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听音、视唱、识谱训练
2010-02-18张小芳
张小芳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镇级中学,大多学生都是来自没有专业音乐教师的农村小学,不要说识谱视唱,有的就连正规的音乐课都没有接触过,如果想给他们上音乐课就应从“零”开始。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城镇实验小学受到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如果真的从“零”开始,那他们会认为这些太小儿科,而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信心。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决定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听音、视唱、识谱”训练。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1870年优翰·柯尔文首创的。他借助7种不同的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7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单音音准训练、音阶训练、音程训练、旋律训练等,这样不但激发“零”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再次“取悦”少数基础好的学生,并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力和创造力。
1 教授手势进行单音音准训练
在柯尔文手势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不只是让学生会正确认识手势,同时也必须要学会准确地做手势。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教学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在一节课中把从中音“1”到高音“ⅰ”8个音的手势都传授给学生,那样学生对这些音的手势位置易产生错乱。笔者在第一课时只让学生接触1、3、5、ⅰ四个音的手势,这样不但突显C大调音阶主和弦的地位,还让学生对所有手势的位置有一个整体概念。同时让班里有电子琴基础的学生做教师的助手,教师向学生介绍手势的时候,助手学生一定要用琴弹奏教师介绍到的音,从而使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对音高都有一个固定概念。当然要让学生掌握得牢固,一定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例如:教师做手势全体学生唱;教师唱单音全体学生做手势;教师唱单音部分学生做手势;某个学生做手势全体师生唱。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必须有学生弹奏这些单音,必要时还要找基础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些音符。注意教师做手势的时候尽量具有旋律性,这样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
2 利用手势进行音阶训练
柯尔文手势教授完之后首先应该把音阶训练纳入音乐教学常规。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都要对音阶练习进行“变脸”,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歌曲、不同班级、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音阶练习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时学生看手势练熟唱准之后,一定要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乐谱反复视唱。这时的训练方式方法也尽量多样化,如男、女分唱;师生分小节接龙唱;单数小节大声唱、双数小节心里唱等。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训练学生对乐谱的内心感悟能力。
3 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程训练
大多数教师在音乐课堂上都回避音程训练这一环节。但笔者认为和声不仅是美妙神奇而动听的,更重要的它是学生分小组齐心合力分工合作的产物。笔者相信这种和谐训练会使学生一生受益。而且,运用柯尔文手势会使和声音程训练变得既简单又生动。例如学生练习[1、3]这组音程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左右两组,左边的一组学生看教师左手“1”的手势,然后随琴唱“1”的音;右边的一组学生看教师右手“3”的手势,然后随琴唱“3”的音。教师再左右手同时做1、3的手势,学生便用1、3的音高同时发“啊”的长音。同时要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如渐强、渐弱、长音、短音、跳音等。这样又把发声练习融进音程训练之中,为以后的唱歌教学,尤其是二声部歌曲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笔者和学生常常被这种既简单又美妙的和声所感动。
4 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旋律训练
在柯尔文手势的训练中,最受学生喜爱的就是利用手势进行旋律练习这一环节。在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简单的儿童歌曲的歌谱适合用柯尔文手势做出来。这些歌曲学生在小学时虽然学过,但他们大多只是熟悉旋律、会唱歌词,很少有会唱歌谱的。所以,当学生在教师优美而流畅的手势指引下唱出这些熟悉旋律的歌谱时,他们感到既亲切又喜悦,不但增强对歌谱的学习兴趣,还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但由于歌曲的音域受手势的限制,再做练习的时候教师只能选择节奏简单、音域在一个八度以内的歌曲,或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某些歌曲片段。而且手势的速度开始不要太快,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反应时间,然后逐渐加快速度,最后一定要把歌谱写下来,让学生脱离手势进行视唱练习。对于那些音乐基础好、手势学得扎实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用手势进行旋律创作。
总之,灵活运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参与到听音视唱的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