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 AmpC酶和 ESBLs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0-03-07苏国娟郭彦言

河北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阴沟内酰胺酶亚胺

苏国娟 郭彦言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产 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酶)是阴沟肠杆菌重要的耐药机制给。因此,笔者对唐山市工人医院 2007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分离出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试验菌株为 2007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临床微生物室从分离的阴沟肠杆菌 125株。质控菌株阴沟肠杆菌(ATCC 25922)为不产酶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为 ESBLs质控菌株、阴沟肠杆菌(029 M)为AmpC酶质控菌株。所有菌株都经用美国德灵公司的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析鉴定。

1.2 仪器及试剂 美国德灵公司的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鉴定药敏复合板。

1.3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用美国德灵公司的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析鉴定及药敏试验。

1.4 ESBLs检测 按 CLSI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测定ESBLs,采用头孢噻肟(CTX,30μg)及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TXL,30μg/10μg)组合、头孢他啶(CAZ,30μg)及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AZL,30μg/ug)组合。任一组药敏的抑菌环直径相差≥5mm时,判定 ESBLs阳性。以质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为ESBLs阳性对照。

1.5 Am pC酶检测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参考文献[1]操作。挑取血平板上过夜培养的数个待测菌落,加入 30m l胰蛋白大豆肉汤中,35℃恒温振荡培育 7 h,4℃ 4 000 r/m in离心 30 min,取沉淀置 -80℃反复冻融 5次。加入 1.5 m l 0.01mol/LPBS(pH值 7.4)旋涡混匀,4℃ 13 000 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即为酶提取物。将 0.5麦氏浊度的阴沟肠杆菌 ATCC 25922菌液密涂于 MH琼脂平板,稍干后在平板中心贴一 30μg/片的头孢西丁纸片。用无菌刀片在离纸片边缘5mm处放射状地切一条狭缝,用微量加样器取 20μl酶提取物加入狭缝内,避免酶液溢出狭缝,待酶液稍干后置 35℃孵箱过夜。若在狭缝与抑菌圈的交界处出现扩大的长菌区域,判为三维试验阳性,即 AmpC酶阳性。以标准菌株阴沟肠杆菌(029M)的酶粗提物为阳性对照。

2 结果

2.1 AmpC酶、ESBLs检出结果 从 125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产 Am pC酶 48株,ESBLs 36株,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 ESBLs共 9株,检出率分别为 38.4%、28.8%和 7.2%。

2.2 125株阴沟肠杆菌对 2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 单产AmpC酶、ESBLs及同时产 AmpC酶、ESBLs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见表 1。

3 讨论

一般认为,阴沟肠杆菌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主要是由高产 AmpC酶引起,其次是由ESBLs酶引起,AmpC酶能水解三代头孢菌素,不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导致其对多种 β-内酰胺类及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耐药[1]。ESBLs由质粒介导,能够使氧亚氨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因此对四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碳青酶烯类和头霉素敏感[2]。

表 1 125株阴沟肠杆菌对 2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 %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不产酶菌株,并且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生素存在交叉耐药,特别是同一菌株同时产 ESBLs和 AmpC酶,称之为超超广谱 B一内酰胺酶(SSBLs),除亚胺培南外其他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 50%以上。这是由于高产AmpC酶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对头孢吡肟敏感,而产 ESBLs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均耐药[3],因此阴沟肠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时,首选亚胺培南由于亚胺培南有很强的酶诱导作用,但亚胺培南又容易引起二重感染,所以需要谨慎使用。阴沟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产生的机制是细菌 DNA旋转酶的变异,主动外排系统的活跃以及细胞壁屏障的改变,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4]。

虽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各种耐药因素等已经逐步被揭示,但尚未完全阐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高耐药水平及多重耐药现象应给予足够重视,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1 李爱民,刘又宁.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221-223.

2 桂炳东,王伶,邹叶青,等.高产 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332-1334.

3 孟玲,王应芳,张润玲.三维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 ESBLs及 AmpC酶.检验医学,2007,22:497.

4 顾怡明,张杰,俞云松,等.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321-13241.

猜你喜欢

阴沟内酰胺酶亚胺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基于β-二亚胺配体的铝氧硼六元环化合物和其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其反应性研究
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性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
2012年河北省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耐药监测分析
不对称二亚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