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规环境教育之基本内容探讨

2010-02-17祝真旭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1期
关键词:公众环境教育

祝真旭王 民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2.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 100029)

非正规环境教育之基本内容探讨

祝真旭1,2王 民1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2.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 100029)

环境教育对于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促进环保公众参与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非正规环境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简要探讨了非正规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等特点,进而归纳出实施非正规环境教育的9种主要途径,包括:制定实施环境教育规划、举办各类环保论坛、会议、开展环境主题展览、环境竞赛活动、环境主题节日纪念活动、环保教育培训、专题性环境教育活动、制作环境视频作品、编写环境教育教材等。文章阐述了非正规环境教育的灵活性、多面性及复杂性,认为政府、企业、NGO、新闻媒体、学校、社区、家庭乃至各类教育场所等社会单元都是非正规环境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最后,文章指出在当前的国情下应该大力加强非正规环境教育的实践,促进全民环境教育立体体系的形成。

环境教育;非正规环境教育;公众参与

伴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国际环境教育理论在研究及实践领域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通常认为,环境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过程,既包括环境保护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价值澄清”、“态度形成”、“行为实践”的过程,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保护环境的行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

从实践途径上划分,环境教育可分为正规环境教育和非正规环境教育两大类,正规环境教育主要指学校里开展的环境教育,即把环境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中学和小学的教育体系,通过在相关学科教学、活动课或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价值观、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这方面的内容,国内外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及实践。事实上,正规环境教育的重点通常在于知识与理解维度,从教育对象上说,正规环境教育面向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而在对普通公众的宣传上不足,从教育模式来看,正规环境教育更多强调“关于环境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由于课程设置、教育场所、教学目标等因素的限制,在系统提高公众尤其青少年的环境素养方面存在局限。为此,有必要大力加强开展环境教育的另一种实践途径——非正规环境教育,通过广泛利用或开发社会资源,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和社会职业层次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兴趣和动机,在更广意义的范畴下强化环境教育的成效。

1 非正规环境教育的界定及主要特点

关于非正规教育,目前国际上还未形成统一、准确、全面和系统的定义,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之外,针对特定学习对象的有组织、有目的、有学习目标的教育活动[1]。为此,可以认为非正规环境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体系以外,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所开展的有组织、系统的环境教育活动。非正规环境教育没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目标,通常是指在生活、生产劳动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影响下,个人或群体从日常经验和生活环境——家庭、工作、娱乐、消费中,从家人和朋友的榜样和态度中,从旅游、读报、看书、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中,获取环境知识、思想、技能、信息,并形成积极环境伦理道德的过程。非正规环境教育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环境继续教育,包括时间维度中的终身环境教育,空间维度中政府、企业、NGO、家庭、社区、新闻媒体、各类环境教育场所开展的社会环境教育,以及形式纬度中的各类环境教育培训、媒体宣传、会议、展览、讲座等。

非正规环境教育是对正规环境教育的整合、补充和延续[2]41,它是非学历教育,通常并不具备严格的制度化和标准化特点,但仍然是有组织的、系统性的活动,每个非正规环境教育的计划或方案一般来说是各自独立的,通常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并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的特定环境需求提供服务,具有实用性和直接性;同时,非正规环境教育并不是完全常态化的,它在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学习者视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而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非正规教育与个人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决定着正规教育是否能顺利开展和发展,和与正规的环境教育相比,非正规环境教育整体上不分性别、年龄、不论教育经历,其教育对象为全体公众,目标是全面、整体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其实践途径也丰富多样,更加强调“通过环境的教育”,借助于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方式,允许、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对学习过程负责,遵循双向交流的教育原则。

2 开展非正规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

非正规环境教育的计划、组织和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选取了其中9种类型做简单介绍:

2.1 制定实施环境教育规划

政府部门出台的环境教育计划、规划可以在社会上有效发展非正规环境教育,促进社会各界对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参与。例如1996年原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宣部联合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对社会各界参与实施正规及非正规环境教育的目标、任务、具体行动等给予了明确指引;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强调环境教育要注重本地化和实际可操作性,注重从人们能见可感的事物起步,这些建议不仅体现在正规环境教育的范畴,为社会层面推动非正规环境教育也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2.2 各类环保论坛、会议

各类环境论坛、会议是开展非正规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安排具体的主题,邀请各方专家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并通过会议的新闻报道有效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如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形成了人类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并将环境教育列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环保部门召开的跨越式发展国际环境论坛、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绿色中国论坛等,都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发挥了教育公众的一般性功能。

