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大文化教育工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2010-02-18康超林芳宇杨晓宏
康超 林芳宇 杨晓宏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兰州 730070
作者:杨晓宏,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康超、林芳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1 三大文化教育工程资源现状及特点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实施教育培训的新举措。该工程从2003年4月开始试点工作,由组织部和财政部负责相应工作,从试点工作开始到在全国全面展开,已经建成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并计划在2010年底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同时,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发一系列政治理论、实用技术等教材,建立一支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队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得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农村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1]。该工程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负责于2003年12月开始实施,到2007年底,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覆盖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并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开发一系列教学资源,培训一支初步掌握远程教育应用能力的农村教师队伍。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农村适用信息和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方便快捷地送到基层群众手中。该工程由文化部和财政部于2002年4月开始实施,通过建设数字文化资源、发展基层服务网络、构建先进实用技术体系、建设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创新工作机制,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综合分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资源,发现其具有共同特点:1)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资源大致可分为基础设施资源、教学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四大类;2)都拥有自己的信息传输渠道,以终端站点为主的基础设施资源都建在乡镇或农村;3)都针对工程开发一系列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主要面向农村;4)都建立一支自己的人才队伍;5)经费来源主要是中央投资和地方投资。
2 三大文化教育工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三大文化教育工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基础设施投资大,有必要通过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由于三大文化教育工程开展时间不同,工程之间应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但由于实施的部门不同,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充分,已有基础设施没有充分整合,这是对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教学资源具有共性,有必要通过整合实现共建共享。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服务对象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主要提供的是教育、文化、科技和管理等为农村服务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共享。然后,人力资源可通用,且有必要通过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对人才进行充分利用。综合利用已有人才队伍,他们业务相对熟悉,技术比较熟练,通过整合能充分利用已有人才队伍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三大文化教育工程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合理建设与配置资源,在实现工程目标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2.2 三大文化教育工程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为整合提供了保障。早在2006年12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融合整合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12个省、区,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资源整合工作。在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地提出:“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由此可知政府对“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相当重视。
2)工程共性为整合提供了基础。三大文化教育工程都是国家实施的重大工程,虽然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实施,但国家财政部均参与其中,其设备的投入均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的投入占有较大的比例[2]。由此,三大工程在投资方面有实现宏观统筹规划的可能。同时,三者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是农村最基本的群众,在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终端设置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工程之间存在沟通合作的可能。
3)已有的人力资源为整合提供了动力。三大文化教育工程资源整合实施的好坏最终依靠懂技术、懂管理、志愿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各级人才。三大文化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各个工程都建立一支自己的骨干队伍。这些骨干队伍中的人才掌握一定的技术或者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的参与,为各工程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资源整合提供了动力。
3 三大文化教育工程资源整合策略
3.1 信息服务三合一的基础设施整合策略
信息服务三合一的基础设施整合策略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同时为三大文化教育工程提供信息服务。例如可以将远程教育村级站点、村级文化室和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农村综合服务站,为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和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以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这种整合不但使设备得到相对优化的组合,更重要的是相关教学资源和工作人员也得到整合。设在学校的综合站点,站点管理可以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负责,也可以由教师和村级负责人共同负责。信息技术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高,工作效率较高,有利于站点的管理,也有利于村级负责人对技术的交流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重点要协调好学校的教学与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远程培训,协调的因素包括教学时间、负责人员等,要做到既不影响学校教学,又能使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好地受教育。
信息服务三合一的基础设施整合策略不但有效地整合基础设施资源,使综合站点功能多元化,还有效地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同时为教学资源提供了共享的平台。在财力资源方面,由于原来3个站点的运营资金集中到一个信息服务站点上,综合利用这些资金不但能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还能及时升级设备,创造更好的服务环境。
3.2 数字资源纳入总库的共享策略
在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建设大量数字资源,为三大文化教育工程教育教学提供服务,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我国三大文化教育工程都已经建有自己的资源数据库,这些资源数据库的物理位置分布在不同节点上,由相关部门进行对资源的管理。为实现这些数字资源的共享,利用数据库服务器将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资源集中起来,在同一个系统内提供信息服务并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策略中,所有数字资源的建设任务仍属于原部门,只是提供综合平台,实现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数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规划。
这种数字资源共享策略,在不改变三大文化教育工程数字资源物理位置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库服务器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规划,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3.3 多头管理归一的以县为主资源整合策略
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由不同部门牵头建设和推广,从各个工程来看,工程管理、资金的分配等最终的执行主体都是县级,以县为主的资源整合策略就是一个县统管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教育资源,协调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各种教育活动提供最有利的环境。
统筹基础设施资源,就是将各个工程拥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清点,根据一个县的情况合理配置,在县的范围内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协调。由于一个县处于既非宏观又非微观的位置,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所掌握基础设施资源较为明确,各组织部门领导相对容易沟通协调,也易于调控。在这个基础上,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不但具有实践性,还能获得一定的实效。
统筹教学资源,由于同一个县的种植结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等相似,以县为单位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会更有针对性,较能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同时,县级一般都有课件开发的能力,必要的时候能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课件。
统筹人力资源,由于一个县的各乡镇单位相关人才结构较容易掌握,对人才的需求也比较清楚,这有利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主要统筹教学资源开发人员和站点管理员。
统筹财力资源,由于一个县的省市经费都经过县财政,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有利于经费的合理利用。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给广大农村和基层带来大量优秀资源。同时,工程的实施和开展需要多方力量的长期共同支持。本文主要针对三大文化教育工程的资源整合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对工程的应用有所裨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目标将全面实现[D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2438&infoid=35713
[2]吴建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之我见[J].图书与情报,2008(1)
[3]周和平.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和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总结会议暨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http://www.ndcnc.gov.cn/datalib/opensts/2010/2010_02/opensts.2010-02-02.1289686596/view
[4]杨晓宏,贾巍.以县为主的“农远教”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8)
[5]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手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