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现状和策略研究*
2010-02-18王琴陆海钢
王琴 陆海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南京 210044
1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从广义上来讲,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和学活动的学习材料(Content)、学习工具(Tools)和交流工具(Communications)三类资源[1]。本文所讨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学习材料,即经过数字化处理或者经过再加工和制作的、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能够展现相关知识节点内容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和学材料等,是狭义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是教育创新、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教学资源的供需矛盾,减轻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缩小资源禀赋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也是教学资源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资源共享有助于解决分散资源建设方式造成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专业面窄,整体资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升了资源的价值,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优质资源结构。同时,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丰富化、自主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终身学习理念。
2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2]。因此,多种分类共享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资源建设。目前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现状存在以下几种共享机制。
2.1 政府组织,完全共享
影响最大的是“精品课程”。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项目。精品课程指的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3]。据笔者统计,自2003年精品课程评选以来,截至2010年7月,全国已经评审产生388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完全共享。该机制下的共享在几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已经颇具规模,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有研究发现:精品课程的访问率和应用率并不是很高[4];精品课程网站的维护不尽如人意;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没有跟上步伐。这些都对共享效果产生莫大影响。
2.2 学校组织,校内共享
为了促使校内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各高校纷纷建立本校的教学资源中心,为本校师生服务。但是各校教学资源库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相差较大,有些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南京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例,包括学术讲座、名师名课、网络课程、教学案例、数字图书馆等一大批自主版权的优质教学资源,校内免费使用。有些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流于形式,只有大致轮廓而无实质性内容,导致用户使用满意度评价不高、认知度低等共享困难,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5]。
2.3 企业组织,会员共享
教学资源作为一种电子商品也吸引了一些企业的参与,出现一些较好的教学资源网,使用者付费成为会员,通过上传合格课件获取积分,积分可以换取资源下载。这些资源网也与学校合作,由学校统一付费获取资源使用权。如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http://www.cctr.net.cn/,高校公共教学素材资源库http://syncdemo.cctr.net.cn/等。
3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障碍分析
3.1 观念落后
资源共享虽已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但实际行动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主要表现为共享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受自我封闭、本位主义、重藏轻用等传统陈旧思想的束缚,个人、高校都各自为政,片面求大求全,造成低水平重复,对资源共享不积极、不热心[6]。如果观念得不到更新,思想认识上不去,共享工作便会缺少应有的内动力。
3.2 完全共享主体单一
政府组织的完全共享方式是资源共享有效方式,但其后续的管理和维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保持资源的活力。同时此种方式是完全共享的开始,而不是全部,只有更多人参与到这一伟大的工程中,才能创造更多的优质共享资源,才能满足服务社会的目标。
3.3 有偿共享机制不完善
有偿共享资源是完全共享的必要补充。作为一种电子商务的形式,它与较为成熟的淘宝网、当当网相比,从宣传力度、个性化服务、资源满意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还有大量改进工作值得尝试。
4 实现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效共享的策略
4.1 建立基于人性的系统激励制度
宏观上,资源分享与个人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规避的倾向。但是,“留一手”的做法极大地阻碍了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7]。因此要在充分了解人性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激励制度,采用利益分成、职称晋升、福利制度等综合措施,要确保分配制度和分配过程的公正性,消除教师资源共享导致自身利益受损的顾虑。微观上,制定周密资源评价制度,区分优质和劣质资源,多种方式奖励优质资源,激发共享热情。
4.2 建立全方位无偿共享体系
1)政府加大投资,组织更多共享资源。首先,建立由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校内院系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开发共享特色优质资源。教育管理部门制定资源共享的政策,提出资源共建共享规划。学校落实资源共享规划,下发资源开发任务。院系组成开发小组,完成资源。其次,从经费和技术两个主要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共享资源的持续更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学校突破传统,奉献更多共享资源。开放课程(Open Course Ware)运动在国外正蓬勃发展。麻省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提供可以免费使用和重用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描述、课程大纲、日程表、练习、测试、讲稿、录像、仿真和其他资料。这是一个有益启发,我国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全社会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理应回馈社会,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高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共享的意义和作用,无偿资源共享是大学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高校应适时推出自己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以服务社会。
3)突破纸质教材局限,配套无偿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国外教材配套资源网站是一种常态,提供每章教学的适用资源,支持深入探究。而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突破,但还可以有更大作为,一方面教材的编写者在该领域有大量的资源积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大量的课程资源,同时,通过教材出售,获取利润,弥补了共享资源建设付出的成本。丰富的配套资源也能增强人们购买该教材的倾向。
4.3 建立高效的有偿共享资源中心
资源有偿共享应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8]。1)高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学校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主体,企业是资源管理和商业运作的主体,两者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商业化开发和运作,从而产生丰富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教育资源建设的活力。2)全面资源服务。提供快速搜索引擎,方便资源查找;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客户交易记录或上网操作等数据中,挖掘客户资源需求,并把相关资源“推”向客户;提供按单定制,对暂缺资源采用悬赏定制的方式激励会员制作或提供。
[1]韩锡斌,杨娟,程建钢.如何构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J].中国教育网络,2008(10):56-57
[2]周振军,边晓娜,贾永江.教育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机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24-2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603&infoid=24731
[4]路秋丽,孙华,田雨,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4):49-54
[5]郭青春,裴海燕.应用视角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对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53-57
[6]曲盛.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策略[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9):38-41
[7]王言峰,杨忠,李宝宝.从Google的知识管理之道看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10(4):17-18
[8]马费成,裴雷.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效率分析[J].情报科学,2004(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