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毕业班后进生
2010-02-17张景印
张景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这说明后进生是教师没有尽到责任的结果,只要教师直面现实,用心教育,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
1 多方协调,共同管理
初中毕业班后进生身体、思想和思维能力都已接近成年人,思想活跃,但在接受教育方面都存在着抵触心理,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单凭个人之力难以受到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建立起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明确责任,对毕业班后进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于那些思想品德有偏颇的学生,或者有心理问题学生,予以及时教育。学校应协调各部门和各任课教师,一齐研究对策,使这些后进生真正走上学习、生活的正轨,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2 尊重学生,用一个标准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初中毕业班后进生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独立见解和尊严的准青年人,任课教师应对他们实施德育管理。笔者认为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尊重他们。在传统“师道尊严”理念影响下,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毕业班学生尤其如此。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与这些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学生真正地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一定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3 要做到公平、公正,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
要拥有一份公心,公平对待每一位后进生。毕业班教师在授课时因升学率的影响会对优等生产生偏爱,这样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不能一味地纵容优等生,而歧视后进生。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而且还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 要想做好后进生的管理工作,还要采用多把尺子来衡量他们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要对后进生进行管理,就不能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应用多把尺子来表现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获得尊重,得到别人的肯定。
5 用爱的雨露浇灌学生的心灵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若对毕业班后进生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他们的纪律就会更加涣散,成绩更加滑落。而教师把他们挂在心上,对他们的事情都伸出热情、友爱之手。在生活上多加体贴,在学习上多加帮助,指导他们如何交往、如何办事、如何关心他人,让师生彼此的爱融化之间的隔膜,那么,他们在教师的影响下,也会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他们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对教师的劝告虚心接受,管理的效果也更好。
6 做好家访工作,促进毕业班后进生的家校联系
毕业班后进生虽然是些准成年人,但是他们还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社会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人生观仍然没有完善。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之间多沟通联系,对他们的成长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和了解,进而对学生的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管理的效率。
7 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班级,有的教师上课,班级秩序混乱,学生听课者寥寥无几;而有的教师上课,则秩序井然,学生听课认真,积极思考。为何会有天壤之别呢?原因在于两者教学水平的差别。转化后进生,同样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在职培训,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后进生的落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是后进生的转化却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的努力,特别是毕业班后进生,教师既要从思想观念上加以转变,改变对他们的看法,更要相互合作,用一个标准多把尺子去衡量,用爱心去点亮他们的心灵之光,用自己的学识去影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进而走进高一级的学校,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只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相信后进生就不再后进,教育事业就不再会有死角,放出更加灿烂的人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