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文软件人才培养中“六双”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

2010-02-17徐棣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日文软件人才

徐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0)

日文软件人才培养中“六双”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

徐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0)

针对日文软件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从软件人才需求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在日文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六双”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及将“六双”教学模式应用到规模化、低成本的日文软件人才培养实践的途径。

日文软件人才;教学模式;项目训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是因为市场不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相反,市场对于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日文软件人才需求的现状

软件外包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国家的软件公司开发,其目的是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目前,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9%的速度增长,在目前全球的软件产值中,三分之一都需要通过软件外包来完成。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近年来,中国软件出口呈大幅增长趋势,特别是日本已成为我国软件出口的最大市场;从全国范围来看,对日出口占到全国海关软件出口的60%以上。而整个日本软件市场上,外包给中国市场的份额只有0.7%,巨大的市场潜力不言而喻。中国的对日软件出口以每年近60%的速度增长,为软件外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持续成为全国软件出口的重中之重。尽管对日软件外包业务前景十分可观,但目前由于对日软件人才甚为匮乏,极大地制约了对日软件产业的发展。真正适合国际市场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短缺正困扰着对日软件外包企业,日语软件人才的稀缺已成为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既懂日企文化,又懂日企开发规范的对日软件优秀人才已迫在眉睫。

在中央的“十一五”规划中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并列,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提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滨海新区紧紧抓住服务外包全球转移机遇,以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人才支撑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与先进制造业一同构筑起滨海新区高端、高质、高新化的产业结构。目前,软件服务外包已成为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业的“龙头”,投资软件服务外包的企业约占所有服务外包企业的90%。滨海高新区做强软件产业集群,带动了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业发展大提速。将软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滨海高新区,拥有“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软件与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信息服务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多项国家级品牌,聚集了本市60%以上的软件和系统集成企业,在软件服务外包、信息网络安全、手机和网络游戏研发等若干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相对于大型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大研究所等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校计算机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更是极度短缺。所以,培养适合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和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之下,软件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水平就成为一个亟待改进和提高的问题。因此,应以这方面为突破口,进行实践尝试。我们对日文软件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立足天津,面向滨海新区,培养合格的日文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兼有“白领”和“蓝领”的共同特征,是目前职场中最稀缺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目前,国内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定位为培养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开发技术,具备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项目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教学内容基本上在计算机技术教育基础上,以软件工程理论和适用软件编程工具为主要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为主,重视专业教育。

为了探索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方式,2005年以来,我们先后到天津市的多家软件企业进行调研,陆续与天津CBI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大宇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微软技术中心、北京达内科技及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并先后与天津大宇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天津CBI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日文软件人才培训实验班。

针对日文软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我们通过对日文软件人才培养的实践,逐步积累了经验,也总结出来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为了作好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在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总结出了“六双”教学模式。

“六双”教学模式的特点

“六双”教学模式是我们在日文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具体含义是:(1)双师: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双师型一体化”的基本模式为基础,采取“讲师(学校)+工程师(企业)”的基础教学体制;(2)双语: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上采用“英语+日语”的教学模式;(3)双证: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4)双讲:在教学环节上采取“主讲教师+助讲教师”的互助教学模式,即发挥主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又充分发挥助讲教师熟练的编程技巧;(5)双训:在技能训练上,实施“机房教学模拟训练+企业项目实际训练”的方法;(6)双基: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基地+实践基地”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师范能力和实践水平。

国内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正规院校学历教育培训模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术,但缺乏软件开发工作经验、项目交流经验及团队合作训练,企业选择这样的学生需要经过相应的项目知识与技能培训。第二种是培训机构培训模式。虽然有的机构重视通用技能培训,但由于软件项目因行业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专业性要求,所以,学生在专业知识,如金融、物流等方面会有所欠缺。第三种是企业通过内部培训,直接让学员接受开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及实际的项目训练,在团队模式下培养整体的开发和协作技能。但这样的培训模式会给发展中的企业增加成本。与这些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相比,设计“六双”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将其应用在规模化、低成本的日文软件人才培养上。通过我们的实践该模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双”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施

在“六双”教学模式下,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优化软件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 采取“双师”配置,由学校的教授、讲师主讲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理论课程,聘请企业具有丰富日文软件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讲授技能训练的课程并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双师”的教学,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软件理论和编程技巧。

将日语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 为了满足日文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语言教学的设置上,软件工程专业在外语教学上将日语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英语为学生的第二外语,跟踪学生语言的学习效果并适时进行调整。毕业生的日语水平应达到日语二级水平,训练有素且深谙日本企业文化,能胜任日文软件开发和应用工作。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完成各层次技术课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日本语言、日文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日文软件项目管理与企业文化、项目实战等针对日文软件设计开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在学校“双证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专项的技能训练取得劳动部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从而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实行互助教学模式 在教学环节上,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采取“主讲教师+助讲教师”的互助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学生又可掌握助讲教师熟练的编程技巧。

为技能训练创造优异的教学条件 虽然国内外提出了不同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如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没有实际项目做支撑都是纸上谈兵。要想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就必须在技能训练上创造条件。可是,使所有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又是不现实的。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引进工程教育的理念。为此,我们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以培养软件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程项目实训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开发了软件技术实训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理论知识学习、协作交流、软考训练及工程实践等模块,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实时在线的服务,最终达到增加学生软件项目实际设计经验,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对接的目标。日文软件人才培养在技能训练上实行机房教学模拟训练与企业项目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实训环境建设方面,利用软件人才工程项目训练教学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较为严格的软件项目的训练环境,培养学生掌握与企业项目开发接近的技能水平;在学生具备了相当的技能水平后,安排学生到企业完成企业项目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软件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此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面向学校和社会承揽一些软件开发项目,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际软件开发能力;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级专业竞赛,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学生实行“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的培养模式:先完成“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然后进行“专业案例教学”、“对日软件开发专业教育”的学习。从教育模式上,先主要完成基础语言教学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接受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语言(日语和开发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网络基础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案例教学”又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但是这两个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互交叉和重叠。第一个阶段主要进行“软件案例教学”,第二个阶段主要进行“工程实践教育”,通过让学生在校进行相关的专业课程设计以及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工作等方式锻炼工程实践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师范能力和实践水平 在教材建设方面,学习国外教材的设计理念,配合案例式教学思想,编写符合本专业教学需求的教材。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能够服务于滨海新区的对日软件外包。采用“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培养模式,专业基础教学与案例及工程实验教育并重,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切实保证学生的实训实习效果。为了使该专业发展更加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体现我们的办学特色,也为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成为既掌握良好理论知识,又具备突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与社会接轨,能被企业所用;同时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日本市场,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从学生发展方面,强化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素质,依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在侧重于培养符合日文软件外包服务行业要求的同时,增设师范选修模块以保证学生的师范能力,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打造实用人才,拓宽学生就业和发展渠道。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徐棣.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16(4):34-36.

[3]刘绍坚.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07,(6).

□有话职说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G712

A

1672-5727(2010)12-0093-02

徐棣(1961—),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开发。

*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日文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01-04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日文软件人才
人才云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日文花样
智趣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