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合作组织水平

2010-02-17陈景胜

中国合作经济 2010年1期
关键词:领办供销社全市

文/陈景胜

从2002年开始,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发展“两社两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参与农业产业化,推进商品经营连锁化),既树立了供销社良好的为农服务形象,又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实力。

一、采取“四种模式”引领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009年全市评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先进示范社”178个,在市政府年初召开的农村工作会上表彰的10个模范专业合作社中,供销社系统领办的占8个。供销社引领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基层社牵头领办模式。由基层社牵头,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合作社把化肥、种子、饲料等运送给农户,换购农户的稻谷、玉米等粮食,送到米业加工厂加工,再送进超市销售,从而实现了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达到多赢的合作经济发展效果。这种模式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占全市供销系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60%。

2、基层社与村支两委共建模式。基层社与农村基层组织双推互动,或以村支“两委”为主,或以基层社为主,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形成“两社+两委(村支两委)”模式推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促使“两社”与“两委”成为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在“两社+两委”基础上,由重庆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供销社等10多个部门参与,共同兴建农村公共服务中心,使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与村、支两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种模式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占全市供销系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8%。

3、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根据当地龙头企业需要农产品进行加工的实际,围绕其所需农产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之对接,并签订产销合同,合作社组织生产,成为龙头企业的基地;龙头企业负责收购、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到2009年底,全系统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286个,领办专业合作社300多个,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2150个。这种模式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占全市供销系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12.7%。

4、农村能人兴办模式。利用农村能人的一技之长,发挥能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这种模式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占全市供销系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19.3%。

二、完善“两大机制”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促使合作社规范运行

1、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一是建立职责职能分明的“三会”(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并正常运行。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社,我们还要求设立经理层来进行管理。在“三会”中,我们特别注重成员(代表)大会这项制度的建设,强化“一人一票”原则,切实维护成员利益。二是推行“六统一”生产经营模式。即:“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商品包装、统一品牌销售”,以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涪陵区海林养猪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模式,2008年组织销售成员饲养的商品猪2万余头,价格比成员自己销售每公斤高出1-2元。三是完善“五个好”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即:“有好的带头人、好的章程、好的运行机制、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好的风险保障机制”。

2、完善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财务管理是农民成员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求合作社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账户,账户中都清楚地反映出成员的出资额、公积金份额和与本社的交易量等。合作社每年都要正确计算出当年盈余,严格按照章程的规定进行分配,并增强盈余分配的透明度,严格将社员和非社员区分开来,不让非社员参与盈余分配,严格将合作社弥补亏损额、提取公积金额、盈余总额、成员账户金额、盈余返金额和股金分配额一一上墙,在合作社内部公示。

三、实施“三大战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品质,促进合作社走向市场

1、着力实施基地标准化生产战略。近几年来,我们引导种植类、养殖类专业合作社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全市有9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参与了土地流转,流转土地268万亩,共建生产基地187万亩,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生产基地7万亩,市级标准化基地31万亩,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着力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战略。产品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近年来,我们引导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有关质量认证,获得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QS食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提升了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附加值,收到了较好的实效。据统计,全市168个专业合作社通过有关认证,其中,通过QS认证的有68个,通过无公害认证的有76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有34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有34个,有效提升了专业合作社产品品质。

3、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把农产品变为商品,打造成品牌,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是供销社的份内之责。一是分类指导。对规模较大、销路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独立注册方式创建品牌;对地域邻近、相同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发展共同创建品牌;对与龙头企业和社有企业联系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企业品牌,鼓励企业贴牌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打造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同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如“金佛山”是南川区供销社打造的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目前已有28个专业合作社的8大类45个农产品统一使用这一商标,将南川的特色农产品销往了北京、广州、重庆等大中城市的超市、酒店和综合市场。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贴牌包装农产品成为品牌。现已为全市20个区县的63个专业合作社的156个品种的农产品进行包装贴牌,利用公司的网络和有关超市、商场进行销售,每年可助农增收3000万元。三是组织专业合作社产品参加展示展销活动。近年来,重庆市供销社组织全市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多次参加了“西部农产品交易会”、“老年博览会”等。同时,今年6月,市供销社还在市中心“解放碑”五一路组建起了“全市专业合作社产品之窗”,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城销售搭建平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和市民购买本地土特产品难的问题。

四、做好“三项服务”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

1、坚持为专业合作社培训人才。一是选好合作社的领办人,选择有一定知识、生产技能、经济实力、有较强奉献精神的人来领办合作社,担当合作社负责人。二是加强合作经济队伍人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合作经济的发展。市、区县供销社每年都要举办1-2期合作指导(业务)科长培训班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每期培训60-8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举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培训班420期,培训人员3万人次。全市9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理事们都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培训。三是组织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到东部沿海浙江、山东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2、坚持为专业合作社争取资金扶持。资金是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关键。经过努力争取,市政府从农发资金中安排了“两社两化”专项资金,从2004年开始6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800万元,由市供销社安排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化项目的贴息。同时,我们还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农业部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据统计,从2004年以来,共争取668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市级财政资金就有5700万元,全市300多家专业合作社不同程度得到资金扶持。

3、坚持与有关部门单位合作解决专业社融资难题。为了解决专业合作社融资贷款难,我们利用他们推广“惠农卡”的有利时机,组织策划了“推进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发放、推进专业合作社整体授信及贷款发放、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的“三推进”工作,并于2009年4月专门召开现场会予以推进。目前,已有荣昌、沙坪坝、秀山等18个区县已正式与当地农行签署协议。截止12月底,全市已经发放惠农卡168万张,授信农户15054户,授信额达4.18亿元,农民贷款1.99亿元,以专业合作社名义整体授信1.6亿元,贷款使用760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

猜你喜欢

领办供销社全市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土地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见成效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