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急性左心衰50例临床分析
2010-02-17戴尊收
戴尊收
(山东医专附属医院肾内科,山东临沂 276004)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血液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易合并急性左心衰,如不紧急处理,易死亡,急性左心衰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现将我院2005年5月~2008年10月共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73例次发生急性左心衰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危险因素,以便纠正这些危险因素,使慢性肾衰竭患者少发生或不发生急性左心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 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透析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5~72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64%)(其中IgA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6例(12%),高血压肾损害 3例(6%),多囊肾 4例(8%),狼疮性肾炎 2例(4%),药物性肾损害3例(6%)(其中马兜铃酸肾病2例,庆大霉素致肾损害 1例)。 发作时体温(T)>38.0℃ 7例次(2.33%),呼吸(R)30~50 次/min,血压(BP)(180~230)/(110~151)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HR)130~150 次/min,血红蛋白35~98 g/L,血肌酐 560.2~1357.05 μmol/L,CO2CP 9~15 mmol/L,血钾>6.5 mmol/L 6 例次(8%),血钙 1.70~1.98 mmol/L,血磷1.62~3.32 mmol/L。血液透析间隔 3~15 d。
1.2 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为水肿出现或加重、阵发性咳嗽、胸闷、大汗淋漓、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动过速等,阵发性咳嗽 69例次(95%),胸闷73例次(100%),大汗淋漓50例次(68%),端坐呼吸63例次(86%),呼吸困难73例次(100%),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11例次(15%);呼吸急促(30~50次/min),血压增高[(180~230)/(110~151) mm Hg],心率增快 (130~15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下肢水肿或腰骶部水肿58例次(80%)。
1.3 抢救方法
常规给予坐位,持续吸氧,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250 ml静滴,给予呋塞米60~80 mg静推,二羟丙茶碱0.25 g加入液体静推,去乙酰毛花苷0.2 mg加液体缓慢静推,硝普钠50 mg加液体避光持续静脉泵入(根据血压调整泵速),使血压在(120~150)/(80~100) mm Hg,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者给予吗啡3~10 mg静推。 大多数(97.6%)患者 30~45 min病情缓解,再行血液透析治疗,急性左心衰完全缓解。有感染者心衰纠正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2 结果
50 例患者抢救73例次,成功抢救71例次,成功率为97.6%,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胸闷、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可平卧,血压下降,肺部啰音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率减慢,心衰纠正或减轻。
3 讨论
3.1 血液透析不充分
我院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多不规律地行血液透析,透析间隔期间如不注意控制饮水,易导致水钠潴留,诱发心衰发生。对于不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尽量让其规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少尿或无尿,如果透析间隔时间长,透析间隔期间不注意控制饮水,易导致水钠潴留,诱发心衰发生,如有明显水钠潴留,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利尿剂效果差,需要血液透析超滤脱水。尽量告知不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要低盐饮食(<3 g/d)及限制饮水,尽量让其规律血液透析,并告知不规律血液透析的危害。
3.2 高血压控制不良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高血压绝大多数属于容量依赖型,少数属于肾素依赖型,即大多数与水钠潴留有关,而由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高而致者为少数。高血压参与了慢性肾衰竭(CKD)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和发展。而在我国高血压有效控制(≤130/90 mm Hg)者仅为6.9%。高血压不仅是肾衰竭的后果,血压控制不良也可以加重慢性肾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血压增高可以诱发心衰发生,心衰发生后血压会进一步增高。良好地控制血压可以预防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心衰,发生心衰后迅速降压也有利于心衰控制。
3.3 贫血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后患者即可以出现贫血,并对心血管疾病发生不利影响,随着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进一步下降,贫血逐渐加重。已有研究资料证实,血红蛋白每下降5 g/L,即可显著增加LVH的进展,严重贫血(血红蛋白<30 g/L)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的发生。许多研究证实,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红细胞压积(HCT)达30%以上,血红蛋白在110~130 g/L可显著减少心脏负荷,防止心衰的发生。在我国,尽管72%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接受EPO治疗,但仅有14%的患者的血红蛋白达到了靶目标治疗值(≥110 g/L)。
3.4 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肾小管分泌H+的功能缺陷和肾小管制造NH4+的能力差,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有心衰发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少尿或无尿,进食含钾高的食物或水果,易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又可加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诱发心衰发生。慢性肾衰竭患者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可以预防或治疗心衰。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白细胞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等的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易诱发心衰发生,平时应注意预防各种病原体感染,如有细菌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慢性肾衰竭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血磷升高,血钙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用含钙的磷结合物降低磷的吸收,用活性维生素D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都可以导致血管钙化。血管钙化已被证明是一个独立的加重动脉硬化的确定因素,动脉硬化可以引发血压增高、左心室肥厚,导致慢性肾衰竭发生心血管疾病乃至发生心衰,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亢进,可以预防或治疗慢性肾衰竭发生心衰。
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潜在危险因素为血液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感染、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分泌亢进、动脉钙化、容量负荷过多等因素。去除这些因素可以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李学旺.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