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神经症诊治进展

2010-02-17黄贤胜宫春明赵红莲赵立华李春华丁振江李俊玫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神经症心血管心脏

黄贤胜,宫春明,赵红莲,赵立华,李春华,丁振江,王 虹,李俊玫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中的一种。大多发生在中青年,20岁~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心血管神经症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随着社会竞争的紧张、激烈,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1 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1.1 心悸 心脏搏动感增强,心率可正常、偏快、偏慢,可伴心律不齐、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

1.2 胸闷 呼吸不畅,喜“叹息样呼吸”来试图缓解胸闷,胸闷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与劳力无明显相关性。

1.3 胸痛 可有胸痛,多位于心前区,位置可不固定,多呈一下一下地针刺样、牵扯样疼痛,亦与劳力无明显相关性。

1.4 其他 头晕、头痛、乏力、睡眠不佳、健忘、多汗、手足发冷、双手震颤、尿频等神经症症状。

2 病因病机

2.1 现代医学 心血管系统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自主神经起主导作用。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相互拮抗、协调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正常活动。当精神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工作学习紧张、压力较大时,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失平衡,导致本病发生。心血管神经症人群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尤其更年期女性更易发生,除与女性易有的神经类型、性格有关外,目前认为女性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也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2.2 中医学 心血管神经症属于祖国医学“惊悸”“怔忡”“不寐”“眩晕”“心痛”“胸痹”等范畴。葛明等[1]认为本病多因忧思恼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不畅,肝气与心气相通,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火扰神明,必至心神不安,而见心烦失眠、急躁暴怒等心肝火旺之象,或木失冲和,气机郁滞,日久必至血瘀,思则气结,心脉痹阻,又进一步加重血瘀,如此痰瘀互结,胶着不解而致病情缠绵迁延。

张立根等[2-4]认为本病病因或因久病劳倦,房事不节;或经血过多,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或思虚过度,损伤心肾之阴,五志过极,最后总致心火亢盛,肾阴亏下,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何丽君等[5]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脏躁范畴,其病机多由七情、饮食、劳伤、血瘀等诸种因素导致心之气血不足,血行不畅,心之阴阳失衡。体质因素也很重要。

朱丽艳等[6-10]认为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肝者,心之母也,肝的功能失常,心的功能就受损,两者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认为肝郁气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心脏神经官能症多因强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思虑过度致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发生。

嵇克刚等[11-12]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现代人多食肥甘而少动,加之多思虑或情志不畅而伤脾,脾虚气结,气结则不能输运水湿,遂聚而为痰,痰浊盘踞,胸阳失展,阻滞脉络,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致的一系列心脏症状,为本虚标实证,脾虚肝郁为本,痰浊壅塞为标。

姬生勤等[13]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心脏本身的功能失调,体质虚弱,久病忧、思、惊、恐等均可使气血耗损,不能养心而发生心功能障碍。同时,本病与肝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精神、情志因素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肝能调达气机、和畅气血,其疏泄功能对精神情志影响较大。

杨玉军[14]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但与肝胆关系密切,主要病理为肝瘀血瘀,仅用养心安神之法,鲜有见效者,该患者多有肝气郁结病史,肝体阴用阳,肝郁日久,气机失疏,肝血瘀阻,血虚失荣,肝失所养,肝血不足,胆气虚怯,故发惊悸。肝失疏泄,气机不达,则升降失调、上迫于肺,肺失宣降而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胸前有压迫感,惊则气乱,故汗泄。

黎民希[15]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胆密切相关,多因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滞血瘀,心脉闭阻所致,将其辨证分为4型:心虚胆怯型;心血不足型;阴虚火旺型;血瘀痰阻型。

3 治疗方法

3.1 现代医学 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对症治疗。焦虑症状明显者可选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如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奥沙西泮(舒宁)、劳拉西泮(罗拉)等。伴有精神抑郁症的患者可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赛平(多虑平)或选用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类抗抑郁药如氟西汀(白优解)、舍曲林(左洛复)。失眠严重的患者酌情使用咪达唑仑(多美康)或佐匹克隆(忆梦返)。绝经期妇女可以短阶段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3.2 祖国医学

