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诚信角度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
2010-02-17陈芳
陈芳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从社会诚信角度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
陈芳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诚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伦理规范。然而,就在当下诚信已经上升为社会对合格成员要求的必备条件时,大学生诚信危机却悄然蔓延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是社会原因还是大学生自身问题?通过几个社会现象对此作一一浅析。
社会诚信;大学生;诚信危机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7.073
作者:陈芳,本科学历,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工作。
Author’s addressShaoxing University Yuanpei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China 313100
1 诚信意义的扩展和衍生
对于何谓“诚信”,从古至今有过各种不同的解读。《说文解字》曰:“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故而,诚信一直被社会公认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由此可见,诚信在中国历代传统道德观念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诚信的属性也在不断地进行版本升级,从个人诚信、社会诚信进而上升为国家诚信,从道德属性、经济属性进而进化为政治属性,可以说诚信正在朝向多元化发展,诚信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扩展和衍生。而也正是因为诚信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对于诚信的解读,对于诚信危机现象,就得从更为广泛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经济根源来加以分析。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W.F.奥格本认为的那样,社会变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变迁过程中文化各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一致的,总是制度首先变迁,其次是风俗文化的变迁,最后是价值观念的变迁。当文化各部分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或错位时就形成文化失调现象。也就是说,如果诚信的发展跟不上或者脱离社会发展的节奏,那么随之而来的势必会是一种危机现象。
2 诚信事件的解读和分析
2.1 “学历门”事件引发的社会争议
2010年7月,因为唐骏的学历门事件,诚信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个小小的学历问题居然会成为社会大新闻,这是唐骏始料未及的。在“学历门”事件中,唐骏俨然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受利益驱动、为功利驱使的典型代表,被社会唾弃、为国人不齿。对此《小康》杂志这样评论:一个青年偶像的倒掉事小,潜移默化地降低社会的诚信底线事大。当然并不否认唐骏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是如果把“唐骏”和“学历”放在一起,那么他无疑是在侮辱“学历”二字。试想如果学历在他眼里是那么“卑微”的话,那么教育的意义何在?试想如果大学生是这样一种心态在学习的话,那么中国国民的素质又该何去何从?
一位在德国名牌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虽然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是热门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但在德国却找不到工作。他每到一个企业应聘,主管看了他的材料都很满意,但一打开电脑查询他的信用记录,马上表示“很遗憾,我们不能用你”。原来他初到德国时因经济紧张经常坐车“逃票”,而德国的公交车不查票,只是偶尔有稽查员上车检票,被查到的概率很小。有一次实在不巧被查到了,在补交票款后被记下证件号码,由此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以致学历再高、技术再好都无法得到企业的青睐。在这个案例中,除了博士的运气外,主要还是涉及诚信问题,然而这也恰恰再次证明诚信是无法用学历、金钱来衡量的。
在西方政治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叫“破窗理论”:当一个人打坏一扇窗户以后,如果窗户得不到及时的修理,打坏窗户的人也得不到及时的惩罚,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打坏更多的窗户。可见,社会、环境对一个人、对一个群体能产生多么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而假如个人的不良行为无法得到社会认可,无法被社会所接受,但还是任其滋生,它所带来的后果同样不堪设想。正如当诚信问题被上面讲到的唐骏、博士如此轻描淡写的时候,由此引发的社会批判也是不可想象的。
2.2 “先就业,后择业”观点利弊谈
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于是“先就业,后择业”成为许多高校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先就业,后择业”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尽快实现就业。但是如果站在企业、社会的角度考虑,那么它所涉及的除了就业以外,就是一个学生的诚信问题,确切地说是一个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问题。
很多时候人们发现,大学毕业生在某企业工作1年或者2年,有了工作经历然后就跳槽去另一家企业,再过几年又去另一家。不断轮换工作单位,不断涉足各类工种,先不讲员工个人是否有提升,可以肯定的是在他的履历上诚信这一栏是不敢恭维的。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在用人时其实是灵活配置的,是充分激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特长的。试想当代企业家,哪一个不是摸爬滚打过来的,哪一个不是从精明中过来的,甚至是“富二代”也是在父辈感召下传承的,他会让一个大学生楞坐着拿工资吗?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餐馆洗盘子。日本餐饮业明文规定为保障饮食卫生,盘子必须洗7次。而这个留学生却自作聪明地少洗2次,工钱自然是多挣了不少。然而好景不长,当老板发现这一现象后,立即将其辞退。于是他又到当地另一家餐馆应聘。这家餐馆的老板打量他半天,毫不客气地说:“你就是那位只洗5次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你。”第二家、第三家……屡屡碰壁。在这个案例中,投机取巧的中国留学生自作聪明的结果是亲手葬送了自己的诚信,因为想多赚几块钱,却在不经意间出卖了自己的人格,不经意间为社会所抛弃。
可见在当下的社会,诚信是相互的。现在很多学生前脚尚未站稳就想后脚脱身,假如都是这种观点,那么用人单位都不是“傻子”,他们势必会对毕业生产生提防心理,不愿录用或者即使勉强录用也不愿“重用”。在各类招聘会中,很多企业在招人过程中除了对文凭要求以外,更加注重员工的忠诚度、工作经验及社会阅知能力。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干脆将目光投向有实际工作经验、无需岗位培训的人,避免自己成为其他用人单位的培训基地。这种现象是对大学生诚信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当下大学教育模式的一次考验。
3 结束语
鲁迅先生曾讲过:“诚信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可见,诚信的意义是多么的深远。当然,当前的社会诚信意识还尚未形成人人接受的自然现象,所以在这里也不能一味将诚信危机归责于某一群体,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事实上引发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道德教育的虚化、对市场经济的模糊认识、个人主义膨胀、社会法制对失信者打击力度不足等。而之所以将大学生群体提升到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正是由这个群体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可以说大学是一个敏感时期,是一个由校园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来讲充斥着各种诱惑和无知,也包括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不切实际的遐想。那么如何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健康良性的诚信环境?从学校方面来讲还是要抓好以下几点:1)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道德教育;2)优化教学质量,培养诚信品格;3)抓好学风建设,健全教学管理;4)加大毕业生就业过程的监管力度,在过程中防止和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因为唯有诚信实践者、唯有真正理解诚信者,才能真正跨出校园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1]刘文俭.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失调及其调适[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4):83
[2]中国诚信指数全民调查[J].小康,2010(8)
Tentative Analysis of Credit Crisi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Perspective of Social Credibility
Chen Fang
Credibility is the ethical canon for one’s conduct and self-cultivation that a society requires from any qualified member. However, a phenomenon, loss of cred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reeps upon the campus partially unnoticed, which eventually elicits public attention. Is it the society or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is crisis?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loss by comparing a few of typical social phenomena and try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social credibility;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crisis
G641
B
1671-489X(2010)27-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