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保持型双语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1)
2010-02-20蓝宇涛
蓝宇涛,林 田
我国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教授护理学专业知识[1]。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和竞争意识、扎实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2]。为此,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程,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化发展的需求,开展《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能使护理本科生及早、系统地学习护理专业英语,更好地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日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007级126人,2008级115人。两届学生均为应届高中毕业生,达到当年广东省第二批本科A类院校分数线录取。年龄16岁~23岁(19.50岁±0.96岁)。《护理学导论》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课程分中文班和双语班同步教学。在开课前向学生说明本课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及具体教学安排,让学生填报分班自愿,然后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学习需求),并参考其英语基础水平进行统筹安排。2007级中文班68人,双语班58人;2008级中文班54人,双语班61人。
1.2 方法
1.2.1 课程设计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的专业基础课,围绕护理学要领的基本内涵,由概述、健康、人及护理四个模块构建课程具体内容,通过学习可使学生领悟护理学专业特有的理论体系与模式,树立正确的护理观,掌握护理学科的思维方法。课程共36学时,分为中文和双语两个班同步教学。双语班教学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英语授课、考核等环节占课程总体的50%,要求学生在达到中文班《护理学导论》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还达到双语教学的初级目标——能把握本课程的专业英语,阅读相关英语文献,了解学科新动态[3]。
1.2.2 中文班教学 采用传统中文教授《护理学导论》的方法。使用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导论》第2版,采取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理论授课,课程结束进行闭卷理论考核。
1.2.3 双语班教学
1.2.3.1 课程准备 进行《护理学导论》双语授课试讲,经专家组听课、认定后确定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人选。5名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1人。根据中文班教材《护理学导论》的章节内容,参考《Fundamental Nursing》《Basic Nursing》及相关英语护理文献 ,自编《Introduction to Nursing Profession》中英文对照双语教材。
1.2.3.2 双语教学 采取保持型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平衡使用中、英文两种教学语言。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师生英语水平,有些章节如护理程序、护理理论以英文授课为主,有些章节如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以中文授课为主;对定义、关键词等知识点主要采用英文授课,对教学重点,尤其是教学难点的内容先用中文讲解,再用英文总结归纳。总体而言,中、英两种语言在教学过程的使用比例各占50%左右。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教学互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允许学生用中文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
1.2.3.3 教学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校教务处编制的“广东药学院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自行了解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接受教务处组织的双语课程程质量调查。课程结束与中文班同步进行闭卷理论考核,题型、内容、评分标准与中文班试卷相同,卷面50%分值的考题是英文命题,并要求英文答题,分布在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题型。
1.2.4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广东药学院双教学学生调查问卷对2届共119名双语班学生进行师资、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不记名调查。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频数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分析。
2 结果
2.1 教学过程评价 学生对《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的评价见表1。在学校教务处组织的2008学年、2009学年第二学期双语课程质量调查中,《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支持率为71%,反对率为29%。
表1 学生对《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的评价(n=119)
2.2 教学效果评价情况 2007级中文班和2008级中文班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66.98分±9.73分、67.31分±9.42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85)。对2007级和2008级两届学生《护理学导论》理论考核的结果进行试卷总结与分析,比较中文班和双语班不同题型的得分率,结果见表2、表3(注:双语题型指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题型。双语班试卷上述题型的试题,一部分是中文命题,一部分是英文命题并要求用英文答题,其内容、分值及评分标准与中文班试卷相同。中文题型指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中文班和双语班试卷上述题型均中文命题,其内容、分值及评分标准相同)。
表2 2007级中文班与双语班理论考核得分率比较 %
表3 2008级中文班与双语班理论考核得分率比较 %
3 讨论
3.1 分班实施《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符合教学规律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的主干课程,是使学生深刻理解护理学专业特征和学科地位的专业基础课[4]。在《护理学导论》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是教学语言和手段不是教学内容。因此,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目标包含两个层面,即在完成专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满足以提高专业英语交流能力为核心的双语教学目标。
我校属于广东省第二批本科A类院校,四年全日制护理本科教育的招生规模是每年120人左右。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于毕业后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参与双语教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因人而异。为保证学生们能顺利完成《护理学导论》的课程目标,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双向选择、分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硬性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该课程的双语教学。
而且,分班后人数减少,实施《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符合英语教学规律。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而逐步达成的。分班后教师能充分利用人数少的特点,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教学互动的参与度,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英语运用能力[5]。
3.2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施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按照中英文比例的不同,双语教学模式有浸入型、保持型和过渡型3种。由于中国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不同,语言环境并非中英并重,在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尽管有高校采用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讲授《护理学导论》[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还是采用多数研究者赞成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7]。
在中、英文授课比重的安排上,有学者建议在《护理学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渐增加英文授课比例[8],但《护理学导论》的双语授课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调节中、英文授课比例。
3.3 《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支持率为71%。而隋树杰等[9]的调查显示,不足一半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授课效果较好且应继续开展。虽然有56.8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不大,但在“学习双语课程后的收获”条目中,有62.75%的学生认为开阔了国际视野,而且有54.9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英语水平。说明《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基本达到了使学生及早学习专业英语,了解专业动态的目的。
2007级和2008级中文班理论成绩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届学生教学质量稳定,顺利完成了《护理学导论》的课程目标。2007级中文班和双语班的成绩也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双语班的学生能够接受50%比例的英语授课、考核,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适用于本课程。与2007级试题比较,2008级试题的双语题型中判断题分值减少、填空题分值增多,学生因单词拼写错误而导致误答率高于2008级中文班和2007级双语班。提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核心词汇的练习和记忆,在“听、说、读”的基础上提高“写”的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分班后实施《护理学导论》保持型双语教学,能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双语教学目标,有利于增强学生将来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
[1] 李慧娟.护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51-52.
[2] 颜华.浅谈医学双语教学经验[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81):106.
[3] 陈瑜,周建华,罗小平.儿科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学育版),2009,11(1):89-91.
[4] 谢虹,徐淑秀,金莉.《护理学导论》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51-352.
[5] 王会艳.“3C”原则在小班化外语课堂示教学中的运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167-168.
[6] 顾炜,李小妹,唐小尼,等.护理学导论采用结构型沉浸双语教学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21):44-45.
[7] 杜琳,卢公标,刘鹏飞,等.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09,7(3C):832-833.
[8] 牛晓娜.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3):100-101.
[9] 隋树杰,肖宁宁.护理本科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