3.2.1 中药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张立根[2]、付以才[4]等用生地黄、玄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当归、黄柏、黄连、桔梗各 10 g,丹参 30 g,肉桂3 g等治疗心脏神经症,总有效率分别达96.8%及97.8%。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姬生勤等[13]治疗本病时从心着手,以养心调肝,宁心安神为法。以养心调肝饮加减,党参20 g,当归15 g,白芍20 g,炙甘草10 g,生龙骨30 g,茯神30 g,枣仁30 g,柴胡10 g,枳壳10 g,炙百合30 g。治疗36例,25例显效,11例有效,总有效率100%。喜多明敏[16]应用加味逍遥散(柴胡9 g,芍药9 g,苍术 9 g,当归12 g,茯苓 12 g,山栀子9 g,丹皮 9 g,薄荷6 g,甘草6 g,生姜6 g)治疗心血管神经症躯体症状及情绪不稳定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改善急躁、易怒、敏感、紧张等症状疗效明显。朱丽艳等[6]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养血安神为法,方用逍遥散和归脾汤加减。治疗本病80例,治愈 45例,显效18例,好转 10例,未愈 7例。周建萍等[17]认为本病与心肝脾三经病变相关。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若肝阳亏虚,肝血不足,心血亦虚,心失所养则心悸;而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火内炽,扰乱心神亦心悸,且伴头目眩晕;心主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心失所养又可见心悸,证属肝郁脾虚,血行不畅。治以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方用调肝健脾养心汤(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20 g,郁金、柴胡各12 g,太子参30 g,远志6 g,炙甘草10 g)加减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尾崎哲[18]应用小建中汤(桂枝9 g,生姜9 g,芍药12 g,甘草6 g,大枣9 g,饴糖9 g)治疗心脏神经症的躯体症状及伴随的抑郁、焦虑症状有明显的疗效。理气活血,养心通络,杨玉军[14]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各10 g,柴胡、桔梗各6 g,牛膝15 g,枳壳10 g)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4例,22例痊愈,9例显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1%。何久龙等[19]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能较好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症状、调整心脏及神经系统的功能,且无明显副反应。益气健脾,补血养心,刘甲兴等[20]用归脾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50例,基本方为黄芪、人参、白术、茯神、甘草、生姜、大枣、木香、当归、龙眼肉、远志。结果显效3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2%。黄贤胜等[21]应用推拿合并归脾汤加减(生芪、炒枣仁各 30 g,党参、陈皮、茯神、桂圆各15 g,白术、当归、远志各10 g,木香6 g。加减:汗出加龙骨、牡蛎各30 g,以镇心敛汗;胸肋胀满加柴胡10 g,香附15 g,以舒肝解郁;善惊易怒加龙齿、磁石各30 g,以安神镇惊;肝肾阴虚加山茱萸15 g、熟地20 g,以滋补肝肾)治疗该病98例,总有效率达88.77%。章伟光[22]用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8例,方用:炙甘草6 g~9 g,淮小麦30 g,红枣3枚~5枚。治愈14例,好转21例,治愈3例,总有效率92.10%。行气消痞,化痰宁心,孟庆赋[23]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炒党参20 g,干姜6 g,醋柴胡10 g,炒白芍15 g,郁金30 g,朱茯苓15 g,炒枣仁30 g,炙甘草10 g,大枣5枚。并随症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1例,结果总有效率92.7%。洪杰斐[12]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茯苓15 g,半夏、竹茹、枳实、陈皮、党参、柴胡各10 g,生姜、黄连、甘草各5 g,随症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8例中,总有效率为95.5%。3.2.2 按摩疗法 尹继勇等[24]采用推拿动法(手法:动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取穴:心俞、厥阴俞、神堂、背部压痛点、极泉、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膻中、气海、关元)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4例,总有效率达91.1%。徐存贤等[25]采用按摩疗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高辉等[26-27]采用足底按摩的方法治疗心脏神经症,根据患者躯体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反射区进行按摩,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3.3%、100.0%,疗效显著。

