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盘镜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0-02-18谭加群李建赤徐家宝谢伟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3期
关键词:脊膜摘除术椎板

谭加群,李建赤,徐家宝,谢伟健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桂洲医院骨科,广东佛山 52830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常见疾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后路开放式髓核摘除术,创伤大,影响脊柱后柱稳定性。我院于2004年4月引进山东龙冠公司后路脊柱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系统,对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联合术区注射生物蛋白胶,共治疗84例(90个间隙)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46例,女38例,年龄19~54岁,平均40.4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18个月,均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明显疗效。84例患者均有典型的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牵涉痛,下腰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伴坐骨神经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2例有小腿外侧皮肤麻木,74例有拇趾背伸肌力下降,全部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诊。

1.2 手术方法

手术器械:山东龙冠公司后路脊柱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系统,C形臂X线机。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于脊柱支架上,于病变间隙后正中线旁开0.5~1.0 cm插入导针,直至病变间隙上位椎板的下缘。C形臂X线机确认后以导针为中心,行1.8 cm纵行小切口,沿定位导针序贯插入扩张管,来回刮擦椎板及黄韧带外软组织,安放固定工作通道和内镜,镜下清理工作通道内的软组织和出血点。用刮匙剥离黄韧带在上位椎板下缘的附着点,以枪式咬骨钳咬除上位椎板下缘和黄韧带,显露硬脊膜和神经根及突出的椎间盘,切开后纵韧带和纤维环,髓核钳摘除髓核组织。探查神经根管,如有狭窄,行扩张减压。彻底止血,反复冲洗,吸引干净后置入脑棉片,将术区残留液体拭干,将配制好的医用生物蛋白胶注入术区,镜下见凝胶状透明液体浸润后拔管,切口置胶片引流,缝合后术毕。

1.3 术后处理及锻炼

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抗感染治疗3 d,24 h后拔胶片引流条,术后第2天开始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锻炼,2周后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1个月后恢复正常行走,带腰围辅助活动3个月。

1.4 疗效评估

按改良MacNab评定标准[1]分为①优:直腿抬高>70°,下肢感觉、运动、肌力正常,腰腿痛消失。②良:直腿抬高较术前增加30°,但<70°,下肢肌力Ⅳ级,偶有轻微腰腿痛,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③可直腿抬高较术前增加15°,但<70°,下肢肌力Ⅲ级,腰腿痛较术前减轻,偶尔使用止痛药。④差:手术前后无变化,甚至加重,需使用止痛药。

2 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平均住院10.4 d,84例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46例,良34例,可3例,1例3个月后症状复发,行开放手术后痊愈。优良率达95.2%,术中术后未见神经根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后路脊柱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优点

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椎间盘摘除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它在传统后路手术的原理上融入现代的微创理念和先进的内镜技术,追求对脊柱后柱的微小创伤,对椎管内结构的最小侵袭。通过其先进的摄录系统可将操作术野放大至64倍,借助微型摄像头和冷光源系统,伸入到手术部位附件,将手术野清晰地显示于监视器上[2],获得近似于直视下在放大的物体上操作的效果,并可多方位地调节手术的角度、部位和方向,达到最大范围、最佳效果的显露,更加准确地辨认和保护术野内的神经根、硬脊膜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高质量、精细地完成椎板开窗,病变髓核的摘除,神经根周围粘连的松解,侧隐窝和神经根管的扩大,细小血管和出血点的止血,实现整体的生物性微创概念,而非一个单纯的小切口手术。

3.2 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

定位准确与否是手术成功的基础,体表定位取两侧髂嵴连线平腰4~5椎间隙,髂后上棘连线平腰5~骶1椎间隙,注意不受变异和移行椎椎间隙影响。然后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导针位置和所需手术的椎间隙。进入椎管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成功的关键。对椎板间隙不窄的患者选择椎板下方入路,因黄韧带在椎板下缘附着处最薄弱,便于枪式咬骨钳咬除黄韧带进入椎管。若遇椎板间隙变窄,如小关节突增生内聚,关节囊肥厚,掩盖遮挡黄韧带者,采用椎板下缘关节突内侧入路,因椎管内以神经根的外上(“肩”部)最安全,在此处可用刮匙刮擦或用尖刀纵行切开黄韧带进入椎管[3]。手术过程中要牢记以“神经根为中心”,神经根显露不清不盲目进行下一步骤操作,彻底解除肥厚的黄韧带、增生的小关节突以及向后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后方、侧方、前方三方面的压迫。探查神经根管如有狭窄,应将神经根外下后方骨纤维组织咬除1.0~1.5 cm形成槽状开窗口。尤其注意将神经根进入侧隐窝(神经根管)入口处前方隆起的纤维环残面咬除,彻底解除其压迫,使神经根舒展松动,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显著提高[4]。

3.3 医用生物蛋白胶的应用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主要有:①硬脊膜损伤的处理: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开展初期,硬脊膜损伤有一定发生率,在放大的图像上损伤硬脊膜裂口一般较小,用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复合物修复硬脊膜损伤效果很好[5]。本组9例硬脊膜损伤,在硬膜表面涂洒一层生物蛋白胶,其上再盖以明胶海绵,严密缝合切口各层,术后经胶片引流外敷料上无明显脑脊液渗出,修复效果肯定。②止血和预防硬膜外粘连[6]:医用生物蛋白胶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和Ⅻ因子)、凝血酶、氯化钙等,当上述物质混合后,即产生类似凝血过程的最后阶段,可迅速止血。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和钙离子的激活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原作用于创面,形成一层乳白色凝胶,有效制止组织创面渗血和小静脉出血,血肿减少,硬膜外机化纤维粘连的机会随之减少,从而降低医源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确保远期疗效。

椎间盘镜手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好,实现了术式和材料的优势互补,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微创方法之一。

[1]Gordon F,Bruce I,Sele MB,et al.A 10-year follow-up of the outcome of lumbar microdsicectomy[J].Spine,1998,23(10):1168-1171.

[2]彭昊,刘世清,陶海鹰,等.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7):498-500.

[3]张朝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5.

[4]谢大志,陈开林,李佛保,等.中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6):367-369.

[5]辛杰,田鲁峰,李忠.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复合物修复硬脊膜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5):1031.

[6]戎利民,蔡道章.纤维蛋白凝胶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0):13-14.

猜你喜欢

脊膜摘除术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人枕下区肌硬膜桥及其连接形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