.加强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增加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控制力。健全我国金融业的法律监管体系,为农村合作金融规避利率风险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应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构筑和完善与现阶段利率市场化相适应的金融法律体系。要创新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确定清晰的风险报告路线,做到准确可靠,又能节约成本。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作用,增加农村合作金融内部控制力,促进行业自律的进一步规范发展,建立和完善同业公约及规章,建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披露制度及奖惩制度,处理好与法定金融监管部门的关系。

4.整顿农村金融秩序,调整金融布局,完善合作金融机构。取缔一切非法金融组织,严格控制高利贷等民间非法集资,制止资金自发盲目流动;谨慎积极地培养发育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引导民间金融走上合作之路。完善组建新型的合作金融机构一合作银行,实现真正的集各种规模散户资金于一个实体,再以这个金融实体来向农户或企业放贷,从而解决其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最终实现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本更广泛地参与农村金融活动这一目的。

5.全面落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加强问责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诚信举报制度三项基本制度的建设。制定统一的各级领导人员和员工工作规则、违规的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规范,建立有效的违规举报机制等。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注意协调业务有效拓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增加内控评价指标。建立诚信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职业操守或可疑行为,提供渠道和途径,并建立有效的举报保护和激励机制,对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并对举报者给予充分保护。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金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P2P金融解读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