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探析

2010-02-18王继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3期
关键词:卫校护理学实验课

王继红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河南平顶山 467041)

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探析

王继红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河南平顶山 467041)

护理学基础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要紧扣中职卫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出中、初级技能性和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现在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基础理论较扎实,但实践能力较薄弱的现象,在教学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因而,提高青年教师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能力是保证培养优秀合格的初、中级护理人才的重要前提。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职卫校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近几年中职学校迅猛扩招,在校生每年成倍增加,造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经岗前培训,就直接从学生角色转变到教师角色。另外,大学和中职的培养目标又不一样,青年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时,实践课的学时所占总学时的比重较少,且实践课的学习目标重在强调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中职学生培养的目标重在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临床一线的实际需要。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往往在理论课教学方面冲锋在一线,对实践课的教学则退避三舍。

笔者长期以来从事一线教学与护理实践,对青年教师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做了客观真实的调查。

1 青年教师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1 师范性教育的缺失

我校聘任的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基本都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她们虽然初步掌握了作为一名护理学基础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教育理论的学习,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在实习期间也都是在医院从事护理实践,没有任何护理教学经验,更不了解护理教学的科学性和科研工作。

1.2 对自身角色认识不足

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就匆匆走上讲台,还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教师的心理状态。五年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职业生涯开始之初,许多人常常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学生角色之中,以学生角色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规范来要求自己、对待工作,以学生角色的习惯方式来待人接物,来观察和分析事物。一些人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不踏实的浮躁作风和不稳定的情绪情感,眼高手低,一阵子想干这项工作,一阵子又想干那项工作,不能深入了解工作性质。

1.3 对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认识不足

由于高校扩招、高中扩招,导致中职卫校学生的思想、文化等基本素质明显下降。学生尚未成年,正处于多幻想,少理性,叛逆性强,意志脆弱的少年青春期阶段。加上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和考试压力,总体上不爱学习、寻求刺激、谈恋爱、违反纪律、病事假多,穿着打扮过于成熟。教师与学生沟通起来有困难,甚至出现个别教师和学生产生矛盾的现象。青年教师对中职学生的来源以及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他们认为,中职学生没有上进心,混文凭,文化素质低。青年教师很少和学生相处交流,对于学生的种种“没素质”的表现,不能给予恰当的批评与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师生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

1.4 缺乏实践课教学的技巧和方法

1.4.1 对实验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青年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岗前培训直接走上讲台,对实验室使用和物品管理制度没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从2000年起,我校招生人数逐年扩大,目前在校人数已达6 000人,而一线教师人数却没有相应增加,实验员数量极度缺乏。对于实践课教学的组织,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共同准备,要花费相当于理论课教学两倍的精力和时间。在实验课教学中,青年教师经常出现以下情况:未提前通知实验员,就匆忙上实验课,致使实验物品未做准备;或若干班级同时使用实验室,物品分配不足,实验课教师不够分配,无法进行一对一的教室示教;60多人的班级只有教师一人进行示教,课堂组织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佳;课后物品不按制度要求定时归还、定点摆放,给实验物品的管理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4.2 对实践课教学目的和任务缺乏清晰深刻的认识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学生对技能的培养原则上是以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中职卫校的学生多是初中毕业,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对技能的把握就需要老师给予更加详细耐心的讲解,才能全面掌握基本的技能操作。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积极参与到实验课中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使原本理论基础就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而青年教师也可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辩证统一。对实践课在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形成一个理念,基本上是泛泛地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充分发挥实验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1.4.3 缺乏实践课教学的技巧和方法 实践课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准备、组织、示教和辅导。青年教师往往是没有充分备好以上环节,没有准确评估中职《护理学基础》教材内容以及掌握学生特点,只是示教,学生练习,简单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实践课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如在进行血压测量技术操作时,示教后,学生练习时往往出现缠袖带的位置不正确,摸不到肱动脉,听不到收缩压搏动音等问题,究其原因发现青年教师在给学生演示血压测量技术过程中没有对袖带的位置、肱动脉的定位以及收缩压的判定标准等要点做特别强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估计过高,缺乏实践课教学方法。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师范性教育理论的培训

