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2010-02-18景江红景江新
景江红,景江新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
子宫肌瘤为常见且多发的妇科疾病,在基层医院的医师全面掌握其超声特点有利于其做出准确性较高的超声诊断,从而有效起到对子宫肌瘤初步筛查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年龄35~58岁,平均40.5岁,均经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均经手术切除。超声显示: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形态失常,子宫肌层或子宫黏膜下及浆膜下有团块回声,子宫内膜线可有偏移。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子宫肌瘤48例,子宫肌瘤合并囊性变2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2例,单纯腺肌病5例,纵隔子宫左侧宫腔不全流产,胚胎组织残留机化1例。
2.2 超声诊断结果
与病理结果符合和基本符合52例,符合率为89.7%;超声误诊6例,误诊率为10.3%。52例子宫肌瘤中,肌壁间肌瘤39例,占75.0%;黏膜下肌瘤 6例,占11.5%;浆膜下肌瘤7例,占13.5%。
3 讨论
子宫肌瘤多发于子宫体部,按其生长部位与子宫各层的关系分为三型[1-2](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较多见,本组中有39例。超声可见子宫不规则增大,外形失常。肌壁间有单个或数个团块回声,团块周围有假包膜形成。轮廓因团块内回声增强,但后壁回声无明显衰减,团块较大时使子宫内膜线偏移。
黏膜下肌瘤较少见,本组有6例。超声可见宫腔内小团块回声,宫腔线分离,本组最小1例,团块1.5 cm×0.9 cm。此时子宫无明显增大,形态正常。有1例宫腔少许积血,其团块轮廓显示更为清晰,团块回声均匀,强度略高于肌层。此型常因肌瘤有蒂可下移至宫颈管内或宫口处。
浆膜下肌瘤7例。经腹超声可见子宫周围团块回声,多位于子宫底部或两侧阔韧带内,与子宫有联系。团块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表面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低。本组有3例巨大浆膜下肌瘤,腹部膨隆如孕4个月大小,团块发源于子宫底部,超声见盆腔巨大肿块,边界清楚,上界平脐,内部呈“西瓜皮“样回声,宫体被挤于盆底。切除瘤体重达3.2 kg。较大的团块中央部可因灶性坏死、液化而出现暗区。有文献报道[3]不易与子宫肉瘤所出现的液化坏死相鉴别,需得到临床重视。
在本组病例中术后病理诊断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2例,单纯子宫腺肌病5例。经腹超声误诊原因在于对声像图所显示的团块认识不足。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向肌层内在性异位,病变多位于子宫后壁。经腹超声显示团块轮廓模糊,边缘不规则,无假包膜回声,团块内回声强弱不均或呈局灶性暗区,是因增生的肌组织中间有软化区或少量陈旧性积血所致。动态观察团块的大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4-5]。少数较大的肌瘤内部有液化坏死时,二者声像图相似,容易混淆。此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如腺肌病常有典型痛经史,且经量较大,本组7例腺肌病中有5例患者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史。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时,超声图像上较难分辨,最后要依赖病理诊断。
另外,本组中有1例纵隔子宫左侧宫腔不全流产,胚胎组织残留机化,误诊为子宫左侧肌壁间肌瘤,声像图可见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左侧肌层增厚,内有回声较强且不均匀的团块,酷似子宫肌瘤。此类病例较少见,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分析图像上团块的发生部位、形态及内部回声等,应与子宫肌瘤鉴别。本组资料中所有子宫肌瘤均经手术治疗,而目前有其他较好的治疗手段[6-7]。
[1]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3-394.
[2]陈琳,林红,王应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90例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4-115.
[3]杨萌,姜玉新,戴睛,等.超声对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杂志,2008,24(17):144-147.
[4]王玉兰,成传萍,邱玉军.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07,47(31):56.
[5]邱焕勇.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176-177.
[6]Stewart EA,Rabinovici,J,Tempany CMC,et al.Clinical outcomes of 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6,85(1):22-29.
[7]王淑琴.12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超声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