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0-02-17张玮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4期
关键词:三国文言教学

张玮

从《诗经》到《离骚》,从《古文观止》到唐诗宋词,文言已成为一种文化,在中国5 000年的文明长河中流淌着,如同血液中的一种成分,与血液密不可分。它承载的是中华绵延的文明,是文人墨客的心声。但是现在,在实际教学中,文言学习成为最让学生发憷的事情。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说一下文言学习中如何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对文言文的惧怕并攻克教学中的难点。

1 美读美译显神韵

有人说,语文教师总是用富有韵律和美感的语言,把风化已久的唐诗,或红肥绿瘦的宋词,用激情点燃,然后缓缓地用家乡的柳笛伴奏,用亲切而温暖的乡音,深入学生柔嫩的思想,学生吸进去的是一种情怀,咽下去的是一种诱惑。语文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能力,读出来悦耳动听,讲起来若出己心,导起来旁征博引,引导学生美读美译文章。

例如,在教学温庭筠的《望江南》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并加入自己的想象,把此诗进行美译。如:“江边阁楼上,一美妇人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她面含娇羞,想到思念的爱人即将回来,心里不时泛起一阵阵甜蜜。她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水波浩渺,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她的眼前出现二人依依惜别时的画面。她,失神无语,愁眉紧锁。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越发孤单,令人断肠……”当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完这样的场景时,怎不会有同情怜惜之感?无需讲解,无需记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这首诗已经带着它的情感深入学生心底。

2 媒体应用助精神

文言为学生所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晦涩难懂,感觉很抽象。如果发挥媒体的辅助作用,文言的形、声、色会更加可感。

例如,在教学出自《三国志》的《隆中对》时,因故事较长,涉及当时的战争背景、地理位置等诸多复杂要素,学生难以理解字面意思背后的含义。教师不妨先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一集,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调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样就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并降低学习难度。此外,还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学生欣赏、学唱,感受其大气磅礴的英雄气概。

另外,《子午书简》《百家讲坛》中也有许多节目是针对文言古籍的,不妨把这些作为学生网络阅读的材料,不论是《宋词十家》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论是《品三国》还是《论论语》,这些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引导,掀起阅读古典的热潮。

3 多彩活动生妙趣

依旧以《隆中对》为例,可以有这些活动供学生选择参与:1)三国故事我来讲;2)三国人物我评说;3)评书联播,我来PK单田芳;4)编写剧本,三国人物我来演(课本剧表演极为适合历史典籍,例如《唐雎不辱使命》《晏子使楚》等均可表演课本剧)。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激起学生了解三国的热情,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再如,在教学《武陵春》和《破阵子》两首诗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课堂上以这两首词为立足点,进行豪放婉约的大PK。PK的内容可包括:1)词派介绍;2)词人生平;3)诗词吟诵;4)赏析评价;5)且去填词(模仿某一词牌写一首现代风格的词或者诗)。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两首词有了细致入微的赏析和鞭辟入里的评价,而且对豪放、婉约两大词派也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课内知识与拓展知识兼容,通过大胆展示,学生的能力也有了极大提高。

活动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教学《论语》时可让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辩论,能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此问题;教学《岳阳楼记》时,可让学生进行摹写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素养及写作能力;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可让学生搜集关于勤奋苦读的成语小故事,像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等,了解其典故和内蕴精神,借此激发学生勤奋刻苦的品质。再如,教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小石潭记》等写景小品文时,可采用模拟游览法,有学生担任导游,其余为游客,导游介绍美丽的景色并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类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适时地帮助、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在轻松的游玩氛围中完成。

文言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尽管她不再生长,却永远鲜艳亮丽地绽放于文学的花园之中,永不凋零。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引导学生,他们一定愿意在文学花园中穿枝拂叶,在文言花朵上驻足酿蜜,嗅到馥郁馨香,品到甘甜美好。

猜你喜欢

三国文言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三国乱谈(1)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