2.3 环境主题展览

举办不同形式及内容的环境主题展览,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制作海报、环境讲解、参与体验等形式,可以使公众通过图文并茂的展览方式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如环保部门曾举办的“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展览、“我眼中的可再生世界-西部三省农民摄影展”、“世界环境写真展”以及反映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等活动,都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传达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控制等主题,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了解。

2.4 环境竞赛活动

社会各界所热衷举办的青少年环境教育系列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参与环境问题的兴趣,增强了青少年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如环保部宣教中心近年来举办了“做节能减排明星,夺绿色奥运金牌”全国青少年环境保护系列比赛、全国大中小学生公益广告设计比赛、“ITT”杯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全国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等系列活动。青少年共同组成竞赛小组,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等形式彼此分享经验,形成了对环境问题的独特理解,培养起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

2.5 环境主题节日纪念活动

每年的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期间,社会各界通常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如召开环保主题文艺晚会、论坛、表彰等,这些做法在特定时期内,突显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有效提高各级政府及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6 环保教育培训

环保教育培训包括环保领导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环保社会化培训及针对学校教师的环境知识培训。其中,针对领导干部的环保知识培训尤为重要,环保干部是各地环境管理的责任人,他们的环境意识及施政理念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可以有效传播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环境管理效率,环保部开展的地市级环保局长培训、环境监测站长培训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样,对于专职教师进行环境知识培训也可看作非正规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培训交流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并能够利用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环境调查和行动。

2.7 专题性环境教育项目

专题性环境教育项目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并持续开展的公众环境教育活动,如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绿色社区项目,通过组织社区环境教育大课堂,培训社区环保骨干,召开居民环境议事会,组织社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开展垃圾分类、节能生活、绿色生活选购、青少年环保社会实践等公众乐于参与环保活动,并通过社区试点、媒体宣传、政策影响的方式,加以实施和推广,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居民并转化成自觉的行动;

2.8 制作环境视频作品

各类环境记录片、专题片、电影、公益广告等是开展非正规环境教育的重要方式,它们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可以有效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9 编写环境教育教材

各类环境教育教材是开展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有效载体,教材中诸多丰满的案例可使读者实现与周围生活的链接,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有机结合。环境教育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综合性环境教材,环境教育乡土教材,专题性环境教材,这些教材都超越了正规环境教育的范畴,为推动公众教育、社区教育、特殊群体教育等非正规教育提供了帮助。

3 非正规环境教育的实施主体及其作用

推动非正规环境教育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行动,政府、企业、NGO、新闻媒体、学校、社区、家庭乃至各个科技馆、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都可以成为非正规环境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3.1 政府对环境教育的主导作用

由于拥有行政权力和大量公共资源,政府在环境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立法、干部培训并辅助以经济手段,可以有效推动、引导、规范环境教育工作的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环境教育有关的政策,可以为各级正式或非正式的环境教育活动提供指南。

从立法角度推动社会环境教育,是政府保障环境教育实施的另一项重要举措,从世界范围看,以环境教育立法的形式,规范和保障环境教育的主体地位、实现公众参与制度、保障公民环境权等做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为促进环保公众参与,建全环境教育的社会化机制,我国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环境教育法,保障环境教育的落实,构建面向大众的终身环境教育体系。

3.2 新闻媒体对环境教育的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在非正规环境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有效搭建与公众沟通的渠道,构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

利用媒体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触及并维护公众自身的环境权益,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环境问题、一项环境管理,往往涉及很多人,甚至对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有影响,这样使更多的公众通过新闻媒体表达意见、行使参与权。公众行为一般会与切身利益相一致,环保行为或者活动实现了公众的利益,公众就会不断关注环保和实施环保行为,并不断追求更新的环境知识,从而促进了其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

3.3 企业的环境教育活动

以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为对象,以提高自身环保形象为目标的企业环境教育是非正规环境教育的重要实践,在全民环境教育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企业自身的环境行为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产生的深远影响,当具有高度环境责任意识的企业在进行投资经营行为时,其严格履行环境责任的行为,不仅能够教育当地的居民、政府和从业者,还会对其他来经营者以及供应/经销商产生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影响[4]。

3.4 环保民间组织(草根NGO)的环境教育活动

从组织功能和社会影响来看,草根NGO已经成为特征鲜明、影响广泛的一个群体,在非正规环境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2006年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我国现有环保民间组织近3000家,其中学生环保社团占40.3%,草根环保组织占7.2%,较为著名的如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等机构。