学校应建立青年教师的师范性教育的培训制度,让青年教师接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选择特定时间专业学习或者教学与培训并行、间隔进行。培训时间为半年或一年。建立青年教师试讲制度,通过试讲可以使其将教育教学理论直接应用于教学实际,接受高年资教师的指导,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高。

2.2 转换角色

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换,必然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一系列过程。大学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不一定涉及特定岗位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重视岗前培训这个重要环节,组织刚报到的教师的岗前培训,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查分析,熟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通过岗前培训加强角色认知,培养人际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作好上岗前的各项准备,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

2.3 掌握中职卫校学生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作用

虽然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是事实,但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中专阶段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77.4%的学生都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有83.6%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不满意或很糟糕,纠其原因是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因此,青年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未成年,“素质低”,无法沟通,就和学生保持距离,或是因主客观原因不能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有亲有疏。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引导时注意灵活性,发挥自身年龄优势与学生多沟通交流,亦师亦友。中职学习期间,正是学生走向成社会人的关键和转折时期。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师,学识渊博,人格魅力突显,往往是学生模仿与崇拜的对象,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指明人生方向,是教师职责所在。

2.4 掌握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特点,达到中职卫校培养目标要求

青年教师要上好实验课教学,就必须首先熟悉实验室的工作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熟悉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验课项目的数量、实验课程的比例以及应如何安排。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总学时为180学时,其中实践课的学时为100学时,在实践课中要完成47个护理基本操作项目。理论教学要求教师从“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讲解,实践课教学要求教师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能达到熟练掌握、学会两个层次,理解二者的区别,才能很好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的有关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而在实践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能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实践课强调实际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注重效果,讲究实用,是培养中、初级技能性和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和保证。

2.4.1 认识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实验室管理意识 青年教师在校学习期间一般都是直接接受本学科老师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少参与实验物品的管理,对于实验课的准备和开展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应该首先从实验物品的管理,在实验人员和老教师的指导下,尽快熟悉每一种实验设备、物品和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使用方法等内容。熟悉实验物品的摆放、设备的使用和常规实验课项目所需物品的数量、安排、交接和注意事项。青年教师应明确实验室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实践课教学质量。

2.4.2 掌握中职实践教学特点,精心备课,勤于实践 青年教师在大学期间一般都是被动的接受课程,一下子由被动转为主动,往往对如何教好课心中没有一套清晰的程序。中职护理专业中护理学基础课程在实验课的编排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强调操作步骤的顺序性,细节要求比较严格,而青年教师在本科学习以及研究生学习期间,强调的是原则,这就出现了青年教师对基础操作的不适应。尽快熟悉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细节,适应学生需求,是青年教师做好实践课教学应解决的首要问题。青年教师应在每次实践课教学前2~3 d进行实践操作的练习及准备,接受老教师的指导,找出不足,扬长避短,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增强,操作的规范性得到强化。同时还应向老教师学习实践课的课堂设计,如怎样介绍实验项目所需的物品,如何引导、提问,操作步骤如何突显,让学生易于接受,如鼻饲法操作项目,需要的物品品种繁多,操作步骤复杂,青年教师就可以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将操作步骤编成顺口溜:“一卧、二铺、三清孔,四量、五润、六插管,七查、八固、九温、十喂。”既充实了自我,也便于学生掌握。青年教师精心备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从老教师的身上学习中职护理常用技术操作的规范流程,并且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并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的好方法,以突显实践教学在学生临床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

总之,作为护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护理学基础,在教学中要紧扣中职卫校的培养目标,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出中、初级技能性和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必须要有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操作能力娴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搞好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培养优秀合格的初、中级护理人才的重要前提。

[1]穆实.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127-128.

[2]张春和.如何培养青年教师讲授中医临床课的能力[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5):59-61.

[3]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5-366.

[4]张珊,宋永慧,邓婷婷.“双证”制要求下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18.

[5]彭玉高.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6):11-12.

[6]田廷科.中职卫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3):28-29.

[7]桂玉玲.《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124-125.

[8]苏晗.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05.

G642

C

1673-7210(2010)08(b)-122-03

2010-06-21)

猜你喜欢

卫校护理学实验课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结合医学应用探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以程序教学法为主线实施中等卫校化学教学改革
卫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