3.2.3 针灸疗法 李永等[28]采用针灸疗法(取穴:内关、神门、气海、足三里等)与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脏神经症62例,治愈率77%,好转率23%,总有效率达 100%。谢长莲[29]采用类似的方法治疗心脏神经症也取得了98.7%的总有效率,显示针灸疗法在心血管神经症上的良好疗效。张晓霞[30]采用针灸疗法(取穴:心俞、厥阴俞、神门、内关、肝俞、脾俞、太冲等)配合中药逍遥散(原方)治疗心脏神经症30例,总有效率达76.7%,与单纯西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穆广梅等[31]采用耳针(取穴:神门、交感、心、皮质下等)加体针(取穴:心俞、神门、内关、大陵等)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6例,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达94.4%,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4 结 语

中医药在心脏神经症治疗方面坚持从整体出发,辨证治疗,故疗效较好,且副反应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治疗方面,各家对本病的辨证分型尚不一致,在主证选方上亦各不相同,故应加强对本病证的统一分类研究和选出每型有效的主方,以利临床推广应用及实验研究。另外,应对中医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确切机制行进一步研究,如对中药药方行药理学研究,找出确切的中药方剂的何种成分对治疗有效。中医药方法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良好,但治疗后容易复发,原因是该病发生的诱因没有得到根本的控制,心血管神经症的发生与精神、情志等因素关系密切,治疗中调节情志、心理疏导也很重要。所以,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和发展方向。

[1]葛明,奚肇庆.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6例[J].江苏中医,2001,22(1):24.

[2]张立根.交通心肾法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6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2):1060-1061.

[3]刘新,刘静.天王补心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4):1345.

[4]付以才.交通心肾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8例[J].四川中医,2000,28(2):25.

[5]何丽君,周尔文,喻昌利.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0例[J].天津中医,1999,16(3):7-8.

[6]朱丽艳,倪国瑞.从肝辨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8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3):175-176.

[7]杨洪军,孟繁蕴,孔立.四逆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8,33(4):155.

[8]于青.逍遥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3,22(6):28-29.

[9]朱翠玲.奔豚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44-2045.

[10]范宏涛.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69例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2):33.

[11]嵇克刚.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6例[J].四川中医,1999,17(3):29.

[12]洪杰斐.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8例[J].四川中医,2000,18(9):23.

[13]姬生勤,李静,杜丰坤.中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6例[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6):941.

[14]杨玉军.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13(1):54.

[15]黎民希.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45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6(12):27.

[16]喜多明敏.加味逍遥散の新しい研究[J].日本東洋醫學雜志,1996,46(6):185-186.

[17]李建萍,钱锐.周常昆老师运用调理肝脾法治疗内科疑难病经验[J].新中医,2001,33(3):13.

[18]尾崎哲.小建中湯の新しい發現[J].日本東洋醫學雜志,1996,46(6):161-162.

[19]何九龙,朱爱勤.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复方丹参滴丸对其影响[J].心脏杂志,2002,14(4):352.

[20]刘甲兴,陈一平,黄景仁.归脾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50例[J].福建中医杂志,1997,28(3):19.

[21]黄贤胜,李春华,丁振江,等.推拿合用归脾汤治疗心脏神经症98例[J].陕西中医,2006,27(11):1411-1412.

[22]章伟光.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8例[J].中医药学刊,2001,19:616.

[23]孟庆赋.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1例[J].国医论坛,2000,15(1):13.

[24]尹继勇,朴钟源,田量.推拿动法为主辨证治疗心脏神经症3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2):170.

[25]徐存贤,徐力.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按摩治疗[J].按摩与导引,2003,19(4):19.

[26]高辉,赵晓丽.足部按摩治疗神经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02.

[27]郑慧娟.足部按摩和心理护理结合治疗神经官能症10例[J].山西护理杂志,1997,11(5):215-216.

[28]李永,黄秀.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6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39-40.

[29]谢长莲.心理咨询、辨证取穴治疗心脏神经功能症78例[J].四川中医,2003,21(6):76-77.

[30]张晓霞.综合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3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2):161-162.

[31]穆广梅,陆玉莹.耳针加体针治疗心脏神经功能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6):409-410.

猜你喜欢

神经症心血管心脏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酸枣根汤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心脏
关于心脏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miRNAs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