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药剂知识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2010-02-18张海港李晓辉
刘 雅,张海港,唐 渊,贾 乙,李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执业医师是医疗机构的主系列人员,担负着临床诊疗、专业带教等多方面的任务,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所在单位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高低[1]。在我国长期医、药分离的教育体制下,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药理学外,并未开设其他药学类课程,如药剂学等,导致执业医师对于临床常用药物的制剂知识、对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之间的区别普遍缺乏了解,难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准确选用合适的药物制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生物医药科技的进步,临床药物的品种和新型制剂不断出现,这个问题越发突出,成为影响药物治疗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需求,保证临床用药疗效,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在医疗机构执业医师中开展药剂学知识培训非常必要。
1 培训对象特点分析
在当前医院人才结构中,高学历执业医师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一般毕业于医学高校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尽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普遍缺乏药剂学知识[3]。此外,各单位对医师进行执业培训时,受训对象最迫切学习的往往是具体的诊治技能,如读片、介入、手术技术等。即使是学习用药知识,也仅仅是关注于药物的选择,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制剂学知识的重要性。因此,要着力引导临床医师们充分认识到药物剂型不仅仅只是药物的不同外观形式,而且具有代谢、作用时间、作用部位以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认识到合理用药,包括合理选用不同的药物制剂,是每一位执业医师的立身之本,从而脚踏实地投入到药剂知识学习中,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和提高迈出坚实的一步。
2 培训内容选择
医院执业医师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工作,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他们对药剂学知识的需求情况不同于在校学生,同时由于岗位性质,缺少充足系统的学习时间,因此应从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精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2.1 基础药剂知识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4],涉及几十种制剂类型,内容繁多而具体,难以在短时间内记忆清楚。为此,针对培训对象的岗位需求,重点讲授临床常用剂型的基本情况、主要辅料、剂型对药物吸收、代谢和药效的影响、适应证等;而对一些制剂理论、理化性质、制备过程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则可略过。通过制剂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医师们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作用性质,选用恰当的制剂。
2.2 药物剂型新进展
随着近年来制剂新技术及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现代药剂学已经成为集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新机械、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剂型层出不穷[5]。另一方面,临床上制剂选择不合理的现象有增无减,如随意选择剂型、剂量不当、用法不合理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一些药物由于剂型的改变或者采用了更先进的缓释剂,传统的用药剂量可能不再适用,如果医师不了解这些情况,仍然按以往剂量开药,就有可能造成剂量过大。还有,一些以往可以合并使用的药物,由于添加了新的辅料,虽然名称相同或相似,但已不再适于合并使用。近年来多种速效、缓释、控释制剂不断涌现,在方便用药选择、提高疗效和依从性的同时,它们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也日趋复杂[6]。多数执业医师的新药知识都来源于药品说明书或宣传手册,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因此,培训教师必须及时通过文献、网络了解药物制剂发展新动态,吸收较成熟、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3 培训方法
执业医师熟悉专科疾病,在长期的执业过程中对本专业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应用方法等已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能力较强。但他们事务较多,对治疗本专业以外疾病的药物了解、应用偏少。针对以上特点,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 结合临床进行导课
只有把授课对象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之中,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才能构建以学员为主体的、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导课是把教学过程引向深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行为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8]。一个好的导课可以激发受众的兴趣,把培训对象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如果导课不当则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设计适合对象的导课方式,常有画龙点睛之妙,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医师对亲身经历的一些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典型案例往往具有深刻的体会。在培训教学中,以典型临床实例进行导课,就很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使他们迅速意识到药剂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2 灵活使用典型例证
简单的例子往往可化抽象为具体,举一反三,将抽象、生涩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9]。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剂型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其原因可以加深印象,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膜控型缓控释片的缓释机制决定了药片不能掰开服用。在讲到靶向制剂时,以阿昔洛韦免疫脂质体为例,分析其制剂组成、靶向原理,医师们很容易接受。在常规固体制剂的讲授中,可以列举临床常用的片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等的具体品种;在讲述口服片剂时,可以普通片、包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分散片、缓控释片和多层片等为例。通过对比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的疗效、使用方法、适应证的差异,分析其原理,引导培训对象将对药物制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3 针对对象精选内容
药剂学知识繁多而零散,易听懂,难掌握。针对执业医师讲授药剂知识,既要讲分析原理,更需要授课前摸清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例如,针对心内科医师,要尽量多举些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的例子;对皮肤科医师,就要多举些外用制剂的例子,他们对一些外用制剂的赋形剂、附加剂和制剂特点会更感兴趣;对呼吸科医师,就要多介绍一些抗生素的缓释、控释制剂的知识;而对肿瘤科医师,一些化疗药物靶向制剂的靶向原理、适应证、用药注意事项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总之,对于在职执业医师的培训,授课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临床上不同剂型药物的药效、合理剂量及适应人群的比较上,并针对授课对象讲授他们感兴趣、迫切需要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4 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不受人数的限制,少则几人、十几人,多者可达数百人,无特殊设备要求,有利于教师自由发挥,充分展示知识面、综合能力和语言感染力;讲座的内容不受讲义或教科书的限制,有利于突出重点,非常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对象[10]。所以,讲座是针对执业医师开展药剂知识培训中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在讲座内容的选择上,应本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特征,贴近临床、贴近医生的原则,选择他们关心的临床用药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指导他们更合理地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而我们的授课对象对这方面已有许多体会,有的甚至有深刻的教训,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利用好这种资源。因此,在讲座中经常穿插提问,与学生一起互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印象。
3.5 编制发放制剂知识手册
鉴于临床医师工作繁忙,难以集中;同时分属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和医院药学部人员一起搜集了一些临床常见药物制剂及新制剂资料,针对其制剂处方、药代特性、药效性质,以及与相近制剂的异同进行分析,提出临床使用建议,整理成册,发放给参训人员,很受他们的欢迎。
4 效果分析
通过对本校附属医院的执业医师开展药剂知识培训,显著提高了他们的临床用药能力,使他们对临床治疗药物,尤其是不同的药物制剂的适用原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经课后测验和问卷调查,95.8%的参训对象对培训效果感到非常满意,基本掌握了常用剂型的作用特点、疗效差异和适应证,普遍反映有较大收获,对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和制剂很有帮助。
[1]初奎臣.论医院服务中的失信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4):25-26.
[2]陈建明,邓莉,丁雪鹰,等.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教学[J].药学教育,2008,24(6):31-32.
[3]王晓娥.浅谈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5(11):87-88.
[4]高健.高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092-1093.
[5]韩飞,郭慧玲,赵志冬.创新药物制剂的发展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1):98-100.
[6]白璐.浅谈医院临床药学服务[J].中华当代医学,2006,4(2):116-118.
[7]刘欣.关于课堂导入设计的探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2(6):83-86.
[8]朱盛华,黄尚雄.药学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课程设计[J].药学教育,2005,21(4):11-12,15.
[9]罗跃娥.药理学启发式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5):48-49.
[10]邓宏军,何振华.临床教师如何备课、撰写教案和讲稿[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5):59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