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究竟该不该买得起房?
2010-03-09
■/本刊实习记者 李 拉
年轻人究竟该不该买得起房?
■/本刊实习记者 李 拉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突出的社会问题。就业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结婚,但住房似乎更是年轻人心中的“海市蜃楼”。
近些年国内楼市涨幅一浪高过一浪。房屋,逐渐成为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2009年末,华远老总任志强更是直言不讳——“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建言年轻人不必买房,有住处即可,随即招致网友与业内人士的口诛笔伐。年轻人究竟该不该买得起房?如依任志强所言就该买不起,那又要基于怎样的前提?
一、年轻人结婚面临买房难题
在今天的中国,由于收入与房价的差距越拉越大,实力与欲望悬殊巨大,“买房结婚”成为年轻人及他们的父母最糟心、最困惑的问题之一。
(一)年轻人事业初期,无钱买房
没有积蓄或积蓄不够是年轻人买不起房的关键。时下的大学毕业生本来就饱受就业压力,全球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大学生普遍期待的月工资不到2000元。很显然,一线城市绝大多数年轻人一年的收入买不起一间厕所,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一年收入买不起一间厨房。如此一算,假设年轻人希望得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得不吃、不喝、不病、不玩稳稳定定工作20年以上,而不吃、不喝、不病、不玩,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不可能的,所以得约40年以上,也就是说退休之时才可以买套房子了。
(二)女方普遍现实,无房不嫁
网上流行一则笑话,说女孩将男孩分为四类,一是有房有车无房贷;二是有房有车有房贷;三是目前无房无车无房贷,但是马上就能有房有车有房贷,属于现金储备充足的;四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无房无车无房贷。
有人问,在高房价的大背景下,要房子还是要爱情?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无奈,也非常尴尬。实际上这更是对女孩的提问,是在拷问她们究竟要选择哪个。但80后女孩也并不想拥有没有爱情的房子,她们爱情、房子都想要,但现实很残酷,许多年轻人为了一句“无房不嫁”的宣言不得不沦为房奴。
二、中国的年轻人究竟该不该买得起房
(一)发达国家年轻人的买房情况
美国是经济发达、福利优厚、崇尚自由的国家,年轻人和父母居住或租房生活不足为奇。受金融危机影响,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约有20%没有稳定职业,加之学费上涨,美国80后一代背负的债务比父辈多,沉重的经济负担令大多年轻人无力买房独居。美国年轻人租房理由很简单。美国大学不要求学生一定住在学校里,校外租房相较于住校要廉价,一些大学生养成了租房习惯,毕业后在不愿回父母家居住、经济不宽裕又想追求自由的情况下,选择几个人合租住房的情况比比皆是。
德国是年轻人选择租房最多的国家。德国不像其他西方国家把“租房”定义为“贫穷”,德国总理默克尔还在博物馆岛对面租了一套公寓。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表明,有77%的年轻人的家庭是“租房族”。多年来,德国政府对自有房产采用重税手段压缩炒房者利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买房消费,不少年轻人选择租房结婚生活。德国初次购房或建房者的平均年龄高达42岁。有了一定积蓄后,超过一半的德国人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屋,届时,政府会按建房者或购房者的收入为其提供相应补贴。
日本年轻人租房较为普遍。日本大公司或政府机关一般会为内部职员提供“社员寮”的住宿设施,属集体福利,没有“寮”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租房居住的。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失业率高居不下,一种名为胶囊酒店的设施成了一些“上京族”的租住选择。胶囊酒店是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物,酒店的立体箱比棺材略大,长2米、高1米、宽1米长条形太空舱式设计,人钻进去只能睡卧,被形象地称为“胶囊”。日本人爱住小房子,其实不是“爱”,而是买不起大房子。日本年轻人独立意识较强,结婚后一般不依赖父母,购房更不会问父母要钱。在日本,用父母的资金购房手续繁杂,还要交纳“赠予税”,年轻人会尽量避免。于是,事业初期没有积蓄的年轻人大都选择租房生活。
(二)年轻人负债买房的不利因素
年轻人买房不利于自身发展。即便有的年轻人利用父辈的积蓄买了房,那大多数也是距市中心较偏远的地区,这首先增加了交通费用,住在相对偏远地区,社交活动也不方便,而且,为了还贷必然减少各种应酬,这样一来,交际圈越来越小,人脉资源越来越少,而这一点恰恰是制约年轻人发展的关键。因为,年轻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靠机遇,而许多发财的机会都是从丰富的人脉资源中得到的。有了机会,手里又有资金,成功就不远了。
