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专生上网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0-02-18夏莹
夏莹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1 调查目的及方法
随着网络与生活的贴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直接,学生因此而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小学教师,由于专科层次学校生源质量较本科院校差别巨大,学生个人修养、文化素养都决定必须加强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指导,以教给学生科学使用网络,推进其全面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在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取调查班级30个,学生500人。主要了解学生上网比例、对网络的认识、上网的心态、上网活动的主要内容、消费等,共设问题26道,收集数据近千条。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多数学生接触网络,部分学生最早接触网络始于小学
在回答是否上网的问题时,有62.5%的学生偶尔去,33%的学生经常去,从没去过的仅占4.5%,学生多利用休闲时间进入网吧。多数学生在初中接触网络,有部分学生小学即开始接触网络,但多数是家庭中拥有电脑的。进入专科学校后,随年级的提高,学习强度不大,闲暇时间增多,学生上网时间和频率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学生中有95%是16~23岁的女性,独自在外生活,心理上孤独、寂寞;青春期学生好奇,喜欢刺激,易冲动,乐于与异性交往。生活无目的、无聊的心态易形成学生的心理困惑,促使学生走向网吧,以此缓解心理矛盾。
2.2 上网内容多为消遣
在调查中发现,游戏+聊天+娱乐=学生上网的全部内容。由于学生上网的自制力差,网络的消极作用极易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或沉迷于游戏与在无意义的闲聊中学会各种各样的骂人话,或学会了无故旷课、夜不归宿,有的学生甚至无意或有意光顾“黄色”网站。
2.3 结交“网友”是学生网络聊天的主要目的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进入聊天室大多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异性朋友,结交“网友”。有50%的学生与“网友”见过面,但见面后仍能友好相处的似乎很少。上网聊天时有一半的学生留下真实地址,这也反映出学生幼稚心理。他们总是渴望能像文艺作品中描述的一样,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真心爱人,事实却总不尽如人意,因约会网友受到伤害的大有人在,更有极少数人为“网友”离家出走。
2.4 网络低廉的价格使学生可以接受
在调查用于网络消费的水平时,发现多数学生每次上网约在1~3小时,每小时消费1元。这种消费水平学生一般可以接受,多数学生是从生活费中省下的,而家长在供给生活费用时,很少有把上网费用考虑在内的。但随着手机可以上网,使学生网络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上课期间利用手机偷偷上网的大有人在,影响了学业。
2.5 多数学生对网络有客观的认识
多数学生认为通过上网,可以增长知识,可以查寻资料,可以练习打字的速度、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可以放松心情,只要自己掌握有度,网络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他们认识到,上网会分散精力,耽误学习,会结交不良朋友,不仅浪费金钱,也浪费精力,不能过分痴迷于上网而放任自由。可见,学生对网络的影响有较清楚的认识。
2.6 网络语言的流行,影响了普通话的使用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使用网络语言,作文中不时出现网络语言,影响了普通话的使用。有个别学生日常讲话故意使用网络语言,以此显酷,显示个性,并将此方式作为流行趋势。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审美判断的薄弱,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打字速度很快,但错别字多,由于不爱写字,汉字书写差且不规范。有部分学生不认同在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
2.7 多数学生认为生活离不开网络
多数学生认为现代生活离不开网络。学生们在网上购物,与朋友、家长联系多用电子邮件,95%的学生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在校期间,学生们不爱看报纸和阅读书籍,信息来源90%以上源自网络;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很多学生把网络作为反映问题的主渠道,事实上,学校的主网站和“百度贴吧”一直是学生反映意见和问题的主阵地。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意见直白地写到网上,极个别的甚至在网上漫骂或诽谤攻击老师,每年都会发生3~5起这样的事件。
3 几点对策
3.1 丰富网络知识,提高科技意识和水平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现有9400万网民,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到16.4%,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万人。丰富学生网络知识,让学生了解真正的网络,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是做好引导工作的首要前提。学校可以利用电脑课堂教给学生更多的网络知识,可设置新项目,开展课件制作比赛,让学生开发网络的功能,将学生上网的兴趣转移到积极的开发利用上来。长远看这也是教师职业必备的一项专业知识技能。
3.2 提高文明素质,自觉抵御“网络垃圾”
“网络垃圾”泛指对特定社会的人群和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及侵犯特定社会群体文化意识形态的信息。通过课堂教育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及自身文明素质,提高明辨是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认清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科学处理网络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3.3 大力加强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两种误区,一是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二是将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制知识教学。通过聘请法制辅导员、开设校园法厅、建立法制基地、开展有声有色的教育活动等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知法守法的水平。同时,加大防护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大打击网上传播色情、暴力信息活动的力度。
3.4 提高学生健康维护意识
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教师应教给学生必要的保健知识:严格控制上网时间,每天上网时间在1~2小时为宜;使用电脑时,学会停下来休息一会,伸展四肢,放松肌肉;由于市场上“网吧”的空间狭窄,空气污浊,因此上网期间应当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切勿在网吧包宿,以免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大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学生畅通宣泄渠道,减少学生心理压力和困惑。
3.5 大力加强网络德育建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德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其多元化的信息内容对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德育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国际竞争意识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学校的网络德育开发实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组织网络班会、网络课程、网络设计、网上热点问题讨论、网络咨询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网络的积极作用被充分挖掘,学生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左右网络,掌握了上网的主动性。必须做好学校的网络系统开发,用科学、正确、文明、健康的内容抢占网络阵地。
3.6 培养网络阅读意识
网络提供了巨大的信息库,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纸介图书,进入网络书籍时代。网络阅读使人们花极少的钱,收集最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读书的意识,养成读书好习惯:如开展经典诵读,聘请知名教授解析名著,传授新思想;通过布置科研论文、安排科研课题,组织调查研究,让学生学会查找有益的图书阅读;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本身,要培养自身的网络阅读意识,填充自身头脑的同时更加了解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3.7 家校共管走进学生的网络世界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高家长、教师的网络素质,使他们认识并学会使用网络,转变其观念,改善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督和指导力度。家校间要经常沟通,发现孩子有泡网吧现象时,不要采取粗暴压制的方法,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网络的时代,只有加大引导教育力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驾驭这条科学的航船,驶向人生成功的彼岸。
[1]王琼波.大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调查[J].调查研究,2009(9)
[2]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