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浊Ⅰ号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2010-03-12宋长山南红梅赵金祥
宋长山,南红梅,赵金祥,南 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1-3]。湿浊Ⅰ号方是根据吉林省名中医南征教授制定的方剂,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1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且坚持治疗至少1个疗程以上的CRF患者47例。男26例,女 21例;年龄 28~79岁,平均(52.6±13.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4年,平均7.4年。
1.2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的标准制定。凡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血肌酐>133 umol/L),且坚持治疗至少1个疗程以上。分期标准:1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Scr 133~177 umol/L);2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尝期(Scr 178~442 umol/L);3期,肾功能衰竭期(Scr443~707 umol/L)。
2 治疗方法
2.1 汤药治疗 以湿浊Ⅰ号方治疗。药物由大黄、土茯苓、生地黄、黄芪、人参、穿山甲、丹参等组成。咽痛者加金荞麦、金莲花;便干者加当归、肉苁蓉;恶心呕吐加紫苏叶、黄连;血尿加白茅根、地榆、小蓟,血竭;蛋白尿加蝉蜕、白僵蚕、党参、黄芪;血尿酸高加猫爪草、车前子、秦艽。湿浊Ⅰ号方每次取120mL,早、中、晚饭后20 min,加上睡前,日 4次,温服。配合灌肠用药(大黄、厚朴、枳实、土茯苓、金银花、制附子),每日1次。
2.2 饮食治疗 自观察之日起,要求患者坚持控制饮食。饮食禁忌:面,咸,甜,粥,水果,西红柿,土豆,地瓜,玉米面,粉条,海鲜,内脏,肥肉,牛奶 ,鸡蛋,花生米,瓜子,豆角。合理饮食食谱:主食以米饭为主,大米饭,二米饭,小米饭;蔬菜以苦瓜,黄瓜,豆芽,白菜 ,芹菜,蘑菇,木耳,山野菜,桔梗,沙参,油菜相互搭配;肉类以瘦肉为主,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合理。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检测1次肾功能。
2.3 观察指标 (1)生化指标:测患者的血肌酐、尿酸、尿素氮在治疗前后的变化。(2)中医证候评价:湿浊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次症:脘腹胀满,口中黏腻,舌苔黄腻。
2.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血肌酐下降≥2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血肌酐下降≥10%;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肌酐增加。
3.2 治疗结果 本组47例,显效21例,有效 13例,稳定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23%。治疗前后肾功能生化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治疗前后各分期血肌酐变化比较,见表2。治疗前后尿酸和尿素氮异常值变化比较,见表3。治疗前后湿浊证主症和次症的中医症候(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口中黏腻、舌苔黄腻)变化显著(P<0.01)。
表1 治疗前后肾功能生化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肾功能生化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肾功能指标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Scr/(umol/L) 47 289.26±150.60 240.96±133.76##UA/(umol/L) 42 451.18±131.31 393.45±114.61##BUN/(mmol/L) 44 13.15± 6.31 8.64±4.26##
表2 治疗前后各分期血肌酐变化比较(±s) umol/L
表2 治疗前后各分期血肌酐变化比较(±s) u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分 期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18 155.56±12.57 128.78±21.39##肾功能不全失代长期 20 297.20±79.55 251.20±93.61##肾 功 能 衰 竭 期 9 539.00±67.14 443.67±77.38##
表3 治疗前后UA、BUN值变化比较(±s)umol/L
表3 治疗前后UA、BUN值变化比较(±s)u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生化指标 分类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UA 正常值 15 314.02±307.60 307.60±97.37异常值 27 527.39±86.00 441.15±94.83##BUN 正常值 6 5.63±1.47 5.06±0.86异常值 38 14.33±5.95 9.21±4.31##
4 讨论
肾浊Ⅰ号方中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毒、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同以土茯苓清热解毒,健脾强胃,祛湿通络,合为君药;生地黄滋补肝肾,养血益精,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升阳,生津止渴,通调血脉,合为臣药;人参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和营卫,同以黄芪补气升阳,同以丹参滋阴养血,同以地黄气血双补,同以大黄通而不伤阳,通血脉,补正祛邪,穿山甲活血散瘀,通利经络,宣通脏腑,透达关窍,丹参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养血除烦,合为佐使药。7药合用,共奏祛湿降浊,益气保肾,解毒通络,扶正祛邪之功。配合灌肠用药,合理饮食控制,疗效显著。
[1]张建华,邹丽红.慢性肾衰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337-338.
[2]向少伟,黄国东,赖申昌,等.肾安康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4):295-297.
[3]陈贺军,张颖.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