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盎然的早期压胜钱

2010-03-10刘春声

中国钱币 2010年3期
关键词:西王母子孙文字

刘春声

我在编纂《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过程中,出于征集资料的需要,先后跑过十几个城市和地区,最远跑到大西北的西海固,广泛接触各地几十位收藏家,所见一些珍稀的品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两汉时期的半两、五铢,新莽时期大泉五十钱中的早期压胜钱等,仪态万千,让人过目难忘。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压胜钱最早看到西汉早期,在两汉的三百多年中,压胜钱基本没有脱离货币的形式,多数是钱文、图案、文字紧密结合于一体。少数没有钱文,但钱体也完全是正用钱。直到魏晋以后,压胜钱才逐渐从钱币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品种,面背保留钱文的不再是主流,即使有也是后代仿前代,多数仅保留钱币的形式,大小轻重薄厚也异于正用品。

压胜钱出现在汉初绝非偶然,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汉初,“海内为一,开关粱,弛山泽之禁”。社会趋于安定,社会求富意识空前活跃,举国上下,奢糜之风大盛,“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沸沸扬扬,投身于财富的追逐之中。因此,出现了以祈求升官发财长寿为主要内容的压胜钱。这些钱多作为瘗钱用于陪葬,让主人在身后继续升官发财的美梦。

两汉的压胜钱,特别是西汉的压胜钱中多有珍品,存世甚少。

图1【五铢宜官·大利宜子孙】钱(封二图1)。西汉铸。青铜质。钱面“五铢”二字,反书。穿上下“宜官”二字。背穿上北斗七星纹,从穿上左旋读:大利宜子孙。正背文字均篆体书兼有隶意,古拙而有意趣。特别是大利的利字,书写者有意把立刀置于禾字的右上部(封二图1-1),这样即充分考虑了空间的限制,又让文字富于变化,增加了艺术感染力,这就是缪篆的妙处。缪是绸缪之意,缪篆指文字屈曲缠绕,随体诘诎,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篆体,这样的篆法,在秦汉印章、钱币和文字瓦当中经常运用。

此钱除五铢二字外,还铸有“宜官、大利宜子孙”七个吉语文字。宜是适合、适宜的意思。大利指的是财富,和官位也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七个字就是期望做官,进而聚积财富并荫及子孙后代。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还指出:“富者,人之情性也。”人之情性在求富,求富是与生俱来的。“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因此,人人都会“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所有社会人等,不分贵贱阶层,无不汲汲营营于财富的追逐与竞奔之中。就连“深谋于廊庙,议论朝廷”的贤人,“守信死节,陷居岩穴”的义士,亦皆“归于富厚”。所以,汉代人认为求富趋利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这种强烈的、赤裸裸的、毫不掩饰地渴望高官厚禄、富贵永恒、快乐永恒的心理通过语句文字,在当时的铜镜、带钩、瓦当等日常用品及饰物上广泛使用,使我们得以窥见2000多年前汉代人追求的社会价值观念。

除文字外,此钱钱背穿右还装饰有北斗七星纹,这是一个重要的星相符号,非同小可。《尚书纬》说:“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道书《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如此说来,在钱币上装饰北斗七星,是寄托保佑之意。汉代压胜钱上多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及参宿三星等星相纹,其用途也盖出于此。

图2【大泉文章·禄命长·乐未央·富贵昌·大吉羊·命益长】钱。新莽铸。青铜质。面“大泉文章”四字。字间隙装饰“禄命长”三字及带钩一只,禄命长三字反书。除大泉二字为篆书外,其他五字为汉隶书体。

“文章”显然指的是仕途。“文章”二字,古意为锦绣。不是现代意义的文章。在古汉语中,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为“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用在钱币上的文章二字,指的是古代绣、绘于冕服上的花纹图案。古代天子冕服最初有十二章,即有十二种花纹图案。周代以后,日、月、星三章被绘于旌旗上,冕服遂为九章。即龙、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天子冕服,自宗彝以上诸章,绘绣于衣;自藻以下诸章,绘绣于裳。冕服文章一直沿袭至清朝。古时冕服有五等,每等冕服的文章数量多寡不等,等级越低,文章越少。汉代铸钱人用文章暗喻高官厚禄。

有趣的是,在钱面文字间隙还装饰着一个带钩。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最为流行。在那个时代,带钩就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带钩还有一个功能是避凶趋吉。考古中发现,一些战国、两汉墓中以多枚带钩随葬,有的还另外装入盒奁之中,推测应是为墓主人辟邪驱鬼之物。带钩能有这种功能,应与带钩上的装饰和文字有关。带钩上的各种动物,多是被神化了的形象,此种含义十分明显。所以钱面上设置带钩,一是追求富贵生活,二是有明显的避凶趋吉含义。这与钱币上装饰文章二字的象征意义是一致的,渴望高官厚禄,享有长寿,永葆所得。

此钱背铸有十二个字,旋读为:乐未央、富贵昌、大吉羊、命益长。汉隶书体,仍具篆书遗韵。

未央,未尽、无尽之意;昌,兴旺发达之意;羊通祥;益:增加之意。这十二个字用现代白话讲就是:享受着没有穷尽的快乐和荣华富贵,吉祥多多,寿命绵长。在小小方寸间,一口气把人生几乎所有的理想都集中表达出来,显示出这枚古钱的主人,对所有美好的渴望。