环境教育是环保民间组织最基础、最广泛的活动方式。调查显示,九成多(91.2%)的环保民间组织都开展过环境教育、环境知识宣传等活动[5]。一方面,通过环境教育让公众了解它们的目标、行动以及存在价值。另一方面,环保民间组织也通过环境教育吸纳了更多的社会支持。

环保民间组织多成长于民间,不像政府那样具有严格的垂直权力体系,它们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有效填补了政府工作可能的缺位。它们所开展的活动更为灵活,所选择的主题及内容更容易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通过组织更多的民众关注环境保护、参加环境治理,可以有效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

3.5 家庭及社区开展的环境教育

环保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家庭环境教育作为非正规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家庭环境教育体现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环境伦理的相互影响,从日常生活每个细节中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崇尚节约、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意识,以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习惯。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国际社会通常把“社区教育”当作一种“民众教育”、“社会教育”、“非正规的社区教育服务”等形式的教育[6]。社区环境教育可以界定为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提高居民环境意识为目标并促进环境友好生活方式的一种非正规社会环境教育活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社区环境教育使个体和社区不仅认识到环境问题自身的关联性,还应该从社会层面意识到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从而能采取个体和集体的行动,以便解决地区与国际,以及当前和未来的环境问题[7]。

总体上说,家庭和社区环境教育都具有多种功能,一方面它们以贴近生活的形式引导其成员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并在日常生活实施环境友好的行为;同时,它们使学校里所开展的环境教育有了广泛的施展平台,将正规化的学校环境教育进一步辐射到生活层面,并形成更为和谐、积极的多层次环境文化氛围。并最终建立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校与社会、教育系统与全社会之间广泛协作和联系的全民环境教育体系。

3.6 各类教育场馆、设施、园区的参与式环境教育

强调从环境中学习是非正规环境教育的重要理念,包括从环境中选取案例作为环境教学的素材,也包括进入实际环境中,利用博物馆、科技馆、环境治理设施、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拥有环境特色的场所对公众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环境教育。从国内外重要的环境教育文献中,可以发现自世界环境教育开始以来,均十分重视“通过环境的教育”,把在环境中的实际体验作为环境教育的中介,使学习者将学习过程和所得到的环境知识纳入到他们的个人经验中,进而影响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

4 结 语

总体来说,非正规环境教育不仅与正规环境教育共同构成环境教育整体,而且是这个整体中后续的、主体的部分,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传统的正规环境教育不能满足公众对环境知识、环境信息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非正规环境教育以其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促进环保公众参与、倡导环境信息公开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非正规环境教育的实践途径、类型及有关特点的认识,不断丰富环境教育的内涵及外延,通过加强非正规环境教育,达到以实践的形式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促进环保公众参与的目的。

发展非正规环境教育,必须根据我国现有的教育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生态文明的高度大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新闻媒体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发挥草根NGO组织的呼吁和动员作用,提倡企业的环境责任,鼓励企业参与,发挥社区和家庭的终身学习过程,同时,广泛调动环境教育场所的教育功能,并以各项环境教育活动为载体,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大力支持、不同实施主体通力合作、公众踊跃参与”的非正规和正规环境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环境教育大格局。

(编辑:温武军)

[1]徐林.非正规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5,(9):14-16.

[2]李久生,谢志仁.论环境教育三维体系[J].教育科学,2004,20(5):38-42.

[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组.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R].2007:3-4.

[4]欧阳润平.有关企业环境教育的三点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4):79-81.

[5]中华环保联合会.2008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报告[R].2009,36.

[6]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7]Apalmer JoyA.田青等译.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M].北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Abstract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general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o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ng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fter giving the concept of non-for 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and briefly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content,method and forms,we brought for ward 9 approaches to actualize the non-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includ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ming,environmental forum and conference,environmental exhibitions,environmental competitions,public campaigns in commemoration daysof environmental subject,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raining,environmental videos,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extbooks,etc.Besides,the paper expatiated on the flexibility,variety and complexity of non-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pointingout that government,enterprises,NGO,presses,schools communities,and the various kindsof environmental locations could be the exponent and propellent of non-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We concluded that,currently in China,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non-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and to facilitate the systematic system of general public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ducation;non-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public participation

Fundamental Issues on Non-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ZHU Zhen-xu1,2WANG M in1
(1.School of Geography,BeijingNor mal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2.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of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eijing 100029,China)

X-4

A

1002-2104(2010)03专-0482-04

2009-11-03

祝真旭,博士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猜你喜欢

公众环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