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
2010-02-17韦玲
韦 玲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遗症常见症状之一,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动作减少。临床男女发病比例约1.7∶1。PSD发病率占卒中后患者的40%~50%,其中严重抑郁患者占10%左右。长期以来对PSD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不少临床报道采用针刺包括毫针、头针、电针及针药结合等,都取得了满意疗效,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毫针配合梅花针局部叩刺治疗PSD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8岁~74岁(62.0岁±3.6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年。
1.2 纳入标准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及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符合脑卒中情感障碍中抑郁症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脑卒中后3周以上,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既往无精神疾病,排除严重心、肝、肾脏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毫针治疗 主穴:四神聪、神庭、神门、内关、太冲、合谷、三阴交;配穴:心脾两虚者选脾俞、心俞、足三里、血海;肝阳上亢者选风池、太冲;气郁痰结者选气海、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心肾阴虚者选神门、太溪、命门。采用毫针针刺,主穴取穴均平补平泻手法,配穴穴位心脾两虚、心肾阴虚行补法手法;肝阳上亢、气郁痰结行泻法手法,毫针治疗每日 1次,留针40 min。
1.3.2 梅花针叩刺 循经叩刺头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尤其以卒中病灶侧为主,叩刺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日1次,每次叩刺30 min。
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1.4 疗效评定标准 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评价临床疗效。减分率≥75%为痊愈;减分率≥50%为显效;减分率≥25%为有效;减分率<25%为无效。
2 结 果
本组入选病例 60例,痊愈 16例,显效24例,有效 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
3 讨 论
PSD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现在还不太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脑内定位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所引起的神经递质活动和脑整合调节功能障碍,而针刺能够提高卒中患者体内降低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这为针刺治疗PSD提供了依据。刘伟华[1]对近10年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针刺治疗本病多采用毫针、头针、电针、针药结合疗法,其中毫针法包括醒脑开窍法、调理髓海法、颞三针、手三针等,大都疗效满意,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发现采用毫针配合梅花针局部叩刺对PSD效果亦满意。
PSD当属祖国医学“郁证”范畴,主要是肝、心、脾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灵枢◦本神》“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把情志因素看做人体气机失调的主要因素,朱丹溪首倡的“六郁”之说,以气郁为先,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郁证的发生,多因七情所伤,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毫针刺所选主穴,以醒脑开窍为主,根据其证型不同选取不同经脉穴位相配伍应用。而梅花针叩刺属丛针浅刺法,是在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故运用梅花针叩刺皮部,可以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促进机体恢复正常[2]。卒中后抑郁之直接病位在脑,督脉,能够调节人体一身之阳气,膀胱经和胆经主治神志病,故梅花针循经叩刺头部此三条经脉,具有通经活络、升阳开窍之效,从而使脑部经脉得以疏通、郁滞得以驱散。毫针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与梅花针之经络辨证共同作用,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醒脑开窍,条达气机,安神解郁之功。经临床应用观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伟华.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7(3):48-50.
[2]杨兆民.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61.