此钱共有十九个文字,如此多的文字集中在一枚钱上,在汉代早期压胜钱中也属十分少见。

图3【乐无事·宜酒食】钱(封二图2)。西汉铸。青铜质。面“乐无事宜酒食”六字,汉隶书体,没有钱文。背规矩纹,作“┐”、“┬”、“└”状。间有“寿西王母、大宜子孙”八字,篆书。

乐无事是倒装句,无事就是太平、平安,当然就是最大的快乐。宜酒食则是讲的健康,能喝酒吃饭是健康的体现。乐无事宜酒食这句话,在汉代普遍流行,如铜镜铭文就有:日有熹,宜酒食,长富贵,乐毋事。

西王母是流行于秦汉时期最著名的神话人物。西王母的传说受我国上古时期母系社会的影响。据说她居住在西方的昆仑山中绝顶之上,人面兽身。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只青鸟。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和用品。《山海经》这样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

西王母受到世人的崇拜信仰,一是因为她是长生不死之神,《汉武帝内传》说西王母曾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而这天宫的长寿蟠桃就归她掌管。除此,西王母还拥有不死之药。《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这足见西王母是长寿无极了。二是她“司天之厉及五残”,是一位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神威广大。所以在钱背铸有“寿西王母”,希望能像她那样长寿无极。还有“大宜子孙”四字,宜是适合、适宜。这里讲平安、健康、长寿也要适宜子子孙孙。

佛教在中土逐渐普及之后,西王母的影响才逐渐削弱。

这枚钱也装饰有带钩和北斗七星纹,应该是一枚祝寿性质的压胜钱。

图4【王泉避兵·宜官秩·宜子孙】(封二图3)。西汉铸。青铜质。面穿四出叶脉纹,将钱分为四区,穿上读为:王泉避兵,对读。穿右“宜官”二字,与穿下右边的“秩”字联为一句,读为:宜官秩。穿左“宜子”二字,与穿下左边的“孙”字联为一句,读为:宜子孙。钱背穿上是两只“华胜”,以簪相连。汉代妇女发髻上的装饰。汉画象石上西王母的形象常带“华胜”,故此物成为西王母的标志之一。装饰在钱上隐喻西王母的化身。穿下有双鱼和带钩,穿两侧还饰有金刚杵,穿四角饰乳丁,图案纤细繁复,并首次出现月孕星图案,极为少见。

王泉是王权与财富。《说文解字》:王者,“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解释: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而参通之者,王也。泉即钱,象征财富。王、泉是对于权力与财富的追求。避兵则是避开战乱。汉代除去文景之治等少数时期有短暂的和平,多年战争频仍,人民流离失所,故汉代的压胜钱(符)中常有“辟(避)兵莫当、除凶去央(殃)”的文字。没有安定也就不能积累财富,所以财富与安定是紧密相连的,也是人民所期望的。

宜官秩,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荀子·王霸》:“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宜官秩就是希望做官并不断升迁,才能享不尽荣华富贵。司马迁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赵壹也说:富贵者称贤。(《后汉书》卷一一〇下《文苑·赵壹传》)。说明那个时代拜金主义盛行,人们完全是在理直气壮地追求物质享受和财富。“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汉书》卷五《景帝纪》)所以,汉代的钱范上、印钮以及压胜钱上,常有“日入千金”、“日入千万”、“大利千万”等吉祥语句。这是那个时代非常显著的特征。

图5【祖巳必祭·长宜子孙】钱(封二图4)。西汉铸。青铜质。镏金。面文“祖巳必祭,长宜子孙”六字,小篆体,两字一组,排列整齐。无内郭,光背。

祖巳是人名,商代薛国人。史称其为商王之师,事商王武丁。武丁是商代有名望的君王,在位五十九年,死后被祀为“高宗”。

武丁曾经南征,将商朝势力扩张到长江以南地区,达到了商朝的极盛时期。但商王向来尚鬼。《竹书纪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武丁二十九年,肜祭太庙,有雉来”。就是这件事,令武丁由尚鬼神向重民事发生了转变。这一天,武丁祭祖,一只野鸡突然飞到盛祭品的鼎上鸣叫,武丁认为是损国折寿的不详之兆。祖巳借这件事,训导武丁:不要迷畏鬼神,惧怕妖孽。人只要行义事,正事,妖孽岂能奈我何,王的职责,主要是关心民众的疾苦,多为民办好事,求福于神不是君王的职责,求神不如修德。(“当因句隹雉(野鸡飞鼎鸣叫)以自省,王之职,主于敬民,徼(求)福于神,非王之事也,徼福于神,不若德也”。见《尚书·高宗肜日》)

祖巳训王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在尚鬼神的殷商时代,他能够对武丁直言相谏,说明祖巳在朝中有极高的地位和威望。有祖巳在武丁身边,武丁终于成为商代极盛时期的一代明君,身后谥名“高宗”,祖巳训王之功,不亚武丁生前之赫赫战功。三千多年前,祖巳就已经有了朴素的无神论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件事一直流传了下来,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汉代,人们仍没有忘记祖巳的训王之功,甚至铸到铜钱上,让后人永远祭祀这位关心民间疾苦的好官。但祖巳训王的故事,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汉代这些精美的压胜钱,多出土于贵族、豪门等上层社会的墓葬中。作为瘗钱,它们属于奢侈品,普通老百姓是享用不起的,传至今天,已是凤毛麟角,更弥足珍贵了。

猜你喜欢

西王母子孙文字
西王母的华夏母亲地位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女娲补天
First Man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水和水的子孙以及冰雪河流(之七)
水和水的子孙以及冰雪河流(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