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输血监管,确保用血安全

2010-02-18邹志强徐学娟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血库血液制品全血

邹志强,徐学娟

(汕头市中心血站,广东汕头 515064)

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输血还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对某些危重疾病患者有起死回生之效,又可能产生严重副作用,甚至带来严重后果,如输血可能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传染病,误输异型血可能导致危及患者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等。随着我国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合理、节约、安全用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我国将血液管理工作提高到了依法治血、依法管血的高度,先后颁发了《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下称《规范》)等法律法规。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在临床输血的实际工作中,各级医院均普遍存在不合理输血。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宣传和监管,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确保用血安全。

1 加强领导对临床输血工作的重视

按照《规范》的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立输血科(血库),并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但是多数医院由于领导对临床输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不够重视,有些医院未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即使成立了组织,也是管理不到位,有组织无活动;输血科(血库)长期投入不足,人员主要为检验师和护士,学历、职称偏低,临床医师或临床专业毕业生较少,缺乏高学历输血医学人才。由于人员素质较低,功能只局限在配血、发血上,极少对临床输血在治疗上提供专业意见和进行指导,更谈不上制约临床不合理用血的措施。

2 血液和血液制品不合理输注

各级医院均普遍存在血液和血液制品不合理输注的情况,以悬浮红细胞(RBC)与异体血浆搭配输注来代替全血输注,其中血浆不合理应用的比例最高。

2.1 RBC与异体血浆搭配输血代替全血输注

刘利明等[1]调查我市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发现,RBC输血率高达99%,混合输注的RBC输血率为35.2%,单独输注的RBC输血率仅为64.8%,未能达到卫生部规定的三甲医院成分输血率>70%,RBC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占55.5%,为提高成分输血率,临床以悬浮RBC与异体血浆搭配输血来代替全血输注是不合理的,其危害性远大于用全血输注。

2.2 血液和血液制品不合理输注

叶萍等[2]报道大连地区4 559次临床输血调研,结果表明,所有血液成分中合理用血2 315次,不合理用血2 244次,三甲医院不合理输血占46.4%,二甲医院不合理输血占54.0%,仅4次输用全血。然而各级医院均普遍存在血液和血液制品不合理输注的情况,其中血浆不合理应用的比例最高,主要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血浆蛋白,真正符合输血浆指征的患者却无足量输注。输血指征过宽也是常见问题,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医师未受过合理用血知识培训,未按照《规范》中规定的输血指征输血,缺乏输血的风险意识。

2.3 创伤患者RBC不合理输注

研究报道,751例创伤患者接受RBC输注,不合理输注占45.45%,在急救输血中,RBC不合理输注占40.70%,而术中输血和术后输血中有54.93%和60.60%的RBC输注不合理[3]。

3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进一步规范临床医疗用血

合理用血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家医院医疗质量和输血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合理输血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输血风险,有效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坚持合理用血符合《献血法》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订临床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临床输血适应证是科学、合理用血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效果的有效措施。按照《规范》第三条规定“临床医师和输血技术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各地普遍存在,除医院管理与监督不力外,主要还是临床医师没有能够掌握好输血的适应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临床医师对输血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不知道输血的具体指标和标准。另一方面就是上级领导和熟人需要的人情血、当患者病情危重时认为输血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安慰血,有些医师还存在输血和血浆可以增强抵抗力、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康复等的营养血和手术备用的保险血的现象较普遍存在。弓自玉[4]报道医师是确定临床输血的主体,对临床规范、合理用血起着决定性作用,医院临床用血水平高低与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的认识、对输血反应的处理水平有密切联系,应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培训。因此,推广合理用血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懂得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一部分,及时掌握最新的输血技术,做到合理用血,需要临床医务人员时刻牢记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存在的风险性。只有当输血的益处大于所冒风险时才进行输血。

总之,加强对医院管理层和输血专业人员的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输血风险意识培训,及时更新输血观念和知识、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和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相关规范是确保输血质量的重要措施,使医院管理层认识到输血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输血科(血库)软、硬件的投入。输血科(血库)人员不断强化输血安全和输血责任意识,负责审核患者是否需要输血,对如何输血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对各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同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各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安全输血的培训和评估机制,对今后更加科学、合理输血,提高输血疗效,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刘利明,陈蓉.成分输血不合理现象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86-487.

[2]叶萍,席惠君,李宁,等.大连地区临床用血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133.

[3]王良华,熊文,周丹,等.766例创伤外科临床输血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484.

[4]弓自玉.输血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3):151.

[5]付晓红.临床医生如何快速合理应用成分输血[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31-132.

[6]史佩敏.基层医院供血库的安全输血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9):122-123.

[7]任文林,张美萍.输血纠纷的防范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28-129.

猜你喜欢

血库血液制品全血
血液制品行业前景不改业务扩张与研发实力成为企业长期发展关键
对脐血库“双重身份”的法律探析*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运血车血库气流组织与温度分布的仿真分析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前移血库规划与未来发展探讨
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