年轻人买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大多数事业初期的年轻人,收入、积蓄微薄,买房之后便成了不折不扣的房奴。为了每月按时还贷,成天忧心忡忡,怕失业、怕换工作,怕各种应酬,造成心理阴影。俗话说,无债一身轻。银行有时堪比地主,过了还款日期还不上,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为了能够按时还贷,肯定要多方压缩开支,该孝敬父母的钱没有了,该出去旅游的钱也没有了,该给媳妇买衣服买化妆品的钱也压缩了,节衣缩食的结果是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苦日子过久了必会影响夫妻甚至是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年轻人买房不利于创业。人生有很多机会,可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机会都会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不是我们不愿去抓,而是我们没有能力去抓。一个人在事业未成之前,每一分钱都是投资理财的种子,如过早把种子吃掉了,将来怎么还会有大的收成?买房,势必会令大多数年轻人倾其所有甚至负债累累,每天只能想着缩减开支,生活压力徒增,何谈创业投资?在当今这个时代,买了房,冻结住了资金,房子反而会成为年轻人创业、发展的负累,也谋杀了年轻人的未来。
年轻人买房不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年轻人买房会降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还贷压力,导致资金紧张,一旦发生意外、疾病等突发事件时,其应对能力将大大降低,有的甚至因难以应对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任志强同志所说的“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是对的,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特色”的房价。在这一点上,中国是一个异类。在其他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尚且要经历一段租房“蜗居”的结婚、奋斗阶段。而在中国,许多女孩子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另外,年轻人盲目追求大房子,宁可使自己和父母背上沉重的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的理论也是对的。
三、对策建议
(一)扩大舆论正面引导,改变“买房结婚”观念
虚高的房价不仅是低收入家庭即便中等收入家庭也难以企及,没有经济基础的年轻人结婚买房更是难上加难。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成家立业”,把“家”看得尤为重要,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房才算有了家。于是乎,“女方无房不嫁”、“丈母娘推高房价”成为时下热点话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观念问题。时下的房价与工薪族的收入严重脱节,并非人人都具备拥有房子的能力。中国又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很低,并不具备发达国家的经济、福利优势,因此没有理由使“买房”成为年轻人结婚的必备品,而是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向发达国家效仿学习。
(二)政府要完善租房市场
笔者并非完全赞同华远老总任志强的“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的观点。这一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年轻人买不起房又不愿租房,也是有其苦衷的。现在的租房市场是私人市场(所以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才如此猖獗),租房没有稳定感。一是房租也随房地产市场价格起伏,随时面临涨价;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房东一句“我不租了”,就不得不再一番奔波,迁移他所,劳心劳力又影响工作;三是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住房进行装修;四是随着高房价水涨船高的高房租已令年轻人不堪重负。一线城市的房租在2000元左右,约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月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的一半甚至2/3。如此之高的租房成本,已于买房的月供相差无几。
所以在呼吁年轻人改变“买房结婚”这个传统观念的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传统做法来个改变,将土地出让和税收政策向保障性住房建设倾斜,特别是适度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倾斜力度。不仅如此,政府还不能把出租廉租房等同于一般市场化交易,而应定义为公益化、福利化,规定享有承租权的承租者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一定期限的居住权。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令年轻人在租房上得到更大的保障,减轻负担,还可从商品房中分流一部分份额以遏制虚高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