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疗效观察
2010-10-17苗长久
董 杰,苗长久
(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公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齐齐哈尔大学卫生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笔者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月收入我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符合WHO(1979)指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丹红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2~80岁,平均67.2岁。对照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60~78岁,平均66.4岁。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39例患者均给与常规口服消心痛片、阿司匹林片,剂量相同。心绞痛发作时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每次0.3~0.6 mg。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济南步长制药公司生产)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症状未完全控制者继续用药1个疗程,仍无改善者判为无效。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症状被控制的时间。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变化情况。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记录异常心电图出现的导联数和ST段压低的总和∑ST。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静息心电图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或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5 mm;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50%,静息心电图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在症状上,心绞痛发作次数、症状被控制所需时间丹红组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导联数和ST段压低的总和∑ST变化比较见表1。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而抗心绞痛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抗凝、增加纤溶活性抑制凝血酶活性,刺激内皮释放纤溶酶激活物,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提高心肌细胞耐低氧能力,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平滑肌增殖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②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能与β受体阻滞有关。③它可以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再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以使正常及痉挛的冠状血管扩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引起微小血栓形成,以及内膜损伤引起的斑块破裂,均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和加剧。④改善正常及缺血心肌代谢。与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的清除有关系,具有较强的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减少心肌丙二醛、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改善生活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本组病例,笔者体会丹红注射液可以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减少和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疗效可靠。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导联数和ST段压低的总和∑ST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导联数和ST段压低的总和∑ST变化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表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变化情况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1]郑立文.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7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4):18.
[2]江一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机理和防治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1995,15(4):48.
[3]高雅丽.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9):88,91.
[4]管高峰.脑心同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6.
[5]程仁清.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59.
[6]邵耕.现代冠心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302,316-317.
[7]常万龙,林淑艳.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TnI、CK-MB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