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设医学生选修课《变态反应学》的必要性探讨

2010-02-17吕茂利郑冬凌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性疾病免疫学医学生

吕茂利,郑冬凌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免疫学教研室,黑龙江大庆 163000)

开设医学生选修课《变态反应学》的必要性探讨

吕茂利,郑冬凌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免疫学教研室,黑龙江大庆 163000)

《变态反应学》与多学科普遍相关,且发展迅速,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为普及变态反应学知识,壮大变态反应工作者队伍,促进变态反应学科发展,在医学院校开设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

选修课;变态反应学;必要性

《变态反应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科学[1]。变态反应作为一个病理过程以其病因多样性、症状复杂性及与所有临床学科,特别是与皮科、耳鼻咽喉科、呼吸内科、儿科等多学科的普遍相关性,日益显示出它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医学教育,普及变态反应学知识,是顺应医学发展的必然。因此,在医学高等院校开设选修课《变态反应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变态反应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奥地利儿科医生Clemens von pirquet观察到,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使很多创伤患者避免发生破伤风,但同时又会使不少人在再次注射这种血清时出现强烈的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von pirquet将这种反应称作变态反应。这种现象表明,变态反应不仅不能像免疫接种一样对机体提供保护,还会导致对机体造成损伤的病理生理反应,这是变态反应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von pirquet也被视作变态反应学之祖。他于1906年首次在Allergie一书中提出Allergy(变态反应)一词,因此,1906年也被视为变态反应学发展的元年,人们现将这门学科称作Allergology(变态反应学)。此后的几十年,变态反应学取得了飞速进展:成功创建过敏性休克实验动物模型,发现并命名了“组胺”,开创了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方法,发现遗传因素是发生变态反应的基本原因,证实了人体内存在致敏抗体,确认了组胺是导致变态反应突发的原因,合成了抗组胺药,将皮质类固醇应用于哮喘,发现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是IgE,正式命名变态反应中的“慢反应物质”——白三烯[2]。进入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变态反应学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2 医学生开设选修课《变态反应学》的必要性

2.1 开设选修课《变态反应学》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当前在临床愈来愈明显地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农畜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各种传染病、营养缺乏病、寄生虫病等日益减少,而职业性、环境性、药物性、食物性变态反应正在大量增加,预计在过去的几十年,正影响着10%~40%的工业化国家人口[3]。比如近年来金属饰物过敏、宠物过敏、坚果等食物过敏的发病率明显升高,随着城市绿化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接触花粉的机会增多,导致花粉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长,有些国家的花粉症患病率可达10%以上,这显然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化生活将会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变态反应问题。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曾在30个国家共12亿人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中的2.5亿人(22%)罹患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也估测,21世纪,变态反应病可能成为人类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变态反应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还可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通过医学高校开设选修课《变态反应学》,加强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变态反应学教育,使他们掌握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2.2 开设选修课《变态反应学》是我国医疗市场的需要

自从1906年奥地利学者Clemens von Pirquet首次提出变态反应至今,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变态反应学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欧和北美国家比较,发展相对较慢。从1982年至今,通过协和医院举办的34期全国性变态反应培训班,培养变态反应学专业人才千余人,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为当地变态反应工作的骨干,但相对于我国众多人口,这些从业人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临床患者对变态反应疾病诊治的迫切需求。因此,多数市级医院、几乎所有县乡级医院均无诊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专业科室,只是部分从事其他学科的人员对本学科的过敏性疾病进行相关研究,如儿童变态反应、耳鼻咽喉变态反应、皮肤变态反应等。要改变这一现状,仅仅依靠医学生通过必修课《医学免疫学》获取的4~8个学时的变态反应学基础知识以及通过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对某些变态反应病的非系统学习,或仅仅依靠相关部门通过开展变态反应学继续教育培养有限的专业临床变态反应医师来适应13亿人口大国的需要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医学高校针对医学生开设选修课《变态反应学》,不失为一种普及变态反应学知识,促进变态反应学科发展,适应我国医疗市场需求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变态反应病的发生与发展,既取决于患者的体质,亦取决于患者所处的生存环境。我国国人的体质和地理、气候、物产、饮食、生活、习惯等均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有些过敏原是我国特有的,因此,我国变态反应学教育,应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变态反应学。

2.3 开设选修课《变态反应学》是加快我国变态反应学研究的需要

自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变态反应科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至今,50多年的发展,变态反应学在中国已由北京协和医院普及到全国,整个学科呈现繁荣昌盛的局面:2001年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正式成立,全国各地变态反应学地方分会也后续相继成立;迄今为止,正规出版发行的有关变态反应书籍达几十种,中华微生物免疫学杂志变态反应学专辑编辑发行三卷,中华变态反应学杂志也在酝酿、筹备发行之中;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变态反应学的继续教育;某些高校已招收变态反应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国内对于变态反应学已列为临床医学中一个独立的学科[4-5],且规定高等级别医院应设变态反应专科。纵观变态反应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变态反应学的发展,变态反应工作者队伍的壮大,变态反应性疾病受到社会和医务界的更多关注,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医学高校通过开设选修课《变态反应学》,为我国变态反应学研究提供后备人才,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3 结语

衷心希望我国的变态反应学工作者团结一致,早日实现变应原的国产化、产业化,突破瓶颈,为我国的变态反应学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1]顾瑞金.21世纪医师丛书变态反应科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

[2]魏庆宇,黄建林.过敏反应门诊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6.

[3]Stephen A,Carole D,Gleeson C,et al.Omalizumab[J].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2004,3(4):199-200.

[4]叶世泰.变态反应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7.

[5]张宏誉.变态反应学在中国[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8,2(4):255-256.

R392

C

1673-7210(2010)03(b)-115-02

吕茂利(1976-),女,江苏沭阳人,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免疫学的教学与研究。

2009-11-19)

猜你喜欢

性疾病免疫学医学生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现代免疫学》稿约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现代免疫学》稿约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